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辉
摘要: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重在保护孩子的涂鸦本能,比如经常带他们玩陶土、剪纸、做手工、捏泥巴。不要求他们做出一个标准而具体的形状,而是让孩子在好玩的活动里体会不同物体的手感:或光滑或粗糙,这些触摸的痕迹在他们的心里会产生反应,这些反应的累积便是与周围世界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意美术;感受美;第二种语言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281
孩子天生有涂鸦的本能,美术是孩子表达自我内心的第二种语言。美术课,我更愿意把它看成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重要渠道。我习惯在活动中全程拍摄孩子们画画的过程,只有视频才能还原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情时,最真实的反应和自然而然的神情。我会在评价时看这些影像,仔细观察他们的情绪走向。你能说天一定是蓝色的,草地一定是绿色的吗?不一定。不能拿这种标准去讲评,我更愿意从绘画里读小孩的内心,从一些细枝末节里观察每一个个体,慢慢建立起一套独立的审美体系。
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我常常会思考,应该如何触发孩子在艺术方面的灵感,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面对低年龄段的孩子,美术教育一定要“深入浅出”,这非常需要教师自我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怎样才能做一名好的艺术创想指引人呢?大家都说孩子犹如一张白纸,你想要他变成红色,他便不会变成黑!由此可见,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強的。
那么孩子们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呢?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案例1:前段时间,去表姐家玩,侄子正趴在地上叽咕叽咕着,他正在用水粉颜料在大白纸上作画,旁边还有剪刀、卡纸,进行剪贴。在这个绘画的过程中,在解读的过程中,在嗯嗯啊啊的过程中,我自己真的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也许我认为他是在玩吧!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可以触摸、他可以嗅觉、他可以去感知。
案例2:美工区里,彤彤正在认真地画着画,过了会,你朝我跑过来:“老师,你看你看,这是我的爸爸”,我从你摇晃的手上接过作品,左看右看,也没看到“人物”,旁边的小胖看到了,便大声喊道:“这是什么啊,黑黑的,什么也看不到,太丑了,太丑了”,说完就跑开了,留下彤彤哇哇的哭声。我摸着小阳脑袋:“好啦,彤彤,你给我讲解讲解呗”,彤彤说:“这是我爸爸在吸烟,这个黑色的就是烟雾,被包围着”,听了彤彤的解释,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眼中的爸爸是这个样子,看来得劝劝彤彤爸爸少吸点烟啊。
案例3:瑶瑶正在跟满满折纸,满满一会便折了好几种:郁金香、小猫咪、猪蹄,可是瑶瑶还没折好,正托着脑袋琢磨着,5分钟后,传来瑶瑶“哈哈哈嘻嘻嘻”的笑声,我走过去,发现瑶瑶折了一个小熊,可是小熊的耳朵是尖尖的,我好奇的问“孩子,怎么小熊的耳朵是尖尖的呀,不应该是圆圆的吗?” “老师,你不是说,小熊听妈妈讲故事的时候,耳朵竖起来仔细地听吗?竖起来就是尖尖的。”原来如此啊,孩子的世界真是妙不可言、妙不可言呐!
作为教师怎样把创意美术融入教学生活中呢?
一、在环境渗透进行美术教育。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幼儿园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幼儿园环境应该以“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为目标,对孩子的教育要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将幼儿园墙面与幼儿教育活动结合一起,将孩子的痕迹融入到幼儿园这个大环境中,由孩子自己设计作品,展示在作品栏,通过墙面环境布置可以熏陶幼儿对艺术的情操、喜爱之情。
二、在区域活动中进行美术教育。
(1)提供丰富的材料。
在日常区域活动中,只有丰富的材料才能留住孩子的创作热情和持久性。以往区域中,我们常常会为孩子提供超级粘土、马克笔、颜料、油画棒、以及各种剪纸等材料进行制作;我们从生活中发动家长资源收集废旧材料,而这些废旧材料为幼儿所熟悉,如:牙膏盒子、奶粉罐、饮料瓶等,教师指导幼儿通过折、剪、摆弄等各种方式,对废旧材料加以改造、大胆创意,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2)我是 “小小老师”,区域时,总会出现一批孩子早早地完成优秀作品,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并不会全部顾及,这时,美术能力强的幼儿就可以充分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充当小老师,对遇到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三、在教育活动中进行美术教育。
(1) “导入”很重要!如果平淡无奇地“导入”,会让幼儿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学习,通过欣赏导入,孩子不仅对活动有初步了解,还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学习兴趣。
(2)合理安排创造时间,幼儿园教室里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30分钟游戏时间结束时,有些孩子则还在慢悠悠的画着,有些不情愿的说着:“怎么那么快就结束”,有些孩子则快速涂上几笔表示结束,交给老师。每个孩子都不喜欢自己在创作过程中,被打断,他们总是在全身心的投入,所以我们应该给孩子创设一个合理地时间:将活动中未完成的作品,放置美工区,等到区域时间,便可以再去完善。
(3)教育多样化,幼儿的想法与理解和成人完全不同。通过幼儿自主观察:他们会发现我们所不能发现的,表现我们所不能表现,自主表现法,在创意美术活动中给孩子留出自由创作的空间,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孩子用手中的材料创造出不一样的东西;个别指导法,孩子进行制作后,难免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错误,此时就需要他人出现给予指导,可以是教师指导、也可以是上文所诉能力强的幼儿指导。
美术教育帮助孩子养成思辨、观察和独立的习惯,基于美术的跨学科教学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领域,音乐和美术也可以产生互通,但绝不是在画画的同时放首歌那么简单,而是艺术上的共通和享受。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2]《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李帆教授。
[3]《我们应以何种姿态面对美术教育》,李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