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方法

2021-11-16 07:17包晓佳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肌瘤腹腔镜子宫

包晓佳 尚 旭

(沈阳普瑞眼科医院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0)

子宫肌瘤属于良性肿瘤,病因尚未明确,多认为是细胞突变、性激素异常等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临床上发现生长激素对肌瘤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种肿瘤多见于30~50岁女性,于子宫平滑肌处可见异常增生[1]。该疾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若是肌瘤部位有溃疡形成,相应症状会加重,长期出血可导致贫血。另外,患者腹部有一定压迫感,一般不会感到疼痛,但部分患者会有下腹坠胀、腰背酸痛的感觉。该疾病有较高的危害性,可导致不孕,即使正常受孕,流产的概率也高于正常人[2]。子宫肌瘤的治疗一般采取手术方式。目前,传统的开腹手术应用较少,腹腔镜下手术已经较为成熟,大幅度减轻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是术后恢复期相对较长,可能发生一些并发症,因此术后的护理措施尤为关键[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执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6例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是经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手术期间未发生异常,手术成功,身体情况较好,无精神类疾病,可以正常反馈信息,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流程,符合研究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1~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08±6.92)岁。观察组患者年龄在31~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84±7.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恢复效果评估、生活指导、用药指导等内容。观察组行全面护理。①患者状态评价:在手术完成之后,等到患者意识完全清楚,身体情况较好时,护理人员要尽快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基本情况,明确是否存在一些异常情况。随后,查阅患者病史以及手术流程信息,分析其出现异常情况的可能性,随后针对性安排护理工作。同时,护理人员要讲解恢复期内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让患者能够自我注意,如有异常表现可以及时反馈,便于护理人员进行控制,降低其威胁性。②改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需增加与患者之间的互动,了解其心理状态,尤其是要关注一些存在抑郁情况的患者,分析其负面情绪来源,先采取一定措施进行调节。随后,应用其他方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首先,强调手术成功,并明确未造成明显损伤,不会对后续生活造成影响,用以减少患者对身体恢复的忧虑;其次,根据患者喜好调节其心情,一般是播放音乐、播放电视剧,尽量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最后,可安排一些活动,在患者能够自由活动时,组织患者进行活动,医务人员也可参加,用于改善患者心理,拉近医患关系。③病房环境改善:病房环境主要是给患者以良好的身心感受,对心理状态改善起到辅助作用。除了基本的清洁、消毒外,护理人员需要注重温馨环境的营建,病房内可以布置其他物品,小饰品、盆栽均可,避免病房内单调的色彩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同时,需要关注温湿度的调节,但是需要注意,若是处于夏冬季节,温度不宜偏低或是偏高,以免患者外出时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另外,评估病房内细菌含量,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除科室负责人外,尽量避免其他科室工作人员进入,避免交叉感染。④饮食内容干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饮食,初期以流食为主,后续可逐渐转变,但需要保证利于消化,避免造成胃肠道负担,影响病情的恢复。同时需要关注营养成分的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摄入量都要增加,可多食鸡蛋、鱼肉,并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另外,补气益血食物不适合术后食用,因此在术后要限制桂圆、红枣、香菇等食物。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强调饮食细节,即使出院后也要维持一定时间,定期复查,根据医师指导更改饮食内容。⑤指导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促进恢复的有效措施,也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当天患者难以下床活动,护理人员需辅助患者进行活动,一般是对下肢进行按摩、推拿,上肢患者可以自行活动,患者也可以自行进行按摩,但是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牵动伤口。患者可以下床活动后,护理人员要指导其进行运动,初期以绕床行走为主,每日锻炼1 h左右,后续可逐渐转移到室外进行活动,采取慢走、健康操等方式进行活动,护理人员需陪同其活动。⑥控制不良反应:腹腔镜手术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低,但是还是要多加关注。一般有静脉血栓形成、腰背疼痛、小腹坠胀感、疼痛,会对身体恢复造成一定阻碍。对于血栓形成,可以采取按摩措施、加强日常活动;对于腰背痛、小腹坠胀疼痛,若无明显干扰,可以不采取措施干预,若是明显异常,则采取按摩、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疼痛。

1.3 评价标准 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术后疼痛程度,分值0~10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记录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血肿、出血、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43例患者,出现血肿4例,出血3例,感染1例,共计8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43例患者,出现血肿1例,轻微出血1例,共计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6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P=0.044)。

3 讨论

子宫肌瘤不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但是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多干扰,还会影响生育功能,需尽早治疗。目前已将腹腔镜应用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也发挥了较高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子宫肌瘤患者都适合执行腹腔镜手术,若是肌瘤直径过大、包块疑似恶变,或是过于肥胖,无操作空间,则不建议应用腹腔镜手术[4]。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由于伤口较小,损伤不甚严重,恢复时间要明显短于传统开腹手术患者,且腹部切口小,对于女性而言,可满足其对外形美观的基本需求[5]。但该术式也有一定不足,对于一些小型肌瘤可能无法清除,且术后并发症较多,除常规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并发症外,还可能发生腹腔镜手术的相应并发症,对于患者恢复流程存在一定阻碍[6]。因此,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必须重视护理工作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保障手术效果,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减少异常情况,确保患者有序恢复。

传统护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更关注生命体征异常情况,对于一些常见的并发症进行预防,这样虽可降低并发症造成的影响,但还是有可能出现并发症。此种护理模式会延长恢复周期,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会增加[7]。基于术后恢复的需求,可采取全面护理模式,对于各个细节进行关注。该护理模式主要针对病情、心理、环境、饮食、运动、不良反应开展护理工作,旨在全方位提供护理服务[8]。通过评估患者病情,旨在明确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让护患双方对彼此有初步的认知,便于后续护理工作的开展。积极改善患者心理情况,这是由于很多患者因心理问题出现的不良反应,也延迟了病情的恢复。环境护理可给予患者良好的身心感受,传统的病房色彩单调,因此需要着力于改善病房环境。饮食护理可避免因胃肠道异常表现阻碍病情恢复,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运动锻炼利于促进病情恢复,对心理改善、饮食控制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全面护理关注预防,更具前瞻性,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影响。就患者康复和长远发展来看,全面护理更适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该护理模式能够全面的给予患者护理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可以在身心相对舒适的状态下,有序的恢复身体健康[9-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采取全面护理措施,能够给予患者较为完善的护理服务,可显著缓解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身体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猜你喜欢
肌瘤腹腔镜子宫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子宫多了一坨肉——子宫纵隔
假如没有了子宫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