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丽,陈 包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学校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1]。职业院校面向全体劳动者广泛开展职业培训,既有利于支持和促进就业创业,也有利于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能力,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2]。强化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开展多类型、多形式的职业继续教育,这是从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现实需求出发、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严峻,未能将职业培训“这条腿”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严重削弱了职业培训中教学质量治理体系的构建。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培训过程中,还存在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不高、课程及资源不足、针对性和适用性不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职业培训仍然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必须加快推进职业培训教学质量治理。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重点访谈、资料分析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学院培训教学治理能力创新路径进行实证研究。以遵义市为主,部分贵州省内和少量省外其他地区的各行业、各领域不同年龄、学历、职业的参训学员为抽样调查对象,其中超过一半的调查对象为曾在学院参加过至少1次培训的学员。调查问卷采用网络问卷形式,收回有效问卷347份,有效率为98%,重点访谈对象8人。
培训教学质量是指在培训活动中教学利益相关者即培训主办方、培训承办方、培训讲师及参训学员等在组织和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及相关资源所达到教学效果及价值目标的效度。培训教学质量治理是指在培训整个环节中,为了达到培训教学质量预期效果而在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中实施多元开放式主体参与式管理、监督、评价及诊改的持续性整治与管理[3]。
2015年以前,学院所开展的职业培训工作总体特点为项目少、人数少、教学管理模式单一,培训效果及满意度不高。五年来,学院已投入500余万元建设社会服务平台,现有各级培训考核基地16个,积极推进“1+X”证书试点工作,获批11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致力于开展精准扶贫技能培训,指导各类产业扶贫项目,带动乡村农民就业近万人,开发了集建筑、交通、服务、农业等领域为代表的省市重点培训项目达80余项,实现量的突破,质的飞跃。五年来,培训学员6万余人次,创收超4700万元。2020年学院成立乡村振兴研究所,成为新蒲新区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基地。2018年底启动红色教育培训工作,2019年7月挂牌成立遵义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教育培训中心,积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红色培训接待量2000余人。
2016年以来,学院培训教学质量从政策支撑、项目引领、全员参与、绩效改革等方面积极努力,助推其在培训教学质量取得了质的飞跃。
1.政策导向全力保障职业培训高质量发展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落实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教育部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的《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教职成厅〔2019〕5号)中明确指出,2022年职业院校要成为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要基本形成,推动全面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能力。《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有关工作的通知》(黔教函〔2020〕200号)中指出,全省要加大资金投入支持职业培训。良好的政策导向为高职院校开展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重点项目引领培训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从近五年培训开展情况来看,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初聘培训项目的人数和创收贡献率最大,其次为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创业培训、青年农场主培训。这些项目从最初传统讲座式培训模式发展到“走出去”实地体验式培训模式,并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丰富教学全过程,从课程设置、师资选拔以及教学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提升教学治理与社会服务能力。如遵义市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初聘培训项目开展以来,课程设置历经八次研讨修订,甄选院级名师及省、市级专家进行授课,班级治理中实施双班主任制(教学班主任、后勤班主任)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培训硬软件不断迭新完善,建立学员反馈跟踪机制,培训资料不断规范与完善。项目引领使得学院培训教学质量及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3.“全员参与”助推培训教学质量质的飞跃
多年来,学院的培训主体业务由继续教育学院负责完成。2019年下半年,社会服务培训工作的主体业务责权下放,由二级教学院系、教辅部门及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各项培训工作。为全面提升培训教学质量治理体系建设,学院相继出台培训工作管理办法、培训工作质量监控办法、社会服务工作量化积分办法等,鼓励二级院系及相关部门“全员参与”培训服务工作。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在调查培训组织环节影响学员体验度问题时,57.64%的人选择课程内容适用度这一选项,占比超过一半,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可见,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适用度对教学质量和学员体验有很大影响。近五年来,由于培训组织管理人员对部分培训项目相关专业或行业背景了解不够深入,和主办方沟通不够全面,市场调研少且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适用度较低,造成众多培训项目课程雷同,针对性不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受到较大影响。如青年农场主培训,依照国家要求分三年阶段式培养,但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课程重合度高,且实操能力训练不足,特别是第三年自主培养孵化过程中,对学员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寥寥无几。
图1 培训组织环节对学员体验的影响
在学院所有的培训项目中,真正做到有隆重的开班典礼、过程监控和结业仪式的培训班占比较少。主要原因是主、承办方对培训质量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往往采用班主任课前口头交代的简单开班仪式,甚至取消结业典礼环节,导致学员产生由于不受重视而出现学习兴趣低、纪律涣散、仪式感和体验度不佳等不良现象,增加了班级管理难度,对教学质量治理产生了一定影响。正如某访谈对象所说“在创业培训班学习中,没有举行结业典礼,缺少了点仪式感,总是感觉自己永远没合格结业似的。”
