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1-11-18 07:03陈飞阳张璇
魅力中国 2021年43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导图阅读教学

陈飞阳 张璇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一、引言

英语教学以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为着手点,注重夯实基础,旨在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一种输入途径,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培养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高效阅读的能力,不仅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也适应新时代对个人发展的要求以及满足国际交流对人才的需求。而当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课堂以教师与教材为中心,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与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未能使学生真正将教学内容内化于心,最终导致课堂效率相对低下。另一方面,传统英语教学中过于重视单词、句子的学习而忽略了语篇整体的教学,过于关注句式、语法练习而忽略了阅读技巧的思考,这也直接影响了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1]。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由关键词、线条、图像、色彩四大关键要素构成,是一种具备可视化与层次化特点的思维工具。通过思维导图,人类的左右脑机能被充分激活,在高效的分工协作中遵循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将抽象的想法与观念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应用思维导图更具创新性。而至今,从中小学的英语阅读课堂,到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甚至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阅读教学,研究极少触及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的使用[2]。因此,本文对思维导图在英语专业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究更具挑战性与实际功用性。

二、调查设计

本次探究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以在阅读课堂中接受过为期两个月思维导图训练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的问题板块共分为4 个部分。前两部分主要调查应用思维导图对学生阅读兴趣及篇章理解的影响,第三部分调查关于学生对应用思维导图的认可度与个人使用率,第四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课堂的意见与建议。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旨在收集英语专业学生对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反馈数据。调查为期5天,共发放问卷82份,收回有效问卷79 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6.3%。

三、数据处理

将前两部分的调查问题依次设为两个维度,将选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赋值为-2~2 分。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照组是被调查者应用思维导图前的状态,而实验组是被调查者应用思维导图后的状态。对照组的数据由人为设定,作为数据对比的基准线;实验组的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在应用思维导图前,不确定其是否会对被调查者的能力产生影响,因而设定对照组的各维度得分均为0。应用SPSS25.0 软件对思维导图应用前后两方面能力得分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探讨思维导图的应用与阅读兴趣、篇章理解之间的相关性。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从阅读兴趣方面

结果表明,应用思维导图组的得分中位数为5 分(总分为10 分,下同),对照组为0 分,两组得分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z=-8.951,p<0.001)(见表1),即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有相关性。

数据显示,79.7%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对使用思维导图感到好奇,同时这一新教学模式明确激发了77.2%的学生对知识梳理的兴趣。思维导图集关键词、图像与色彩为一体,图文并重的新颖形式打破了以往乏味的阅读教学传统。当教师带领学生探索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分析阅读文章时,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集中,积极参与课堂并主动回答提问,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形成兴趣化教学,为学生深化知识的学习开启良好的开端。独立绘制思维导图也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梳理。在思维导图系统化体系的引导下,主动式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找到阅读的兴趣点,从而建立起思维意识与英语文章间的思考节点,在思维意识中肯定当下的阅读行为[3]。受心理内部动机的驱动,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推动大脑加工信息的速率,有效提高对阅读教学的热情,激发对知识梳理以及对阅读整体的兴趣。

(二)从理解篇章方面

结果表明,应用思维导图组的得分中位数为5 分,对照组为0 分,两组得分总体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z=-10.343,p<0.001)(见表1),即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学生篇章理解能力的提升有相关性。

表1 能力提升得分分组比较分析

此部分从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梳理文章各段间逻辑关系、归纳每段的核心关键词、绘制文章的框架层次、提高阅读分析能力五个角度了解思维导图的应用对学生理解阅读篇章的影响。据调查可知,学生在梳理文章的逻辑关系与绘制框架结构的能力上提升最大。现如今,英语专业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文本涵盖面广、难度偏大,若在教学过程中只片面关注细节,而忽视语篇的整体学习,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英语阅读课堂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显得至关重要。思维导图虽以平面的形式呈现,但囊括的知识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是立体的,这与它各节点间相互连结的特征相吻合。这类联系将阅读文章的主题与下属的主要重点、主要重点与其下属的次要重点间的层级结构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干内容与分支细节间的逻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阅读难度,加强对语篇整体性的掌握。因此使用思维导图能协助学生抓住重点,更好地理解文章,有效提高主旨大意、作者态度等题型的正确率。

(三)从对思维导图的认可度与使用率方面

数据显示,61.9%的学生适应融入了思维导图的英语阅读教学课堂,63.3%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喜欢课堂中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新教学模式,59.5%的学生对独立绘制文章的思维导图这一任务感兴趣。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的情况下,学生回答关于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问题中多次提及“理想”“高效”“效果明显”等词汇,且肯定了思维导图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清晰文章内在逻辑,了解作者的写作观点。由此可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思维导图在阅读课堂中的应用持认可态度。

关于使用率方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平时英语阅读的自主学习中,40.5%的学生表明会主动使用思维导图,而31.6%的学生表示不会。造成使用率不高的众多因素之一是一部分学生认为独立绘制思维导图时,仍在确定阅读文章的主次要重点的步骤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应用思维导图的效果甚微,与之相关联的潜在问题便是学生对文章的句子之间以及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尚未清晰,对文本的结构层次尚未明确。对于绝大多数有此困难的学生而言,在日后课堂中或个人自主学习时有必要学会主动接受相关训练,进而提升其综合分析能力及逻辑能力。

五、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多次安排学生对经济类、文化类等难度系数大的阅读文本进行独立分析以及绘制思维导图时,他们感觉压力大;有学生认为教师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单一,若长此以往,会降低其主动性与积极性。现对阅读课堂教学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定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与计划,在训练模块上对学生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阅读材料。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时,需严格把控阅读材料的难度梯度,以中等难度的文本为主,融入容易与困难的文本材料。若在第一次课堂教学中安排一篇难度较小的阅读文章,在下一次教学中可以安排一篇难度中等的文章,经多次训练后,安排学生对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的学习。循序渐进,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分析的自信心。此外教师可以选择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对学生进行练习,在训练中借助思维导图的优势,将不同体裁英语语篇的语言、篇章结构、文化关联等基本特征以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高效把握阅读语篇的脉络关系与框架结构,总结出适应于各体裁的不同阅读方法[4]。

第二,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调整。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到教学是否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成长最好的动力,教师可增设讨论交流、个人展示等环节。在讨论交流这一环节时,教师可以把全班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当教师抛出可以将阅读文章分成怎样的几个部分,或者文章的第一部分由哪几个方面组成等问题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后交流整理小组的观点。教师派某一组的代表陈述想法,其他各组若有不同意见可以进行论述。教师在全程过程中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必要时予以辅助,提出疑问,促进课堂讨论的顺利进行。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后,教师可以开展个人展示这一环节。不限展示形式,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教师对每位参与者的思维导图进行点评,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实施奖励,活跃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度,提高其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切实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

六、结语

根据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效果的调查结果,本文证实了思维导图对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以及增强其篇章理解力的两方面上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应用于课堂,开启新颖的教学模式,被绝大多数学生认可。综上所述,虽然本研究仍存在实验时间短、未有实验前测过程等不足之处,但验证了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性,并针对突出问题给予了相关建议。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专业的阅读教学中具有创新意义,但目前发展不够成熟、教学体系未完善,采用此新教学方法对教学实践仍有着巨大的挑战,希望本文的探究成果能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导图阅读教学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