上海市2020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1-11-18 08:55周小花黄堃董平孟现民
上海医药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不良反应分析

周小花 黄堃 董平 孟现民

摘 要 目的:對上海市2020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市2020年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用Excel表格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234例不良反应报告,涉及10种抗结核药物,其中占比>10%的依次为利福平胶囊(67例,28.6%)、吡嗪酰胺片(64例,27.4%)、异烟肼片(36例,15.4%)和乙胺丁醇片(35例,15.0%),4药合计占比达86.4%。23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肝功能异常91例(38.9%),皮炎/皮疹52例(22.2%),血尿酸水平升高29例(12.4%),胃肠道反应25例(10.7%)。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1个月内(81.6%)。不良反应的转归结果,痊愈37例(15.8%),好转163例(69.7%),未好转24例(10.3%),结果不详10例(4.3%)。结论: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多见于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和乙胺丁醇,主要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1个月内。肝功能异常是抗结核药物的最常见不良反应。绝大多数不良反应转归良好。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 不良反应 分析

中图分类号:R978.3; R969.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21)21-0024-04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Shanghai in 2020

ZHOU Xiaohua1, HUANG Kun2, DONG Ping1, MENG Xianmin1(1. 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 Shanghai 201508, China; 2. Shanghai Center for Adverse Reaction Monitoring of Drugs and Medical Devices, Shanghai 20004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in Shanghai in 2020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ly rational use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Methods: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reported in Shanghai in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Excel. Results: A total of 234 cases of ADRs were reported, involving 10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mong which the proportions >10% were rifampicin capsules (67 cases, 28.6%), pyrazinamide tablets (64 cases, 27.4%), isoniazid tablets (36 cases, 15.4%) and ethambutol tablets (35 cases, 15.0%). The proportion of the four drugs in total accounted for 86.4%. Among the 234 reported ADRs, there were 91 (38.9%) with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52 (22.2%) with dermatitis/rash, 29 (12.4%) with elevated serum uric acid level, and 25 (10.7%) with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s.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mainly occurred within 1 month after the beginning of drug use (81.6%). In the outcome of adverse reactions, 37 cases (15.8%) were cured, 163 cases (69.7%) were improved, 24 cases (10.3%) were not improved, and 10 cases (4.3%) were unknown. Conclusion: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s were more common in rifampicin, pyrazinamide, isoniazid and ethambutol, which mainly occurred within 1 month after the beginning of drug use. Abnormal liver fun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dverse reaction of antituberculous drugs. The outcome of vast major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turns out to be positive.

KEy wORDS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nalysis

有资料显示,药品不良反应不仅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次数,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且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1-3]。如何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医学界面临的挑战之一。为此,国家积极采取措施,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引导并督促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上报工作。作为一线医务人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总结和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找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本文统计分析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抗结核药物治疗由于往往多药联用且用药时间长,容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4],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严重时甚至导致治疗不得不中断[5]。本文通过对上海市2020年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抗结核治疗安全并达到预定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对上海市各级医院于2020年上报给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所有234例抗结核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所用抗结核药物、给药途经、治疗时长、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良反应报告类型、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分级和转归等情况进行汇总,并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和年龄分布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有男性171例(73.1%),女性63例(26.9%);年龄范围为15 ~ 88岁,其中<20岁2例(0.9%),20 ~ 39岁46例(19.7%),40 ~ 59岁99例(42.3%),60 ~ 79岁72例(30.8%),≥80岁15例(6.4%),≥40岁的患者占比达79.5%。

2.2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类型、患者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和相关病史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报告类型为一般的224例(95.7%),为严重的(导致住院、住院时间延长或危及生命的)10例(4.3%)。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的8例(3.4%),无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的53例(22.6%),既往药品不良反应史不详的173例(73.9%);有肝病史的4例(1.7%),有过敏史的4例(1.7%)。

2.3 涉及的抗结核药物品种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物有10种,其中占比>10%的依次为利福平胶囊(67例,28.6%)、吡嗪酰胺片(64例,27.4%)、异烟肼片(36例,15.4%)和乙胺丁醇片(35例,15.0%),4药合计占比达86.4%(表1)。

2.4 给药途径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口服给药的204例(87.2%),经静脉注射和滴注给药的27例(11.5%),经眼给药的3例(1.3%)。

2.5 临床表现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肝功能异常91例(38.9%),皮炎/皮疹52例(22.2%),血尿酸水平升高29例(12.4%),胃肠道反应25例(10.7%,表2)。

2.6 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的时长为0 ~ 558 d,其中用药1 d即发生不良反应的有32例(13.7%),用药2 ~ 30 d发生不良反应的有159例(67.9%)。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开始用药后的1个月内(81.6%,表3)。

2.7 严重不良反应及转归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10例(4.3%),涉及的药物为利福平胶囊(3例)、乙胺丁醇片(3例)、异烟肼片(3例)和吡嗪酰胺片(1例),均为口服制剂。严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是过敏性休克(3例)、肝炎或肝细胞损伤(7例);转归情况,好转、痊愈6例,未好转4例,均为严重肝细胞损伤例。

