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领域中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制作运用探究

2021-11-17 19:40张魏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20期
关键词:视觉传达

张魏汛

【摘要】移动网络时代,视频节目的类型和内容变得愈加丰富多用,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大众对审美的要求与变化,在充分体现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的同时,电视专题纪录片更需要重视视觉表达,通过视觉传达纪录片的价值,启发观众探索和思考。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部分热门的专题纪录片,并结合自己多年专题制作的经验,从视觉传达领域对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制作展开分析。

【关键词】视觉传达;电视专题纪录片;制作运用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20.091

视觉传达是人与人之间利用“看”的形式所进行的交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传播的方式。对视觉传达专业来说,电视专题纪录片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视觉传达实现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以《舌尖上的中国》、《航拍中国》等为代表的纪录片吸引了大批观众的眼球,片中精美的画面、独特的拍摄视角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同时,在宣传与创收的双重要求下,专题纪录片也成为电视台的重要工程和内容生产的主要部分。在内容为王的基础上,如何让电视专题纪录片更能符合大众的审美,如何提升影片的视觉冲击力,对广大制作人员来说是必须不断考虑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多年的专题纪录片制作经验,分析实例,探讨电视专题纪录片制作中视觉表达的方式、策略等等。

1. 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审美要求及特点

多数情况下电视专题纪录片的主题具有一定历史意义,反映传统文化或者是传奇人物,所以纪录片极易使广大观众形成一种审美疲劳,为了防止人们失去兴趣,多数纪录片都广泛应用故事式的叙述方法。同时为了进一步确保纪录片的制作水平以及审美要求,在对视频进行拍摄或者收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需要保证纪录片内容、资料的真实性和原始性,这也是纪录片所呈现的一种完美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并不需要一些夸张的修饰,只需要使观众感受到自然美即可。除此之外,对纪录片的视觉传达来说,后期制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制作人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制作软件对纪录片内容进行完善,解决拍摄环节存在的问题,提高纪录片的感染力以及视觉传达效果,进而提高其整体质量,充分体现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在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纪录片的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进行修正,两者对纪录片的播放效果存在决定性影响,同时也对观众的感受和喜爱度有决定性影响,视听效果对于电视专题纪录片的意义明显,需加以重视。对于纪录片来说,创作语境、主题、结构、内容都是创作者的内在逻辑,而视听表现手法是纪录片叙事上最基本的外化形式,能直接表达主题、传递情感。

2. 视觉传达领域中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制作运用

专题纪录片在制作过程中,除了关注色彩、影调,还需要:

2.1 选择最具视觉表达的元素

视觉的表达,需要聚焦到具体的有形物上,选择一个适合视觉表达的对象,以物说事,或以物为叙事线索,是一部专题纪录片成功的前提条件。《舌尖上的中国》选择了一道道美食,讲述中国丰富的饮食文化。《茶,一片树叶的故事》聚焦一片片茶葉,讲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我在故宫修文物》呈现一件件精致的文物。湖南卫视《中国》,选择用最具代表性、时代感、最富戏剧性的人,讲思想文化,讲中国历史文化。我台摄制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专题片《春天的交响》,面对宏大的主题宣传,选取具有昆明特色的鲜花,分别讲述种花人、卖花人、花卉艺术家、花卉企业家的故事,鲜花本身在视觉上就有先天的优势,画面呈现多彩、多姿,更具春天的寓意。从影片的选题策划阶段,我们就必须重视并研究视觉传达,选好视觉的载体。

2.2 运用最适合视觉传达的拍摄方式

以5D3、大疆无人机为代表的轻便型拍摄设备的出现,为记录片的创作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高画质、便携、非常规视角,拍摄技术带来的改变,从时间的变化以及空间视角的变化,给观众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舌尖上的中国》是国内第一次采用数字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纪录片,拍摄注重构图、用光、小景深、配合航拍、水下拍摄、微距拍摄、延时拍摄,让观众惊呼纪录片也可以这么美。同时使用小巧的照相机,创新拍摄视角,观众也随镜头到处探寻,能够在汽车上行驶、在菜篮子里审视、在腌制白菜的缸里仰望等。丰富了纪录片的镜头语言,带给观众新奇的视觉体验。《航拍中国》充分利用直升机及无人机,以空中俯视的视角俯瞰中国,为观众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鲜的美丽中国。《风味人间》为了追求视觉体验上的极致感,超微观摄影、显微拍摄、交互式摄影控制系统等影像语言纷纷被启用,高度精致的细节,强密度的精致化内容呈现,撑起了《风味人间》的高口碑。《我在故宫修文物》,发挥相机及稳定手柄的优势,大量运用长镜头、跟镜头拍摄故宫工作人员工作与生活场景,尽量记录任务的动作细节与神情,还原任务最正式的状态,平实的讲述与拍摄更有利于观众与影片产生情感共鸣。我台摄制的专题片《春潮花海看昆明》,以国际花都形象展示昆明,片中拍摄了大量与花有关的画面,大量运用航拍呈现昆明各地四季花海的壮观景象,用延时摄影表现斗南花卉市场一天热闹忙碌的景象,用高速升格摄影表现野生菌入水后翻滚时的姿态及质感,用水下摄影表现生长于水中的海菜花的飘逸灵动,影片用极富视觉表现的画面展示了多姿多彩,奇幻绚丽的花都形象。针对专题纪录片里的主题对象,我们要从视觉角度深入研究,找到适合的多种拍摄方式,用最美的画面,最丰富的信息,呈现各种时空下对象状态,增加视觉张力,牢牢吸引住观众的目光。

