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分析

2021-11-16 07:16韩树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肠梗阻结肠癌胃肠道

韩树宇

(辽宁省辽阳县中心医院,辽宁 辽阳 111200)

结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以及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恶性发展有关,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结肠上皮细胞恶性增生,患者以腹痛、泻下黑便为典型症状,患者在伴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同时易因肠腔变窄、肠内粪便干结,从而诱发肠梗阻,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病情危重,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1-3]。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7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别行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取得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手术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试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36例。试验组中,男、女分别20例、16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73.42±1.42)岁,Dukes分型:A期、B期、C期分别4例、12例、20例。对照组中,男、女分别19例、17例,年龄52岁~80岁,平均年龄(73.41±1.41)岁,Dukes分型:A期、B期、C期分别4例、10例、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符合《诊断学》中结肠癌、肠梗阻相关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病理组织活检确诊。②患者家属知悉本研究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②伴肠穿孔或其他肠道疾病。③无法正常沟通及精神疾病。④中途退出研究者。⑤肿瘤细胞扩散。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开腹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结合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于下腹部正中作一手术切口,经该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以进入腹腔,手术操作者肉眼直视结肠肿瘤病灶位置、大小以及肠梗阻位置,清除结肠癌周围淋巴结后切除结肠癌病变组织,同时开展肠黏膜松解术,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并将术切口逐层缝合,常规放置引流装置。

1.3.2 试验组 实施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分别于肚脐下缘、肚脐左右两侧各作一手术切口,肚脐下缘手术切口长约5 cm,经该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5 mm Hg,而后经该切口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下观察患者结肠肿瘤病灶位置、范围以及肠梗阻位置,下腹两侧手术切口长约5 mm,通过该手术切口置入腹腔镜手术器械,在腹腔镜下完成肠粘连松解术同时切除结肠肿瘤病灶以及淋巴组织,最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逐层缝合手术切口,两组患者术后均常规应用抗生素、补液。

1.4 观察指标 ①血清炎性指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 d相关炎性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术前、术后7 d等营养指标变化情况。②记录两组患者持续卧床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炎性指标,营养指标、手术指标)采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性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相关炎性指标具体情况如下:试验组术前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20.52±1.22)mg/L、(8.81±1.13)ng/mL、(28.37±1.05)ng/mL,对照组患者术前对应炎性指标分别为(20.51±1.24)mg/L、(8.83±1.11)ng/mL、(28.34±1.07)ng/mL,术前两组患者对应炎性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t=0.251、0.183、0.371,P>0.05。试验组术后3 d 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8.55±0.28)mg/L、(3.85±1.07)ng/mL、(15.35±1.08)ng/mL,对照组患者术后3 d对应炎性指标分别为(13.55±0.21)mg/L、(6.23±0.11)ng/mL、(20.32±1.08)ng/mL,术后3 d两组患者对应炎性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明显,t=11.355、16.132、12.218,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营养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相关营养指标如下:试验组术前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232.31±10.38)mg/L、(26.68±1.15)g/L、(185.22±1 0.2 1)m g/L,对照组术前对应营养指标分别为(220.32±10.37)mg/L、(26.65±1.12)g/L、(185.21±10.22)mg/L,术前两组患者对应营养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t=0.282、0.684、0.851,P>0.05。试验组术后3 d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260.36±10.34)mg/L、(37.61±1.25)g/L、(220.41±10.23)mg/L,对照组术前对应营养指标分别为(238.25±10.33)mg/L、(30.65±1.24)g/L、(205.21±10.23)mg/L,术后3 d两组患者对应营养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明显,t=12.251、13.652、12.568,P<0.05。

2.3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试验组术后持续卧床时间比对照组短少、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3 讨论

结肠上皮细胞恶性癌病可降低肠道黏膜对肠道内细菌防御能力,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平衡,可限制个体自饮食物中摄入机体所需营养,肠道蠕动减弱,粪便积聚在肠道,从而诱发肠梗阻,结肠癌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为肠梗阻[4-5]。结肠癌伴产梗阻患者,肠黏膜通透性提升,肠道细菌异位,致使肠道黏膜损伤,继而肠道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在内毒素的影响下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素-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因子均大量释放。目前,结肠癌合并肠梗阻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切口大,术中对患者胃肠道造成的刺激大,不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腹腔镜手术近些年在我国外科得到了极大的推广,该术式手术切口明显比传统开腹手术小,可有效降低术中相关操作对机体造成的刺激,防止患者术后72 h内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大量释放[6-9]。除此之外,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低,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黏膜细胞中调节蛋白的合成,有利于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术后肠黏膜结构完整性的恢复,有利于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尽快恢复,防止患者术后因胃肠道功能恢复缓慢,致使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低[10-11]。赵臣等[12]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试验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胃肠道恢复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1.5)d、(3±1)d、(16.5±2.9)d、本次研究中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试验组,术后持续卧床时间为(2.21±1.24)d、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为(29.21±1.35)h、平均住院时间为(8.42±1.25)d,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结果与赵臣等临床研究结果一致,均预示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机体恢复快。此外,本次研究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7 d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与术前相比,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且高于术后7 d对照组对应观察项目数值,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等炎性指标均与术前相比,试验组明显降低,且低于术后3 d对照组。

综上所述,结肠癌伴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影响小,与开腹手术相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猜你喜欢
肠梗阻结肠癌胃肠道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