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视阈下的旅游解说质量提升多角化路径研究

2021-11-17 03:59徐晓庆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旅游者资源旅游

徐晓庆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解说中融入多角度的文化,可以提高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价值的认知与理解,使得旅游更有深度和内涵。旅游解说质量的提升,有助于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充分发挥旅游传播文化、传承文明的功能。本文重点从旅游客体的角度出发,探讨旅游解说质量提升的多角化路径。

一、旅游解说

国内外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旅游解说进行了研究,国外对旅游解说的探索可追溯到20世纪早期,而我国对于旅游解说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对于旅游解说的概念还没有完全统一。例如,我国学者吴必虎[1]阐述了旅游解说的涵义,他认为解说是运用某种媒体来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境外学者Tilden[2]则认为解说是通过体验揭示事物内在意义与相互联系的教育活动。笔者认为旅游解说是旅游者了解旅游信息、认识旅游资源、享受旅游服务、增强旅游体验的信息传递过程,是景区与旅游者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服务方式和教育方式。因此,旅游解说在旅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旅游解说质量既要注重旅游主体(即旅游者)的个性化差异和多样化需求,又要借助创新化和智慧化的旅游介体形式(即旅游解说形式),更要充分展现旅游客体(即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文化创新促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在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架起无形的情感桥梁,从而产生一种超越感知的对旅游文化的认同感,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文化自信,改善旅游环境。

二、多角化研究

多角化研究是对原有旅游资源多种文化的深度挖掘,是对一种资源的多种文化解读。应从多视角融入多学科,拓展研究范围,深化研究内容。例如,同一个旅游资源可以从历史、地质、生物、民俗、科学、环保等多角度形成多种旅游解说版本,或细分成不同版本的微解说,从而形成旅游解说资源库。各景区可共享旅游解说资源库,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构建旅游解说系统,方便使用者灵活运用。在创建解说内容时,应由历史学、考古学、教育学、社会学、民族学、地理学、生物学、科学、心理学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形成专家库,从多个角度共同完成。多角化的旅游解说内容应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原真性、科学性、创新性为原则,丰富旅游解说的内容,从多个角度构建旅游解说系统。

(一)原真性

旅游解说的原真性是能否真实地反映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关键因素,对旅游者旅游体验的真实性起到关键性作用,是旅游文化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旅游品质的优劣。原真性的旅游解说可以唤起旅游者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也是旅游者体验真实旅游文化的重要途径。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说旅游资源,都应该以原真性为基础,不能为了取得暂时的经济利益而杜撰传说故事,蒙骗旅游者。不遵守原真性原则的旅游解说无疑是对旅游资源的虚假宣传和对文化价值的破坏。

(二)科学性

目前我国景区的旅游解说仍然存在“庸俗化”“娱乐化”现象,该问题在山地旅游景观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解说内容缺乏科学性,大量的传说故事容易使旅游者产生误解和偏见。因此,旅游解说的科学性尤为重要。这里的科学性,一是指去除大量的迷信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研法,解说内容科学合理,有章可循;二是指多角度的解说内容组合的科学性。在旅游解说形成之前,应从多学科的角度对旅游资源展开研究。举例来说,地质活动的演变史、古生物进化历史、当地的民族习俗、人文地理情况、景区气候特征、地貌研究、景区独特的建筑物等。结合旅游者的身份和兴趣爱好,将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组合,形成科学的旅游解说[3]。

(三)创新性

这里的创新,并不是指凭空捏造新的解说内容,而是根据旅游者的兴趣或是季节的变化,从不同角度重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改变千篇一律的解说词,整合出新的解说内容。例如,黄山风景区可根据天气的变化创新出不同版本的解说词。在出现云海的时候,可以解说“黄山四绝”之一的云海的形成原因及审美要点;在晴空万里,没有出现云海的时候,可以解说黄山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无论是导游的现场解说还是语音设备解说,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内容上的创新与转换。融入新创意的旅游解说,更具多样性和实用性,更受旅游者的青睐。

三、融入多种文化提升旅游解说质量

(一)历史文化融入旅游解说

我国的历史悠久,众多的旅游资源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历史文化是景区的文化底色,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4]。各部门在不断完善旅游解说系统,融入多种文化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历史文化方面的解说内容。用现代的语言解说厚重的历史文化,利用智能化的新技术赋予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方面的新创意。当历史文化融入旅游解说时,不仅要将景观本身的历史文化作为旅游解说资源,还要注重其与特定的历史文化空间环境的共生性关系;不是解说“孤立”的旅游景观,而是把文化景观及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一起展示给旅游者,这样才有利于旅游者真正领悟和欣赏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5]。由于历史知识较为专业化,在旅游解说时应避免解说词死板、生硬,而应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趣味性。

