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高,龚云峰
(南通职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与教学是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的统一体,《礼记》有云: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立德方能树人,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不能忽视思政教育在专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专业课同样担负着思政教育的使命,这也是“种好责任田”的一份责任和使命。因此,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就成为专业老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和技能[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的“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较完整地体现了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目标,但如果不能在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与实施中准确理解和把握“有效融入”这一关键词,将不利于专业课课程思政成效的显现。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统一性原则
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是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的首要原则,更准确地说,区别于思政课程的显性特征,专业课程应将思政教育统一于知识体系教育之中,充分发挥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立足专业,立德树人”应成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统一性原则的基本体现。
(2)专业性原则
专业课程自身“蕴含”着思政教育元素,同样“承载”着思政教育功能。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应立足专业与课程自身,发掘专业与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融入”的实践操作层面应保证思政元素的“有效释放”。只有立足专业,有效提取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才能让专业课程有效“释放”出思政教育的光芒,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也有利于纠正当前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形式主义”问题。
(3)全程性原则
课程思政不应被简单理解为“课堂思政”,也不应被纯粹理解为“知识+思政”。当前有部分教师误解“课堂上、教师教学中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要求,模糊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边界,也忽视了《纲要》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要求。专业课程应全程“有效释放”思政教育的光芒,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自身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
综合而言,对专业课课程思政设计目标与原则的准确把握和应用可消弥专业教师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与“融入”技术的差异,这两大差异是当前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推广实施的关键问题。“有效释放”论不仅是统一性、专业性和全程性原则的集中体现,也能有效解决“有效融入”论存在的两大差异。《纲要》中“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表达已经清楚表明:首先,思政元素与教育功能不是“外加”,而应该是“释放”,是专业课程本身的应有之义,不是专业教师的“额外任务”,这种认识有利于化解专业教师的认同差异;其次,“释放”是专业课程实施的自然过程,不需要考虑“何时何地何种程度”“融入”的技术问题,从而有效解决当前课程思政实施中的“融入生硬”“指标性融入”等技术问题,有利于课程思政目标的真正实现。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政元素的提取。基于“立足专业,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应以专业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为中心,统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多元、多角度、多路径提取。现以“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为例。
(1)中心:专业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
“财务报表分析”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会计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大准则就是专业与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设计理应以此为中心来建构。会计职业道德八大准则的归纳较好地总结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会计岗位职业素质要求,是会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共享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优品德财务会计人才的必然要求。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是专业岗位发展与沿革的历史沉淀与现实要求,是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提取的活水之源[2]。
(2)主线:课程价值观
课程思政元素是多元的,思政元素简单、孤立地融入,容易产生“孤岛”困境,很难发挥课程思政应有的教育功能,但却是当前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课程思政需要一条服务于专业与课程的思政教育主线,从而将分散的思政元素有效整合起来,成为课程价值观,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作用。结合“财务报表分析”数据分析的课程特点与要求,提炼出“对数据敏感,对数据忠诚”这样的短语作为课程价值观,形成贯穿课程的思政教育主线。“对数据敏感”较好地归纳了专业素养要求,“对数据忠诚”则体现了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在教学组织中还可以此为课程口号,作为课堂授课的起手式,通过富有仪式感的集体宣誓等形式起到提振精神、巩固内化的作用。
(3)节点:重点元素
专业课程蕴含着多维思政教育元素,课程思政的主要工作在于重点思政元素的选择及释放有效性分析,从而使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实现。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看,可以从课程认知、分析对象、教学内容、实训报告、教学管理等多个维度确定重点思政元素和释放点,并把思政教育目标重点确定在建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特别是价值观)与科学思维上[3](表 1)。
表1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思政元素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教育实践“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取节点放在教学内容上”也是片面的,从“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看,分析对象的选择才是思政教育元素提取的最佳节点,在课程实施前,教师有效引导学生选择国家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功能。比如,让学生选择半导体(芯片)行业的企业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中更深切地感受到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封锁带来的影响,感受到以华为为代表的民族企业创新发展的力量,深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定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让学生看到的、体会到的。尤其是专业课程,应充分体现思政教育的隐性特征,其合理的释放路径是师范—管理—实践—反思—教导。
(1)自修修人,师德铸魂
“师者,为师为范”,以专业教师自身行为教育引导学生是课程思政的真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专业教师在学生的职业成长之路上的深远影响绝不仅仅是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学是师之骨、德是师之魂”,专业课课程思政必须有一个根本的前提——“师德”,专业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无不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可以说,专业教师的自身言行才是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第一路径。专业教师首先要“自我修养”,然后才能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促成学生修养的提升。教育一旦受“功利化”“世俗化”的冲击,模糊了“教师是一份高尚职业”的“高尚”二字,将有悖于初心。“师德铸魂”,教育工作者注重自我约束、自我修炼,教育才会有希望。
(2)亦教亦管,双效育人
教育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下,运用各种教育措施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过程控制是课程思政的最佳途径之一,也是教师教育责任的集中体现之所。尤其对职业院校教师来讲,学生的“尾部意识”与“弱自控”决定了教学管理与过程控制是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专业素养和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课前五分钟线上签到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到课状况,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诚信意识及责任意识。在学生作业环节,教师一丝不苟的批阅点评,学生对分析报告每一次的修改完善,都是在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与工匠精神。教育需要从细处着眼、从实处着手,只有抓住课堂内外教学“各环节”,才能让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完整而有效地释放,避免单纯“课堂说教”的孤岛效应。
(3)内化践行,点滴养成
专业课课程思政的优势在于专业实践,专业课实践环节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劳动观念、团队精神等思政教育元素的集中体现之所。教师应以专业的态度来设计实践环节、强化过程管理,让专业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完整地释放出来。所以,专业课课程思政不只是在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融入”几个“思政点”的简单问题,而是如何“释放思政教育功能”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内化、践行,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品德,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发挥作用。
(4)学之思之,避于罔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生反思是职业院校教学中相对困难,也相对薄弱的环节,但也是必须为之的环节。思政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学生树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正确“三观”,价值观是在学生的思考,尤其是反思中建立起来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功能的发挥更应通过学生“反思的平衡”来实现,即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对课堂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其蕴含的价值判断进行反复比较、修正来获得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判断。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设计建构学生反思的情境,引导反思过程,进行合理“干预”,引导学生把学习和思考有效结合,将“正确三观”内化于心,进而外显于形。
(5)教之导之,效在善诱
教导是实际教学中最常见的课程思政元素释放形式,却又常是“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正因如此,多数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把重点放在“有效融入”上,提出将思政教育元素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课程,就能有效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所谓众口难调,再高明的厨师也难以烹饪出让所有人赞美的饮食来。如果仅研究思政教育元素的“有效融入”,而忽略专业课程自然释放的思政教育元素,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事实上,只有自然释放的教育才更有效。教导与善诱建立在教学内容科学分析和教学环节合理掌控的基础之上,思政教育元素的专业内在性可以保证教育实施如涓涓溪流,润物而无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课程思政设计只有“以学生成人成才为出发点”,立足于师资队伍与师德建设,根植于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承载于学生的体察感悟,才能全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