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效果

2021-11-16 07:17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血糖值低血糖胰岛素

郑 楠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 辽阳 111000)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疾病中非常常见的疾病,35~40岁属于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相比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能力并没有彻底丧失,部分患者还存在胰岛素过剩的情况[1]。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致使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因糖尿病不能彻底治愈,长时间用药很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现象。而低血糖的发生很容易引发患者多种不适。因此,需要在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的情况下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00例。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的判断标准,患者多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排除1型糖尿病与合并重症感染、免疫系统缺陷的患者。所有患者中女368例,男432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2.00±13.50)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为(5.60±0.50)年。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低血糖发生率,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发现,在所有患者中发现有53例发生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为6.63%;将低血糖组患者与非低血糖组患者进行比较,发现低血糖的发生主要受患者年龄、饮食习惯以及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将非低血糖组与低血糖组患者上述因素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护理服务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原因见表1。

表1 2型糖尿病低血糖发生原因[n(%)]

3 讨论

在此次研究活动中共有53例发生低血糖,发现患者低血糖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年龄、药物以及饮食。①年龄因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不断升高的过程中,其机体各项功能出现衰退的情况。特别是病程比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表现的特别明显。而患者通过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可发现肝、肾功能对药物代谢和清除的能力会明显降低,致使患者调节低血糖的能力减弱,由此诱发低血糖[2]。同时,患者年龄越大,药物耐受性越低,不能很好的发挥药效,致使低血糖的发生率也会提高。②药物因素。治疗糖尿病的各种药物中首选胰岛素。特别是接受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机体胰岛素使用量过大时,就会引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促使患者体内的糖激素分泌量增加,加速肝糖原的分解速度,导致患者血糖容易低于正常的水平。与此同时,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大部分患者普遍会选择联合用药的治疗方案,如将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联合应用。即便联合用药对强化降糖药物的作用于延长药效的时间具有明显的效果。但药物剂量超出机体本身所需,就会降低患者血糖值,诱发低血糖。③饮食因素。事实上,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直接的联系。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需根据病情选择特定的饮食方案[3]。在用药后未进食会导致患者热量摄取量不够,特别是在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减少的情况下,就会造成蛋白质缺乏。而一旦出现蛋白质缺乏,就很容易引发低血糖。同时在患者空腹饮酒后,就会有大量的乙醇进入到患者的血液内,而乙醇会影响肝糖原的合成,对糖异生过程产生显著的抑制效果。2型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还会明显降低患者肝脏调节血糖的功能,导致患者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为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普遍选择药物疗法[4]。而患者用药必须经医疗机构的内分泌科室医师专业指导,了解降糖药物的具体种类、作用机制、用药量、服药方法、不良反应等,护理人员需要严格遵循医师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日常用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②密切监测血糖。根据血糖值可确定患者用药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强化治疗的患者[5]。因此,要想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糖值的变化,重点监测三餐前、午夜以及凌晨等时段的血糖值,以便能够及时调整患者药量,或指导患者加餐。指导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如血糖值幅度过于非常大,超出血糖正常指标,告知患者应及时告知医师,调整药量,确保药物控制效果。指导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方法[6]。③饮食指导。在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日常生活习惯和运动规定,制订出符合患者需求的个性化饮食干预方案,满足患者机体热量摄取标准。提醒患者日常饮食可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定时定量确保日常营养的摄入。在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碳水化合物应占据50%~60%,通过增加高纤维食物的摄入量来稳定患者血糖值。如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可将一日三餐改为一日四餐,每日食物摄入量的25%作为睡前进餐量,尽可能减少低血糖的发生[7]。告知患者日常饮食应以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保持清淡饮食,不可过饱。提醒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戒烟酒。向患者说明调整饮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便提高患者健康饮食的意识,督促患者能够自行调整日常饮食,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同时还可满足机体需要。可选择烹饪食物,但烹饪时需注意方式[8]。④其他护理干预。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禁止用力排便,正确指导患者活动[9]。可向患者介绍成功的案例,并介绍医疗技术和护理经验,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积极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营造轻松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确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维持乐观、稳定情绪,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10]。此次研究经有效护理服务后,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因此,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提供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可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监测、血糖监测以及饮食指导,对降低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可引起患者的重视。

猜你喜欢
血糖值低血糖胰岛素
CGMS产品显示值与指尖血糖值测定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测血糖到底用哪滴血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血糖值尖峰诱发多种可怕疾病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