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丽
【摘要】全人教育理念对小学教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确保小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其中重要一环,本文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背景,总结劳动素养培养过程暴露的问题以及应当采取的策略。
【关键词】全人教育;劳动素养;培养策略
引言:
劳动素养是个体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教育理念的要求之一。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初步形成人格的关键阶段,加强该群体的劳动素养培养力度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探讨劳动素养培养策略。
一、全人教育概述
“全人教育”的关键在于突出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具体到小学高年级教学阶段,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同时要注重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融合;不断摈弃传统教育模式中“功利化”“模式化”的弊端,将小学生塑造为有血有肉的“人”,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劳动素养培养则是培养小学生完整人格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全人教育理念的必经之路。
二、劳动素养培养问题
1.偏重智育,忽视德育。很多小学的教学体系功利化明显,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储备的提升,对综合素质、特别是劳动素养的培养重视力度明显不够。即便部分学校开始认识到劳动素养培养的意义,劳动素养培养方式局限性较强,基本以校内的常规值日活动为主,而且应当用于劳动素养培养的时间经常被课程教学挤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小学教育功利性强的弊端,劳动素养培养只能停留于表面层次。
2.缺少劳动素养培养评价机制。树立劳动素养培养的意识固然重要,但是缺少评价机制的支撑,意味着很多学校的劳动素养培养工作缺少基本头绪。在评价机制缺位的情况下,劳动素养培养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成为应付“全人教育”理念的环节;学生在表面性较强的劳动素养培养机制中,容易建立对劳动素养的错误认识,对其今后的成长乃至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与“全人教育”理念的根本精神背道而驰。
三、劳动素养培养策略
1.加强劳动教育渗透力度。全人教育背景下,劳动素养培养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在小学课程内容中,包含很多与劳动素养培养的结合点。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文中,体现劳动者的艰辛以及劳动成果的得来不易。在讲授课文内容的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阐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辛勤耕作的精神;通过对劳动人民的赞美,渗透劳动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教师借助教学材料,在课上环境中组织辩论会,围绕“劳动”开展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和伟大,培养学生劳动素养。
2.建立评价机制。劳动素养培养与学科教学存在不同,但是相互之间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劳动素养培养引入到学生评价机制,推动小学高年级学生全面发展。围绕劳动素养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当实现的劳动素养基本要求和进阶要求。将劳动素养培养引入到课程体系中,将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详细记录,引导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劳动活动情况,形成对学生的劳动素养培养评价。学生劳动素养培养记录,实质上反映出学生在劳动活动中表现的种种变化,体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成长过程。此外可以将课程考核模式与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相结合,学生在劳动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学期末尾的劳动素养考核作为期末成绩;每个学生获取的劳动素养评价分数涵盖本人整个学期的表现,客观体现学生劳动素养培养效果,也为今后优化劳动素养培养体系指明方向。
3.加强劳动类师资培训。培养小学生劳动素养,还需要坚强师资队伍的支撑;在专业劳动课程师资队伍的指导下,劳动素养培养工作沿着正确路线开展。学校在高度重视劳动素养培养工作的前提下,将培养劳动教师队伍作为学校整体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劳动教师队伍的过程中采用“内外并举”的方式,对于学校内部现有的劳动教师人才加强培训力度,为校内劳动教师掌握劳动素养培养的要求提供通畅的渠道。与此同时加强与同类学校的互动交流力度,通过相互之间派遣劳动教师学习的方式,促进劳动素养培养先进理念在小学教学范围内快速流动,实现劳动素养培养领域“群策群力”的效果。学校要激发教师参与劳动教学培训的积极性,参与培训的教师应当按时汇报学习成果;同时将评价机制引入到教师培训体系中,对劳动教师的培训工作起到督促作用,不断加强教师的劳动素养培养能力。
4.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劳动素养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是劳动实践活动也不能千篇一律,老套传统的劳动实践活动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甚至会引起学生对劳动素养的错误理解和厌烦情绪。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劳动素养培养形式的创新,例如组织学生积极发现校园环境内存在的环境问题,制定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解决学校环境问题的进程之中。将“岗位竞争”机制引入到劳动素养培养进程中,学生根据个人喜好或者专长情况,在学校提供的“崗位”中选择个人心仪的岗位,承担该岗位的职责,通过亲身劳动解决学校环境问题。劳动素养的培养还要利用课外环境资源,学校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公益岗位的工作中,体验清洁工、快递人员等岗位的日常工作,从中体会到上述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进而认识到劳动的伟大和光荣,意识到树立劳动素养的必要性,从行动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
四、结束语
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劳动素养,充分贴合“全人教育”理念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到劳动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贯彻落实培养劳动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卞玉昌. 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价值与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21,(26):16-18.
[2]王倩,纪德奎. 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劳动素养培育的困境与路径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1-7.
[3]纪德奎,陈璐瑶. 劳动素养的内涵、结构体系及培养路径[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2):16-20.
[4]尹喜梅. 基于劳动素养思考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策略[J]. 教育观察,2020,9(43):42-44.
[5]张飞.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技术素养[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