(二)地质文化融入旅游解说

很多景区具有丰富的地质文化,如与山体滑坡、泥石流、沙漠、喀斯特地貌等有关的景区,具备丰厚的科研和科普的条件。旅游解说可以将地质遗迹所蕴含的价值传递给旅游者,因此,相关的旅游解说应把景观所属的地质类型、形成原因、特征等信息介绍清楚,使得旅游者更好地了解地球科学知识。在遵守科学性、准确性的原则上,激发旅游者的兴趣,深入浅出,注重旅游解说的效果。然而在同一个景区中,为了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并不是每一个地质文化都要进行详细地解说,应优先选取最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完整性的地质景观作为解说目标。同时,要注意将晦涩难懂的专业词汇巧妙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也可以通过恰当的展示方式,提炼出科学的知识,增加旅游体验,激发旅游者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旅游解说还要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解说的内容要能体现出当地环境的特色,例如道路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提示牌等制作材料的选择应与地质景观相协调,展现出景区的良好形象[6]。

(三)生物文化融入旅游解说

旅游解说中的生物资源最常见的就是植物和动物,它们仍然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该将这些文化内涵融入旅游解说中,提高解说质量,提升旅游品质。目前很多花卉主题的旅游,变成了旅游者自行观赏、拍照、购买相关产品的活动,缺少高质量的旅游解说,植物审美只入眼、未入心,旅游层次有待提高。在解说观赏植物时,除了常规解说中的植物名称、科属、特征、产地、用途、习性等,还应解说其花期、最佳赏花时间、观赏时的注意事项和蕴涵的象征意义[7]。例如,竹子的种类有很多,外观和名称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象征着正直、节气、虚心,在解说时可以引入与之有关的诗句、书画、传统习俗等;在介绍大熊猫时,不仅解说其外观和习性,也可解说它作为国宝的意义及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将生物融入在自然生态环境中进行解说,对森林景观、古树名木、野生动物、昆虫等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解说。通过标本解说、科普讲座等让旅游者了解各类野生动物对自然和人类的重要性[8]。对生物资源的解说应增强亲和力和说服力,注重文明旅游的提醒,使解说不再浮于表面,而是深入其内涵,引导旅游者形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四)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解说

旅游中的建筑、服饰、饮食、交通、节庆、戏剧、体育、歌舞、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婚丧礼仪等无不蕴藏着各地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活动也正是旅游者所追寻的一种文化体验。若是在旅游解说中融入民俗文化的内容,就能提高旅游者的兴趣,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记忆。如何通过旅游解说,将旅游资源中的民俗文化展现给旅游者,引起他们的认同,促进文化的传承,实现旅游的深度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旅游解说中,民俗文化不仅要从过往的发展历程中挖掘,还应根据旅游地的现状进行培育,达成“新”与“旧”之间的完美嫁接[9]。解说时应彰显地域文化特色,注重解读品牌“名片”和民族象征性“符号”,满足旅游者内心追求奇特、新颖、刺激和身心愉悦的旅游经历与文化体验[10]。从物质、行为、理念三个层面进行解说(见图1),同时注重故事性、趣味性、异质性、民族性、多样性的表达。例如,在解说扬州地方茗品——魁龙珠时,可从物质层面介绍该茶的特点和制作手法,从行为层面介绍扬州的早茶文化,从理念层面介绍扬州人交往礼仪中所展现出的精致儒雅的生活理念。以故事的形式趣味性地解说茶点名称的由来或是斗茶的习俗,融入民俗文化的解说,使原本简单的茶叶变成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

图1 多角化旅游解说系统

(五)教育文化融入旅游解说

旅游解说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解说中应避免呆板说教,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激发旅游者的某种情感,使其产生文化共鸣,在愉快的旅游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环保、科普、艺术、文明礼仪等教育,在旅游中享受教育的红利。

在研学旅行中,教育的融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旅游解说除了科普知识外,还应有意识地将实践能力、集体观念、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融入其中,对校园内的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11]。解说自然旅游资源时,应解说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旅游者自发地产生保护自然的意识,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文明旅游的教育目标。解说红色旅游资源时,尽可能丰富解说内容,增强历史情境的代入感,引导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景点的历史进行学习、思考,深刻体会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12]。解说人文资源时,可以对旅游资源中的精神文化元素进行深入解说,例如在解说世界遗产名录中的西递宏村时,除了解说徽派建筑中的木雕、匾额等雕刻艺术,还应重点解说雕刻内容所体现出的崇尚读书的精神和传统的孝道文化,使旅游者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敬畏,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传承。

猜你喜欢
旅游者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