2.3 历史的视觉重现方式

历史类纪录片往往面临着影像素材匮乏的创作困境,尽管可以拍摄现存的遗迹、文物、文献等,或引用老照片、图片,但规模宏大、内容庞杂的创作目标,依然令创作者捉襟见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为历史类纪录片找到丰富、动人的影像素材,就成了考验创作能力的关键一点。现场模拟,情景再现,就是历史纪录片创作中有效的视觉表达手段。

2.3.1 通过人物表演拍摄,情景再现。

央视大型纪录片《故宫》,用人物扮演的方法,还原宫廷历史主要人物,为观众打开了靠近这些历史神秘人物的一扇窗口,满足了受众的心理和审美需要,从而弥补了情景再现固有的信息缺失,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而湖南卫视纪录片《中国》,虽然也用明星表演的方式,但不再追求如何真实还原历史,而是充分发挥想象,注重视觉表达,以戏剧舞台的假定性和象征性手法,将历史人物置于虚构的场景中,用光影、色彩、环境营造美轮美奂的画面,营造意境,影像仿佛变成了一幅古代画卷,只是画中人活了起来。这样的设置,富有古韵,又具有代入感。

2.3.2 通过动画形式,重现历史

央视2005年《故宫》的制作手法是虚实相生的,其在现有故宫遗址的基础上,以动画制作和动画与实景结合的方法,展现紫禁城搭建过程,还复原了紫禁城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形态等的画面,3D动画的再现手段,使虚构的动画场面与真实的现实场面结合了起来,创造出了仿佛隔手可触的历史,让观众更容易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去感受。同样是央视摄制的纪录片《西南联大》,在重现历史时,摒弃写实风格,转而运用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插画动画,创意性地讲述历史,巧妙地契合了西南联大精神的内涵,也契合了片中人物的精神品质,达到了艺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不同风格的动画还被运用在地图图示的展示方式上,直观地呈现地理区位、发展线路。在历史照片上使用动画技术,让静止的照片动起来。

2.4 创新画面,丰富画面表达

美国PBS的纪录片《透视美国》,全篇采用大量的GPS定位技术和CG技术绘制包括航空网络、各种形态的炫酷的动态网络图,从农业、交通、电力和制作四个无形而无处不在的网络揭示美国这个超级大国是如何运转的。我台纪录片《海鸥去哪儿》,运用GPS技术追踪海鸥的飞行路线,通过让多只海鸥携带GPS微型装置,记录海鸥每时每刻的位置,之后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地图上描绘出海鸥在生活及迁徙的完整路径,第一次成功回答了昆明的海鸥来自于哪里的问题,直观而具有说服力。

2.5 画面的整体色调及影调不易追求个性化

对色彩、光影的追求是视觉要求的基本要素,但对于专题记录片而言,需要慎重。真实性和客观性是纪录片主要的要求和目标,需要通过纪实的手法加以展现,使观众能够体会到真实的再现,同时这也是平民化意识的体现,具有客观、平视的特点,使其具备灵魂和生命力。因此在制片的过程中,需要极力规避主观色彩因素的影响,有效体现平民意识。

2.6 注重包装的设计感

为了吸引观众注意力,专题记录片的视觉包装愈来愈精致,富有设计感。

大到片头、小到字幕的设计,都需要符合纪录片表达的主题及传递的精神气质。

“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对电视专题纪录片来说,如果没有设计、策划和包装,那么其质量必然不佳,缺乏加工素材也会导致其平淡没有特色。因此这边需要采编工作人员能够深入发掘电视表现的潜能,优化和整合人才及声画资源,对其进行全面包装。首先需要加大智力的投入,策划和设计的重要基础便是积累。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策划不仅需要一个点子,而是需要多个点子的整合,贯穿于节目的始终,具有一定的思想作用。纪录片的策划也是理论和实践的合理应用,如果不具备知识基础、人生阅历,没有充分了解电视媒介的特点及优势,则无法保证纪录片的质量。因此这便对制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应确保其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艺术审美素质并且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這样才能实现对节目定位、创意及制作的有效创新。其次如果想要挖掘大量的素材,则需要深入采访现场,声画同步的特点使电视专题纪录片具备其他电视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在资源选择方面,应尽量选择一些原生态的现场资源,这样才能够体现其真实感。例如记录火灾现场,嘈杂的人声以及响声、呼救声,比任何其他手法都很能够抓住观众的心理。最后,音乐也是一种形象化的重要符号,应善于应用音乐语言,这也是直接体现艺术思想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文字体现一个鲜明灵活的主题之后,再注入音乐加以渲染,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包装设计人员需要从字体、字号、排版、颜色、出入方式、停留时间等多个元素出发,进行设计。《了不起的匠人》,文字笔画铿锵有力,选用金箔质感的配色,体现出匠人们高超技艺和艺术品的品质感,排版中体散发出工匠的坚韧气质。

参考文献:

[1]视觉语言在纪录片中的运用研究.陈建飞2018.6.10.

[2]历史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把握与处理王小松2014年11月28日

猜你喜欢
视觉传达
视觉传达中汉字设计的符号学原理分析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信息时代的文化传播者
基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下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视觉传达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论明清招幌广告的视觉传达之美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视觉传达艺术与中韩网页艺术设计的比较研究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浅谈字体设计在商业运用中的创新与表达
鹤文化视觉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