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希
摘 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古筝教学也逐渐得到重视。当前高校古筝教学虽得到了关注,教学开展情况也有明显改善,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文章分析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校古筝教学发展提供探讨思路。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不足之处
高校的古筝教学是我国古筝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不同于兴趣爱好的学习,高校的古筝教学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奥。对于学习古筝的学生而言,其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熟练自己的技法,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与乐感,还能够加深对古筝乐器的认识,了解古筝的独特魅力和悠久历史。现阶段,我国古筝教学已经逐渐形成成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传统的古筝教学体系渐渐无法满足相应的教学需要,因此古筝教学体系需要不断创新完善。本文针对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习的需求。
一、现阶段高校古筝教学体系中显露出的
不足之处
首先,在分析古筝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前,我们需要对教学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在高校的古筝教学体系中,为保证每一位深入研究古筝技法的学生都能够有较为显著的提升效果,我国高校古筝教学仍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即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而对于一些偏向理论知识的部分,则是利用大课堂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其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大多是符合大众审美的近现代乐曲,而一些比较久远的传统名曲只作为需要了解的補充资料出现在课堂上。
在以上的教学情况阐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现阶段我国高校的古筝教学缺乏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一对一教学虽然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培养,并且古筝也是一种可以独奏的传统乐器,但是对于一些传统名曲而言,其内容渲染和表现难以靠古筝一种乐器完成,需要多种乐器协同演奏,即以乐团为演奏单位对乐曲进行表达更加能够凸显曲目的层次和情感。这自然而然会要求乐团中的各位演奏者具备一些集体意识和配合集体的演奏能力。对于一名优秀的演奏者而言,具备配合的能力以及甘愿作为其他乐器演奏者的“绿叶”,既是一种专业人士的职业素养,又是乐师内涵的大气体现,更是其追求音乐质感的觉悟与本心体现。
其次,在古筝教学体系中,将演奏技法和相关理论知识分成了两个模块,这样的教学容易让学生的演奏体系发生一定的分离。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教学时,古筝晦涩难懂的内容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是需要大量时间去理解消化的。只有将所有理论知识的本质内容理解透彻,学生才能够充分将技巧应用到日常的演奏当中。而传统的古筝理论知识教学课堂上更多是教师口头传授、讲解,忽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缺乏让学生实践理解的过程。这既可能拉低教学课堂的效率,又不能让学生积累一定的古筝演奏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并不是一种利于进步的方式。
再次,古筝教学的理论模块缺乏一定的文化深度和审美多元性。这是因为教师在传授相应知识的时候,为了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教材内容,保证学生具有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上会迎合学生的现代化审美,也就是说在近现代的著名曲目中选择较符合课程主题技法的曲目进行教学。这是教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但是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的审美变得片面,对于古筝文化的了解也难以透彻。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曲目特点和音乐审美观点,这些都是对当时社会情况和文化背景的一种折射。当教师在进行古筝历史的讲述和技法来源等相关内容的授课时,不仅是关于表面内容的教学,更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相关的文化底蕴,也有利于学生增加其演奏的层次,在演奏比较有内涵的曲目时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曲目的深度。作为一名古筝演奏者,具备多元化的审美应该是一种必备的素养,每一种技法都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演奏效果,每一种演奏方式都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演奏感受,每一种曲目也都应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专业人士对古筝音乐曲目进行解读,对演奏方式进行体会并享受,无论是对于作曲者还是对于演奏者,抑或是对于曲目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而言,都是一种尊重和敬畏。而这种审美多元化会让学生对曲目更具包容性,同时也会增强学生自身对艺术性的敏感把握。
最后,现阶段高校古筝教学体系中还缺少对学生心理的关注。如何能够演奏出绝佳的乐曲,除了曲目本身的优秀编排外,还有演奏者的三个演奏原则。这三个演奏原则既是曲目演奏效果的评价标准,又是演奏者能力的衡量标准。在这三个原则中最基本的就是演奏者的技法。对于已经到达一定水平的演奏者而言,记住曲目的乐谱和运用技法已经不能成为要求了,而应是必备的素养,精益求精的完美技法展示才是高水平演奏者的基本要求。技法的完美是演奏者进入高水平琴师队伍的入场券,对于曲目的把握、理解以及能否完美而透彻地表达才是更加符合高水平琴师能力的体现。这些需要演奏者在日常训练时端正自己的态度,放松自己的心理,体会曲目中蕴含的情感和相应的表达。在演奏时,演奏者应该放松自己,这样才能够在表演时行云流水,带给观众完美的音乐盛会。因此,心理压力疏导和抗压能力的训练应该是教学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在高校的教学中却没有体现。演奏者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遇到瓶颈,而打破瓶颈的关键就是演奏者的心境。这不仅需要专业知识的沉淀,还需要演奏者自身情感和心理状况的沉淀与平静。高水平演奏者能够带给观众享受与共鸣,而超高水平演奏者能将观众代入其中,让其身临其境并沉浸在乐曲中,所有情绪共鸣自然而然地产生,而非外界感受影响所得。这对于演奏者的心境要求极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压力疏导。
二、针对教学体系中的不足之处提出的
解决方案
任何乐器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且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针对当前高校古筝教学体系中的不足和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在遵循艺术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之上,大胆改革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是提高教学效果、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关键一步。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课堂主体,在理论知识教学的课堂中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比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都注重教师引导学生并让学生获得音乐习得。这样的好处是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使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其应用的方式,打破原有体系下实践与理论分割的局限性,甚至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配合能力。其次,教师所选择的教材内容需要多元化,教学内容也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历史延伸感。教学中应该应用更多传统曲目,增加对曲目创作背景等相关人文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提升审美包容度和审美水平的同时,建立深厚的音乐文化素养。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提升古筝演奏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心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其争取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这样,学生在未来遇到瓶颈时,就可以依靠自身音乐文化积累和相应的能力、心境沉淀,快速突破,走向顶峰。最后,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增加学生的音乐积累,而不是只将理论知识和技法放在核心的教学位置,理论知识和技法固然重要,但终究都是基础内容,当学生的音乐能力增强之后,学生才会获得高效且优质的水平提升。
三、结语
高校学生大多已经具备一定的演奏水平,在这样的基础下想要获得提升应该从人文知识和学生的精神力量、心境方面入手培养。具备多元化的音乐审美是学生获得更加丰富与更加高级的艺术感悟的关键。学生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要紧跟教师的引导,多多接触传统曲目,在与近现代曲目对比的过程中,加深对古筝技法表达和情感表达的理解,提高自身能力,从而让古筝艺术真正成为感知、审美和传情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双燕.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9(2):144,149.
[2]张心心.当前高校古筝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解决对策分析[J].北方音乐,2018(21):199,203.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