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艳
(辽宁省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 新民 110300)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同时也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产后出血就是产科一种常见性并发症。在产妇分娩的整个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确保母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娩室护理包括了对产妇心理、生理各个方面的护理内容,可满足产妇的社会需要,体现护理服务内容的优化整合效果[1]。如分娩室助产士护理服务不达标,就很容易给产妇带来不良影响,引发产妇情绪变化,不利于产妇分娩。基于此种情况下,临床开始推行一对一的全程整体性护理,以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本文分析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在分娩室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接收的1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分组原理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性的陪产护理,观察组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对照组中,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72±3.25)岁,孕周35~41周,平均孕周(38.39±0.45)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26例。观察组中,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8.19±2.95)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9.1±0.3)周,初产妇23例,经产妇2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行常规性的陪产护理,入院后辅助产妇进行各项检查,告知产妇注意事项。指导产妇正确分娩,缩短产程。
1.2.2 观察组 实施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产前培训与环境护理:产妇入院后,产科需针对孕产妇展开孕前指导,向产妇和家属详细讲解孕产妇的相关知识内容,孕前培训应每个月展开4次。主要学习孕期合理用药、孕期正确补充营养、如何顺利分娩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相关内容。护理人员也可指引家属和产妇参观病房、产房,以促使其对产房与病房布局、设施以及各个服务项目有基本的认识,以免产妇入院时因环境不适出现不安与不舒适。增强医护人员与孕妇之间的沟通,形成亲密感,以便孕期能够保持良好的关系。整个孕期,医护人员应保持温和的态度对待孕妇,不可表现出不耐烦,及时解答孕妇提出的问题,实现人性化护理[2]。②心理指导:孕产妇生理处于特殊的阶段,也是医院接收的一类特殊群体,即便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产妇生理与心理也经受了双重考验。产妇住院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须主动与其沟通,充分尊重产妇,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产妇生理与心理双重需要,主动关心产妇。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对产妇家属,尤其是丈夫展开认知教育,鼓励家属多关心产妇,建立良好的家庭,满足产妇生理与心理的幸福感,以免出现低沉情绪,为减少产后抑郁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护理人员还需要对产妇做好产前评估,指导产妇通过聊天、看电影、听音乐等多种方法缓解压力,舒缓产妇的紧张心理,促使产妇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分娩。③分娩指导护理:分娩前向产妇说明分娩期间的注意事项,耐心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消除产妇与家属顾虑。分娩时,让丈夫陪伴,并用温和的语言鼓励产妇,确保产妇分娩时无心理压力,安全分娩。指导产妇分娩中如何放松、分散注意力,护理人员在第三产程时需注意,正确识别胎盘剥离现象,仔细观察,预防过早的挤压子宫[3]。护理人员需注意,不可粗暴牵拉脐带,在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与胎膜的完整性,并查看软产道是否存在损伤,及时处理缝合处理,并观察血肿情况。产妇分娩时,助产人员应仔细观察产程进程,记录新生儿胎心变化,确保各项操作实现无菌。主动为孕妇补充水分,多讲述宝宝趣事,激发产妇母爱。助产士也可在宫缩间歇让产妇休息,积蓄体力,提高疼痛忍耐力,嘱咐产妇不可通过失声痛哭缓解情绪,指引其采取正确呼吸方式减少疼痛。④产后观察:分娩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产妇子宫与阴道出血情况,尤其注意产妇是否存在内出血现象,积极配合主治医师。观察产妇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好防寒保暖措施[4],产妇分娩30 min后可协助其做好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增进母婴情感,促进子宫收缩。产妇产后2 h生命体征稳定,情况良好,出血量不多,可转送病房观察、护理,产后为产妇做好健康指导与饮食指导。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并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时间、产后出血、剖宫产以及优质接产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肺功能)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00%,低于观察组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优质接产以及剖宫产率优于对照组,平均产程为(596.5±52.6)min短于对照组(402.5±2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n(%)]
分娩室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科室,分娩室的护理工作范围非常广泛,且护理对象特殊。相比较其他科室,分娩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更大。为孕产妇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安全因素,加大对临床实践的考验。分娩室护理关乎家庭的幸福,对提高护理要求更高。在分娩室内,提供护理服务,不仅要满足产妇的基本生理需要,还需将各类护理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加强对产妇心理、生理、安全与生活等各方面的护理[5]。研究发现,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护理模式,对母婴安全有着较大的影响,产后1周是产妇产网的高发阶段,因此,服务此类对象时,应注意加强母婴健康安全的保健。一对一全程性的陪产护理服务,能够提高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医疗服务由主动-被动模式转变为“指导-配合”型[6]。这种护理模式的转变,不仅体现出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也展现出人性化、科学化的服务特点,将患者需求放在服务的第一位,改进医护人员的服务观念,同时孕产妇对医院的服务也就有新的认识,更有助于促进各关系的和谐发展。一对一全程陪产护理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强化责任心,可规范医疗行为[7]。在此次研究活动开展的过程中,100例孕产妇分为两组,对照组产妇实行常规性的陪产护理,观察组则展开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结果显示,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观察组,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优质接产以及剖宫产率优于对照组,平均产程短于对照组(402.5±2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一对一全程陪护可指导产妇分娩,同时产妇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减轻心理压力,提高顺产率,并且产妇在专业性的分娩指导下,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缩短产程。产妇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根据产程变化及时调节自己,尽可能缩短产程,预防裂伤。相比常规性的分娩指导性护理,一对一全程陪护有利于产妇预后。
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中,可保持整个产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以此可充分体现出责任制,避免了护理延误,并有助于亲密护患关系的构建,促使产妇全程获得较好的照护,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减轻产痛,缩短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8]。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将产妇入院至分娩结束的整个过程的护理服务连接起来,系列的护理操作能够确保护理服务的针对性,并有助于增强产妇信心和安全感,对消除产妇的紧张、恐惧心理具有重要的作用[9]。同时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中,能够及时发现产妇分娩期间存在的异常情况,可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处理,确保母婴安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从根本上展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产妇的基本需要,能够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促使产妇在整个分娩的过程中可以保持相对平和的心态,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对母婴健康提供重要保障[10]。在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中,还加强了与产妇家属之间的沟通,以促使家属能够给予产妇精神支持,尤其是产妇家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陪伴分娩,予以产妇鼓励,给予产妇心理安慰,加大产妇分娩的信心。
综上所述,分娩室内提供一对一全程陪产整体护理,充分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满足产妇的身心需要,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分娩室护理质量,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