2.8 不良反应处置措施及转归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转归情况为痊愈的37例(15.8%),为好转的163例(69.7%),未好转24例(10.3%),不详10例(4.3%)。

共有200例不良反应(85.5%)经对症治疗,包括用药剂量减量、滴注速率减慢,以及使用地塞米松、肾上腺素治疗和吸氧等措施,症状痊愈或好转。

在24例不良反应转归情况为未好转的患者中,有肝功能异常15例、食欲降低4例和血尿酸水平升高5例。在15例未好转的肝功能异常患者中,4例有肝病史,8例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杆菌感染,仅3例无相关病史。其中,对于1例严重肝功能异常患者,停用可疑药物并加用保肝药物治疗,10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再次加用抗结核药物治疗,3 d后肝功能又示异常,未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保肝药物治疗,6 d后检查示严重肝功能异常,遂停用抗结核药物,2 d后肝功能未好转,患者要求转外院治疗。对于8例一般肝功能异常的艾滋病患者,停用抗结核药物并加用保肝药物治疗,肝功能未好转。对于6例一般肝功能異常患者,未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保肝药物治疗,肝功能未好转,遂停用抗结核药物。

对于4例食欲降低患者,由于抗结核治疗需要,未予特殊处理,定期观察。5例血尿酸水平升高患者均原罹患肾盂肾炎,由于抗结核治疗需要,也未对他们予以特殊处理,仅要求注意饮食,定期查血尿酸水平。

3 讨论

3.1 性别、年龄分布

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男、女患者比为2.7∶1,男性发生率远高于女性,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6-9]。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5 ~ 88岁,以40 ~ 59岁患者最多(42.3%),其次是≥60岁患者(37.2%):青壮年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可能与该人群劳动强度大、工作范围广,尤其是男性患者大多有吸烟、饮酒史有关,此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0];其次为≥60岁患者,他们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减弱,肝、肾代谢排泄功能降低,药物易在体内蓄积而引發毒性反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老年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已成为今后药物不良反应研究的重点。

3.2 药物品种和给药途径

分析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可知,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抗结核药物依次为利福平胶囊、吡嗪酰胺片、异烟肼片和乙胺丁醇片,4药合计占比达86.4%。另外,从给药途径看,口服制剂引发的不良反应有204例,占比为87.2%。这可能与目前抗结核治疗常常用到上述口服药物有关[11]。由于抗结核治疗多为联合用药和长程用药,更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12],故临床上应密切注意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发现不良反应后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3.3 主要不良反应

在234例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异常、皮肤症状、血尿酸水平升高和胃肠道反应等,其中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最高,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4]。

4 结语

抗结核治疗常会导致发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能否及时识别和处理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直接关系到抗结核治疗的成败。因此,医务人员应更全面地了解抗结核药物的性质及其不良反应,以使患者治疗安全、有效。对于已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如能予以早期对症治疗,也可有效改善药物不良反应的转归结果。

参考文献

[1] 孙莹. 2018年我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20, 58(9): 130-133.

[2] 苏长海. 我院因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再入院的发生率和严重性评价[J]. 中国药房, 2011, 22(22): 2080-2083.

[3] 马红, 石杰, 苏家茹. 药物不良反应1 140例帕累托图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6): 810-811.

[4] 李达. 肺结核病患者使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J].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 29(1): 177-179.

[5] 林媛, 谭守勇, 彭德虎, 等. 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性肝损伤对结核病疗效的影响[J]. 广州医药, 2019, 50(5): 15-20.

[6] Xia H, van den Hof S, Cobelens F, et al. Value of pyrazinamide for composition of new treatment regimens for multidrug-resist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 China [J]. BMC Infect Dis, 2020, 20(1): 19.

[7] Jiang F, Yan H, Liang L, et al.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large cohort study involving 4 652 Chinese adult tuberculosis patients [J]. Liver Int, 2021, 41(7): 1565-1575.

[8] Sharma PP, Kumar A, Singh P. A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tials in the prevalence of tuberculosis based on NFHS-2 and NFHS-3 data [J]. Indian J Community Med, 2010, 35(2): 230-237.

[9] Kuyinu YA, Odugbemi BA, Salisu-Olatunji SO,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ositive patients screened for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 at a tertiary health facility in Lagos, Nigeria [J]. J Natl Med Assoc, 2018, 110(1): 88-91.

[10] Silva DR, Mu?oz-Torrico M, Duarte R, et al. Risk factors for tuberculosis: diabetes, smoking, alcohol use, and the use of other drugs [J]. J Bras Pneumol, 2018, 44(2): 145-152.

[11] 郭晓红, 李一鸣. 肺结核一线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21, 27(5): 948-951; 956.

[12] 姜凤丽, 刘冬, 马维兴, 等. 宝鸡地区85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回顾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 4(31): 21-23.

猜你喜欢
不良反应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100例分析
在线教育与MOOC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