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霞
【摘要】在应试教育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了主要地位,那么课堂上的思维运动的主体是教师,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且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无法得到发展。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主要依赖于教师的灌输,学生很少通过阅读来获得,即便学生有在阅读,但是学生并没有掌握深度阅读课文的技巧,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意义,其次再提出几点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时代的日益变化下,当前的教育尤为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吸收知识内容,学生才能够对知识有较深的领悟,同时学生思考中锻炼了思维。然而很多小学生的思维受到了网络游戏和碎片化信息的侵蚀,对阅读的兴趣并不高,也没有掌握到阅读的技巧,学生在阅读中就很难进入深度的沉浸状态。而小学语文深度阅读教学能够打破当前的僵局,教师通过深度阅读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意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并且掌握阅读的技巧,减轻学生阅读的难度,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更能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沉浸于课堂中,学生的阅读才具有更佳的效果。当前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对综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而一个丰富知识储备和理论体系,是综合型人才的基础。同时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思维也能够得到提升,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及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之后,才能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适应社会和国家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深度教学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很多学生的阅读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无法深入的对内容进行阅读,就是因为学生的思考能力不足,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并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就和阅读的内容产生共鸣,这是学生难以深度阅读的原因。对此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就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方向,学生才更容易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很多学生因为漫无目的的阅读,无法在阅读中找到成就感,很容易在阅读过程分心,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到阅读的方向,还可以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状态。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那么学才有更多的收獲。同时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指明方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走神,当教师发现学生走神的时候,应该及时的干预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阅读内容的有趣部分,让学生重新回到阅读状态中。
(二)创设良好的思维环境
学生的自制能力不高,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让学生进入到深度阅读的状态,就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思维环境,深度阅读需要学生发现语文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将知识建构起来。为了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有自由的空间,教师应该营造和谐和民主的课堂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那么教师就需要设立的一个开放性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来探索阅读的内容,学生把握了文本内在的价值意蕴之后,才更容易进入到沉浸式阅读的状态,掌握文本内容之间的关联,所以教师需要提升创设情境的能力。
(三)开展阅读分享活动
小学生的表现意识比较强,无论做什么事情,其动力都来自于成就感,让学生能够进入到沉浸式阅读状态的,依然是学生的成就感,那么学生的阅读成就感可以早阅读分享活动中获取,所以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还应该为学生设置沟通交流的平台。首先教师应该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内的成员需要就阅读的内容展开讨论和分析,由于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也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学生能够汲取不同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另外学生在沟通交流中,也能够将自己所获取的知识和内容向其他学生传输,这个时候学生会产生来自于知识的成就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可以持续的保持阅读热情,这是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动力的重要来源。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们的表现进行升华,让学生可以弥补阅读中的不足,发挥阅读中的优势和长处。
三、结束语
应试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语文教师们在课堂上片面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应试技巧,但就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而言,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而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除了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之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便是学生沉浸式阅读的体现,学生在沉浸式阅读中能够才是真正的对阅读内容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倩雯. 小学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的问题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2]贺英姿. 小学高段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及其实施研究[D].西南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