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洁琰
以《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2017年修订)》为指导,江苏省修订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 《小学劳动与技术》义务教育教科书。新修订的教科书增加了一个新的模块——“拓展创新”。
“拓展创新”模块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延伸,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只是以简短的文字和简单图表的方式呈现。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创意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板块,那这部分的内容如何实施?怎样让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呈现?如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拓展,使《小学劳动与技术》的教学更能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一、《小学劳动与技术》“拓展创新”模块的重要性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就是实现劳动教育的最好途径。《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抓住“创新”和“拓展”两个点,从创新教育理论角度出发,借教材拓展创新,化虚无的创新能力为实际的创新作品,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提供机会。通过这一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兴趣,发掘学生创新潜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同时,现在社会越來越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上的这部分内容,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非常好的载体,老师可以依托这部分内容实施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拓展创新”模块的教学实践
1.结构不变,外形改变
通过改变外形,进行拓展创新,但是主要的结构部分不能变。
一年级的《小蜗牛》拓展创新模块是进行“创意不倒翁的制作”,教材上给了一段简单的文字:参照下图,按照小蜗牛的制作方法,选择一个小动物尝试制作。教材所给的参照拓展的三幅作品,结构和小蜗牛是一样的,都是类似半圆形的,这也是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所在。紧抓这点进行拓展,哪些是可以“变”的?哪些是不能改变的?学生掌握了不倒翁的制作要点。保持半圆形结构不变,在半圆形结构上进行画一画,画成了半块儿可爱的西瓜、一只可爱的小鸡,再添一添,变成一只美丽的小鸟、一条漂亮的小鱼……这些拓展作品,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改变不倒翁的外形,使我们的作品更加有趣、生动。孩子们的创意能力得到了提高。
改变结构和外形,两样都“变”。我们还可以改变不倒翁半圆形的结构,做出不一样的不倒翁,但是不变的是“不倒”这个原理。
2.内容不变,材料改变
二年级上册有一课是《树叶书签》,教学内容是用树叶贴画制作一张树叶书签。“拓展创新”的内容是将树叶和干花搭配起来完成书签的制作,增加了制作的材料,把树叶变成了树叶和干花。
3.内容不变,大小改变
我们除了增加制作的材料外,还可以改变作品的大小,让孩子们制作一幅树叶贴画。
小尺寸的劳技作品有一定的局限,把小尺寸变一变,变成大尺寸。大尺寸给了孩子们更多创新的空间,可以让作品变得更为丰富。改变作品的尺寸,从小小的书签改成大大的画纸,画纸大了,孩子能够创作的空间就更大了,一些无法在书签上呈现出来的画面,通过大的画纸,就得以呈现了。
4.技术不变,形式改变
《小学劳动与技术》也是一门基于技术能力的学科,在教学中,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三年级《剪纸团花》和《拉花彩链》两课的内容,就是教给学生剪纸的技能和使用剪刀的技能。在教学完剪纸的技能以后,我们可以改变剪纸的形式,进行“连续剪纸”的拓展。剪纸的技术不变,要点不变,都是先要画样,然后在剪的过程中不能剪断。但是我们把团花的圆形,变成了“连续”的长方形条,形式改变了,孩子可以进行创造发挥的空间也变大了。“连续剪纸”可以画出不同的样式,剪出不同的样子。还可以在剪好的样子上添画,画出不同的表情,涂上不同的颜色,把作品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加有趣。
以教材“拓展创新”板块为抓手,通过“变一变”这一小小的形式,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对制作材料、制作形式等进行再创造,这样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不知不觉中,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一颗创新的种子。他们在创作中展示出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创造能力得以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