由于校内师资力量不足,在承接大型或专项培训任务时,需依赖校外师资来满足培训教学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遵义地区大部分培训机构尤其是民办机构对培训教师的聘用尚未形成标准化机制,师资安排随意性较大,在专业、职称、资质、经验及沟通表达等方面未确立清晰的聘用指标。目前,省内全职从事培训教学工作的讲师较少,大部分培训项目师资来自于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授课时间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受到制约,有时开班临近师资未能按时到位,出现跨专业聘请师资或临时修改课程设置而更换讲师等“将就”行为,造成授课教师教学压力较大,学员听课效果较差,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手段应运用到培训项目的各环节中,使得培训工作在项目申报、课程建设、教学质量治理、后勤管理、学员反馈和资料存档等过程更加智能便捷。但从近几年培训开展情况看,学院信息化手段运用程度还不够,线上线下结合不够,削弱了教学质量。如学院承办的遵义市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初聘培训,至今未开发线上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质量治理未能达到预期成效。
学院自2019年开始推行绩效改革以来,考核标准与实施方案尚未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培训工作主体责权下放,虽能举全校之力将职业培训的“短腿”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拉长,但社会服务培训项目在后续的利润自由支配上未能真正落到实处,使得二级院系或相关部门主动寻找培训项目的积极性不够,教学质量和培训效果也因激励政策的不确定性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员对培训机构的学习环境及软硬件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从受访者反馈的数据结果(如图2所示)来看,学员对培训场地、教学环境、规模和资产投入等方面的关注度较高,达到48.7%。然而,学院目前未有专门用于开展培训项目的教学、住宿及就餐的楼宇,而是与学历教育学生共用大部分资源,硬件不足,不利于班级管理,也影响了整个培训项目的社会效益。
图2 调查对象对培训机构关注度情况
目前,很少有针对培训管理人员进行的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项目。在一些大型培训项目中,大多培训服务工作者来自其他跨度较大的岗位,属于临时抽调人员,未经专业训练,培训服务水平不够高,易出现工作失误,导致培训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降低,削弱品牌认可度。
职业院校中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虽有共通之处,但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与培养时长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相应地,课程也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开发设置[4]。在学历教育中,课程设置与课程标准是教学质量的基石,在职业培训中依然如此。针对职业培训周期较短的特点,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与建立标准化课程资源,提高课程内容适用度以契合学员培训需求。培训课程要结合市场、结合培训委托方和学员需求进行设置,适当增加综合技术技能及创新创业类课程,并结合培训机构自身特点与学员需要,时常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贯穿到培训课堂中,使得教学质量治理从根源上落到实处。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对学员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同时对培训单位口碑也有较大影响。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坚持内培外引,以培为主的原则。从培训管理与质量监控、培训成本、社会影响力与品牌打造等方面分析,学院内部选派讲师较外部选聘优势更为明显。作为兼具社会培训职能的高职院需培养一批能够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双岗”型教师,培育一支能说会道、懂幽默、善孵化的多元化优质师资队伍,打造一支内部多元发展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的举措是从关键处推动培训教学质量治理体系落到实处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对问题“在培训讲师课堂表现中,哪一项素质更能吸引您的听课注意力?”(单选选择)的问卷调查结果,选择B选项达到166人,在347位调查对象中,比例接近一半,如图3所示。可见,培训讲师的课堂风格也是影响课堂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学院在甄选和培养师资时也需多加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受学员欢迎度等方面的因素。
图3 调查对象对培训讲师课堂表现相关因素与听课注意力关联度情况
现代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助推教学质量高效治理的重要环节。积极孵化以教学效果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培训课堂,提高信息化技术培训管理手段,以“互联网+培训”为载体,加强线上线下结合融通,利用“企业学区”“移动教室”“大篷车”“小马扎”等灵活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把培训课堂送到车间、带到群众家门口。不断丰富教学模式与方法,强化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对有效推动培训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体系贯穿培训活动全过程,涉及多主体多层次。职业院校作为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健全政行企校多方协同的培训机制,增强院校及教师主动性,调动参训人员积极性,面向全体劳动者特别是重点人群及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加快推进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并重,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就业提供有力保障。
职业院校授课讲师、培训管理人员要兼具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培训委托方与承办方往往利用假期或下班时间开展培训,培训工作绩效的分配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开展社会职业培训工作时,需建立符合单位实际并能落地的激励机制作为支撑,不断优化考核机制与标准,让授课教师及培训管理人员能够全心全意为培训教学质量与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治理与发展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培训活动对于硬件设施配备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舒适的设施环境、人性化的服务与管理、充满“仪式感”的各项班级培训活动,能有效增进学员体验感,培养学员自主学习习惯与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培训班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管理水平、管理效率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培训班氛围、培训效果、学员满意度以及社会知名度的好坏,高职院校在开展培训项目时也需更加重视培训班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准,融入人文关怀,用心、用情做好培训各项服务工作。
在“职教20条”与“双高”(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的背景下,我们要站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深刻理解职业院校开展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相关要求,将做大做强职业培训作为实现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创建更加优质办学品牌的重要内容[5]。为避免出现学历教育与培训“长短腿”现象,实现“两条腿”正常走路,交互融通发展,必须加快培训过程中的教学质量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建设。学院是遵义唯一的综合性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利用国家鼓励职业院校发展的大好趋势,积极创建省级优质高职院校,推进“双高”校建设,引入重点项目,打造优质师资队伍,培育校园“彩虹文化”(红色塑魂、蓝色致用、绿色出彩),将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并重发展,实施红色教育培训工程,多次举办全国性职业教育相关论坛与会议,现已形成一定的社会服务影响力,综合办学质量逐渐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加快全国范围内高职院校培训教学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