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CT室的有效护理准备和配合方法

2021-11-16 07:1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合格率腹部

李 惠 林 洁 周 慧 王 庆

(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临床上,CT是诊断技术中常见的一项,具有重要的诊断患者病情的价值,医院的整体形象同医院CT室的工作质量息息相关,CT检查具有复杂的流程,同一个患者可以单一部位检查,也可以同时进行多部位检查,而护理服务的质量好坏则会对患者的诊断效果和速度造成直接影响,CT室的护理工作包括预约、登记、静脉注射、使用高压器、碘过敏试验、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等,工作不但繁忙且复杂,护理人员需要做许多的工作,因此,找到一种高效且积极的护理配合措施对于CT室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1]。所以,本次研究为探究更有效的配合方法和护理准备方法,选取794例C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794例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7例,男189例,女208例,年龄19~81岁,平均年龄(48.36±2.03)岁,其中心脑血管检查、腹部检查、胸部检查分别为131例、132例、134例;对照组397例,男195例,女202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9.31±1.98)岁,其中心脑血管检查、腹部检查、胸部检查分别为132例、134例、131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凝血功能障碍者;免疫系统疾病者;血液疾病者;肝功能不健全者;肾功能不健全者;临床治疗不全者;精神疾病者;沟通存在障碍者;对比剂过敏者。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包括:①前期准备。详细登录受检者编号,后保存,优先检查急危重症、体弱多病者,针对需口服或静脉注射对比剂患者,对其用药、检查时间合理安排。检查前,将对比剂注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告知患者和家属,得到家属以及患者的支持和理解。结合检查项目,将检查流程和检查需要注意事项详细的告诉患者,同患者及时联系,按照患者的学历和理解能力等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将其不良情绪尽量减轻,从而将其检查依从性和配合度更一步提高。②护理人员为了确保所得图像清晰、明显,需在检查前训练患者屏气,每次14 s左右,同时告诉患者吸气幅度不要太大,尽可能平衡。针对躁动不安者,若有需要可在医师指导下注射镇静剂,因为躁动会影响CT的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将各种抢救所需器械、药品备好,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异丙嗪、苯海拉明、阿托品、生理盐水、血压计、吸痰器、氧气瓶、简易呼吸瓶等。③针对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者,切记受检前情绪不宜出现波动,因需要患者保持稳定状态,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检查前休息0.5 h,同时指导患者确保心率稳定,针对特殊情况患者(心率超过70次/分),可适当服用如倍他乐克或其他降心率药物,确保其心率在60~70次/分,因为患者的心率、呼吸、心理等都会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干扰检查的因素,保证且平稳的生命体征再进行检查。从而使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提升。④对于胃部检查患者,告知其需禁食水6 h,同时对其是否存在过敏、禁忌证进行检测,无误后实施检查工作。将20 mg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检查前0.5 h注射,使胃部充分扩张,同时降低蠕动。并且饮用温开水1 000 mL左右,而此操作使为了使胃部充盈,减弱胃肠蠕动。特别强调的是针对急性脑出血、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脏病者,不可注射盐酸消旋山莨菪碱。⑤对于盆腔扫描患者,护理人员需提前告诉患者憋尿,从而确保其充盈膀胱,如有需要可对其灌肠,所用试剂为3%泛影葡胺对比剂,以此提升CT诊断的准确率。⑥对于腹部扫描患者,护理人员提前告诉患者确保空腹,根据不同腹部位置,按时间口服不同量的显影剂;常规询问有无结石病史的,有结石病史的需要口服温开水。从而将检查准确度和腹腔对比度提升。并且对患者近期是否进行过胃肠钡餐造影或服用过高分子药物进行详细的询问,针对近期做过上述操作的患者,需使其药物排净,后进行检查。针对年老体弱和胃肠蠕动较慢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排泄剂治疗,后经过透视确定其体内的高分子药物、钡剂不存在后再实施检查,急诊外伤和腹部急腹症的患者禁止口服显影剂。⑦适龄女性询问有无备孕,孕期妇女禁CT检查,若确定需进行CT检查者应征得临床医师同意,临床医师须告知其射线的相关危害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检查合格率:包括腹部、胸部、心脑血管检查,合格为构成图像细致、CT图像像素小、空间分辨率高、数目多。②护理质量:包括:效果、方法、技巧、护理态度,每项共1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③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26.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P<0.05统计学成立。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评分包括护理效果、护理方法、护理技巧、护理态度4项,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分,)

2.2 检查合格率 观察组心脑血管检查、腹部检查、胸部检查合格分别为121例、132例、130例,合格率分别为92.37%(121/131)、100%(132/132)、97.01%(130/134);对照组检查各部位检查合格分别为71例、77例、75例,合格率分别为53.79%(71/132)、57.46%(77/134)、57.25%(75/131),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5.178、4.835、5.184,P<0.05)。

2.3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331例(83.38%)、满意59例(14.86%)、不满意7例(1.76%),总满意度98.24%(390/397);对照组分别为181例(45.59%)、105例(26.45%)、111例(27.96%),总满意度为72.04%(286/397)(χ2=7.032,P<0.05)。

3 讨论

临床的检查项目中,CT检查为常见的一种,在诊断不同脏器时效果较好[2]。CT增强扫面是利用对比剂静脉输注,增强病变组织、器官、血管的密度,清晰的显示病灶的实际情况,在临床诊断疾病以及治疗疾病时,将非常有利的科学依据提供给医师[3]。对于CT检测的了解程度,大部分患者都不是非常的了解,同时对于CT所带来的辐射会过度的担心,从而出现不良心理,如抑郁、焦虑等,从而使诊断治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显著降低[4]。患者诊断结果的准确性,舒适度与其存在密切关系,所以,在进行CT检查过程中,将细致、全面的护理提供给患者,从而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继而使患者得到精准的诊治[5]。

范菁[5]研究中,以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45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为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脑血管检查合格率92.30%、腹部检查合格率100.00%、胸部检查合格率93.30%均高于对照组53.30%、75.00%、57.10%,说明CT室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CT检查各部位合格率。在本次研究中,以794例CT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397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剩余397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胸部检查合格率97.01%、腹部检查合格率100%、心脑血管检查合格率92.37%均高于对照组57.25%、57.46%、53.79%,提示综合护理可促进CT检查合格率的提高。同上述研究结果相近,进一步说明CT室采取有效的护理准备和配合方法可将各部位CT检查合格率提升。

本研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使转换传统护理模式为标准化、精细化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有效的提高[6]。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保持耐心、细心,将检查前相关的指导工作做好,让其做好屏气训练,检查顺序合理安排,对于CT检查的准确度、图像的清晰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7]。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得到其理解及配合,让其对CT检查有更科学的了解,减轻其不良情绪,从而将其检查积极性显著提升,患者和家属更加满意护理,确保CT检查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也将医院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提升,促进医院稳定且长远的发展[8]。除此之外,CT室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其业务知识持续丰富,强化业务能力,对各种抢救和配合措施熟练的掌握[9]。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应用于CT室检查患者,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广泛认可,使护理服务的内涵明显加深,将检查的合格率有效提升,为患者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合格率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提高肉鸡出栏合格率的综合措施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去年国抽合格率首次突破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