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有智
牙种植技术为口腔医学近年的一种新型医疗技术,得到长足进步,且越来越被牙缺失者所接受[1],其不但能有效的恢复患者咀嚼功能,并对外形美观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且治疗过程不伤及邻牙,术后恢复快,经久耐用等[2],被公认为牙列缺损者的最理想治疗方式。针对前牙缺失者,其美观影响大[3],切牙功能丢失等甚至还可能导致的牙周疾患发生等,实施牙种植技术是其主要适应证[4]。对于前牙缺损者,通过牙种植治疗后能获得有效的美观及正常功能,但术后早期的牙稳定性尤其是种植部位的骨量水平对种植效果有较大影响[5]。其中引导骨再生术是目前最有效的增骨量的方法之一。为更好的提高即刻种植美学效果及功能恢复效果,本研究主要探讨引导骨再生术对前牙区种植牙龈美学及牙槽骨吸收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7月本院收治行前牙种植术患者80例(80颗)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所有入组者均存在实施种植牙适应证,拟定种植位点无严重骨缺损,能同期实施引导骨再生术或单独实施牙种植术,精神状况正常。排除标准:严重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咀嚼槟榔习惯、合并牙周疾病、吸烟酗酒、口腔外伤致咬合关系异常、夜间磨牙等。入组前签署入组同意书并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8~30岁,平均(23.2±1.5)岁,术前锥形束CT检查提示牙槽骨宽度2.9~6.8 mm,平均(4.9±0.5)mm;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18~30岁,平均(23.3±1.6)岁,术前锥形束CT检查提示牙槽骨宽度2.9~6.7mm,平均(5.0±0.5)mm,两组性别、年龄及术前锥形束CT检查结果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所有入组者于术前1 d行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所有手术操作均由同1名具有10年以上牙种植治疗经验的专职口腔牙种植医师进行,麻醉方法选择局部麻醉。其中观察组术中将黏膜翻瓣后充分暴露牙槽棘顶及唇侧缺损部位,对照组则仅将黏膜翻瓣并暴露牙槽棘顶位置。虽有根据牙槽骨的形态实施备洞,置入种植体并旋入愈合帽。观察组沿术区唇侧骨缺损部位种植点周围置入自体骨、血液混合骨粉,并充分覆盖种植体螺纹趋于,确保其与骨缺损部位完全贴合,所有褥式缝合创面。对照组则在置入愈合帽后缝合创面。
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及龈退缩情况;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牙龈美学指标;比较两组种植效果;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
牙龈美学指标包括:白色美学指数和红色美学指数,前者主要观察牙冠形态、体积、颜色、质地及通透性等,总分最高10分,得分在6分以内提示异常,后者主要观察近中、远中龈乳头,唇侧牙龈生理曲线及牙龈高度,明确根部牙龈突度及牙龈周围软组织颜色与质地,总分最高10分,得分在6分以内提示异常;临床效果:种植成功为随访期间种植体无松动,牙龈及其周围软组织正常,龈袋在2 mm以内,牙龈乳头达到III级,种植后基本成功为随访期间种植体出现I度松动,牙龈及其周围软组织轻度充血,龈袋在2 mm以内,牙龈乳头分级为I或II级,种植失败为:种植体出现II度及以上松动,牙龈组织出现红肿甚至流脓,牙龈乳头分级达到0、IV级且伴有咀嚼功能异常。
术后观察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牙周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P<0.05),临床附着丧失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龈退缩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及龈退缩情况比较 (x- ±s)
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牙龈美学指标中白色美学指数和红色美学指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牙龈美学指标比较(分,x- ±s)
观察组种植成功比例达到7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χ2=6.545,P=0.011<0.05),失败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χ2=7.314,P=0.007<0.05)。见表3。
表3 两组种植效果比较 [例(%)]
观察组发生充血、感染、面部肿胀及探诊出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比较
缺牙者尤其是前牙缺失者,目前多数选择牙种植技术进行修复,虽然其能较理想的恢复患者美观,并提高功能,但对技术提出更高要求[6]。对于牙种植手术,临时氧化错支架虽能有效恢复即刻软组织外形,但长时间置入对周围软组织要求较高,故建议置入小颗粒骨移植物联合胶原膜进行辅助,进而提高引导骨再生术成功率与有效性[7]。对于前牙缺失者,选择何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8]。其中要求唇侧牙槽骨厚度超过2 mm,以更好的保持牙槽骨水平,植入种植体后唇侧牙槽骨则亦应超过2 mm,舌侧牙槽骨需要超过1.5 mm[9]。故种植体的周围须有一定骨量方可维持种植体的稳定性确保美学效果。
针对前牙缺失患者,本研究观察组实施引导骨再生术,相对于对照组仅将黏膜翻瓣并暴露牙槽棘顶位置,后置入愈合帽后缝合创面的方法。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牙槽骨密度、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及龈退缩情况发现,术后观察组牙槽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小于对照组,临床附着丧失指数低于对照组,龈退缩小于对照组。说明针对前牙缺失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术,能有效的提高牙槽骨密度,降低牙周探诊深度,减少临床附着丧失指数,更利于种植牙稳定性恢复。另外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牙龈美学指标发现,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牙龈美学指标中白色美学指数和红色美学指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对前牙缺失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术,对恢复患者术后牙龈美观指标有重要意义。同时比较两组种植效果发现,观察组种植成功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后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发现,观察组发生充血、感染、面部肿胀及探诊出血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针对前牙缺失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术,对提高种植效果,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引导骨再生术能有效的解除严重牙周疾病且因缺牙困扰患者的难题[10],尤其对于前牙缺损者,通过术前的规律抗感染治疗[11],结合引导骨再生术,能有效的提高种植体成活率[12],改善美观度[13],是目前治疗前牙缺损的首选方案。本研究针对前牙缺损者,在进行种植术前实施锥形束CT检查,明确缺牙部位唇侧骨厚度与牙倾斜角度[14],更好的指导术中置入骨量水平[15],通过引导骨再生术[16],更好的提高种植体于口腔中的稳定性[17],进而提高种术后患者牙稳定性与美学效果,确保有效预后[18]。
综上所述:针对前牙缺损患者,实施引导骨再生术,能有效的提高种植牙稳定性,改善美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