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在内容和形式框架上都有了很大的变革,随着考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选择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高考地理的考点越来越多,难度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趋近于变幻莫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紧跟高考步伐,将知识点讲的更深入,不知拘泥于传统,要善于创新,讲课方式多元化,信息化,将高中地理课程踏实稳步推进,仔细研究综合题目的答题策略,使学生的综合题答题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本文讨论高中地理教师应怎样结合考题动向,和地理的学科特点提高高中生地理综合题答题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综合题;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40-082
一、引言
《普通高中地理分布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素质教育,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地理素质,改变传统的“老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听”的传统思维,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不是一味的被动接受学习,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不利于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系统的学习。在近几年的文科高考中,综合题越来越趋紧热门,分值所占比重之大,对于学生来说失分点也相对较多,考查的知识点很全面,需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牢靠,清晰的知识脉络和带有技巧性的解题方法,科学的知识整合,才会得到比较满意的分数,但是目前高中生普遍缺少这种能力,教师在这方面关注度不高,导致地理学科成绩普遍偏低,所以对地理综合题的提分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培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使他们提高对地理的重视,从而喜欢上地理,使地理成绩得到提高。教师应善于引导學生,要积极的帮助学生解答他们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善于发挥教师在班级中的组织者和主导作用,组织学生对综合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每组选取一位代表阐述观点和答案,回答完毕后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并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不会让课堂枯燥乏味,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模式。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是指掌握的有效信息需要和书本上的知识点相匹配,并加以运用,让教师尽量使用图片或图表的形式来代替纯文字,使地理学科变得更全面,更立体,从而使学生印象更为深刻。
三、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这门学科是需要将头脑中学习过的知识转变成空间的立体结构的,比如喀斯特地貌,塔里木盆地,乞力马扎罗山的位置分布等,有些知识点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需要有系统的,有逻辑的在脑中形成几何结构去理解着背,只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多使用PPT或其他能展示空间立体结构的软件,让学生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板块之间是如何运动,挤压碰撞的以及造成了什么后果。让学生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在不间断的练习中总结经验和方式方法,总结一套适合自己的答题模板,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结构,判断大洲与大洋的相邻位置,主要国家的经纬度,重要的河流湖泊的名称以及经纬度,和特殊山脉的经纬度位置,正确的把握空间定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善于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一)反复解读教材上的概念
知识点来源于教材,所以教材是最好的辅导工具,这就需要老师仔细透彻的讲解教材的每一部分,任何一个细小的知识点也不要错过,并进行适当的深度讲解,选用适当的教具,同时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立体剖面。包括概念,性质,目的,用途,怎样区分,怎样划分等,帮学生捋清思路,教师要反复的说教材,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也是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知识冗杂,不便于记忆,需要反复的重复,归纳总结,这时教师应安排学生进行统一的背诵理解,利用好早自习的时间,同学之间互相考问,查缺补漏,及时翻书,并做好标记,作为下次复习的重点学习。例如,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包括自然条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从这两点展开讨论,城市的工业布局,工业聚集和分散的目的,我国主要核电站的建成原因,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城市交通的特点,三峡工程,西电东送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在书中找到答案,所以教材是学好地理最重要的工具,善于利用教材,做到事半功倍,步步为“赢”。
(二)借助图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借助教材的图表或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地理,感受到国家占地面积之广,国家所处的具体位置,各大山脉河流湖泊之间的联系,将知识点简化转化为图,这就需要学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可以读懂图表,读透图表,知道相应的知识点,抓住主要线索,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参透图表中的重要信息,条件,将这些所给信息转变成答题的思路。例如,地理分布图,地理模式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关联图等,从图表中获取信息,也是提高综合题答题能力的关键所在。
五、建立和谐的人地关系
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是当今社会的主题,也是地理这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根本任务,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一目标,稳中求进,学生要在领略大自然的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要感恩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破坏,不一味的索取,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携手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话题也逐渐成为高考地理的热门话题,需要学生掌握目前人类与地方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也是综合题中常见的考查方式。
六、结语
根据最近几年高中地理的考情来分析,综合题考查方向范围更广,难度系数更大,使得学生的得分率普遍较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基础知识的督促检查和巩固,反复的使用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进行精加工让学生便于理解和记忆,充分利用地球模型和地图等辅助教具。在基础知识夯实的前提下,强化综合题的训练,贴近高考难度,锻炼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对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答题能力进行了浅析,希望各位学者进行补充,如有问题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李倩,谢趣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18).
[2]李倩,谢趣学.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地理综合题解题思路[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No.474(18):69-71.
[3]曾志琼.提高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效率的措施[J].文理导航,2019(25):61-62.
[4]韩旺.浅谈提高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效率之策略[J].东西南北:教育,2019(5):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