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疗效

2021-11-16 07:16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29期
关键词:开腹根治术腹腔

周 亮

(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辽宁 北票 122100)

胃癌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已成为消化道肿瘤中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根据患者的病理分期,可将胃癌分为2种类型:一种为早期胃癌,另一种为进展性胃癌[1]。早期胃癌是指癌细胞仅局限于黏膜层与黏膜下层,不存在浸润深层的情况,仅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侵犯到黏膜下层的为黏膜下层癌,直径<0.5 cm的称为微小胃癌[2]。早期胃癌患者只需通过手术的方式将病灶组织、受累组织切除,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3-4]。但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胃癌患者所获得的手术疗效也有所差异。鉴于此,本文主要将我院我科诊治的8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比较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的价值,详细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北票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胃癌患者为试验对象,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依照医治方式的不同划分两组,每组40例。传统组男26例(占比65.00%)、女14例(占比35.00%);最小者年龄43岁,最大者年龄82岁,平均(53.47±2.51)岁;病程为0.80~4年,平均(2.02±0.17)年。腹腔镜组男24例(占比60.00%)、女16例(占比40.00%);最小者年龄42岁,最大者年龄83岁,平均(53.51±2.48)岁;病程为0.90~5年,平均(2.36±0.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纳入标准:了解本次研究状况,且在同意书上签字;经过常规检查判定为胃癌的患者;没有手术禁忌证存在。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此研究;患有心、肾等重要器官病变情况;患者的依从性较低;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2 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开腹结肠癌切除手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取改良膀胱结石位,全身麻醉成功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于脐下作一弧形小切口,建立CO2人工气腹,气压保持在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于患者左侧腋前线肋缘下2 cm处作一主操作孔,置入5 mm的套管;于患者左侧平脐上2 cm处的锁骨中线作一辅操作孔,并置入5 mm的套管。根据患者术前的诊断利用腹腔镜来确定患者的腹腔内是否有转移的情况,探查腹腔。在横结肠上缘运用工具(超声刀)把胃结肠韧带切开,游离到脾门,离断胃网膜左血管,并把横结肠系膜前叶剥离到胰腺下沿、再分离胰腺包膜到胰腺上缘。顺着幽门上分离胃右动脉,在其根部进行离断,且清理附近淋巴结。在肝下缘切开小网膜,裸化肝动脉,清理血管附近淋巴结。在胃冠状静脉根部运用工具(生物夹、钛夹钳夹)后切断;以同样的方式处理胃左动脉根部。沿小网膜继续向左游离至第3组淋巴结,直至距肿瘤近侧上缘约12 cm。停气腹,取上腹部正中约6 cm切口,逐层进腹,再次探查腹腔。距幽门下缘约3 cm处切断十二指肠,荷包包埋SDH29吻合器蘑菇头待吻合用。于胃小弯侧距肿瘤近端约12 cm处,胃大弯侧相等位置上用闭合器切断胃体,移出标本,术后送病理。于胃残端近侧胃前壁切开小口,置入吻合器,从胃后壁穿出中心杆,与蘑菇头对接,完成胃十二指肠吻合。吻合口加浆肌层加强缝合。胃残端与吻合口相距约3 cm。用闭合器闭合胃前壁小口并浆肌层间断缝合包埋。将胃管放过吻合口,置于十二指肠降段内。胃残端浆肌层间断缝合包埋。腹腔彻底止血,灭菌水冲洗腹腔,5-氟脲嘧啶4支浸泡腹腔。逐层关腹、术毕。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残胃无力、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例数。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长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5/40),其中吻合口漏有1例(2.50%)、吻合口出血有1例(2.50%)、吻合口狭窄1例(2.50%)、残胃无力2例(5.00%)、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例(2.50%);传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50%(13/40),其中吻合口漏2例(5.00%)、吻合口狭窄2例(5.00%)、创口出血4例(10.00%)、残胃无力5例(12.50%)、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例(2.50%)。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

2.2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腹腔镜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传统组,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表1 两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并趋于年轻化发展趋势。胃癌的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位居第5位,但恶性程度较高,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比较早,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胃癌患者在发病早期的症状不显著,与胃炎临床表现相似,易被忽略,导致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5-6]。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手术作为临床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首选方式,患者基本能获得较好的预后[7-8]。但不同的手术方式获得的手术疗效不同。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显示少于传统组(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为:①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手术视野不清晰,易发生副损伤。②腹腔镜下远端早期胃癌根治术作为微创技术,切口小,机体损伤小,能够彻底清扫淋巴结,防止癌细胞转移扩散,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③腹腔镜能为操作者提供清晰的视野,利于有效止血,同时可减少副损伤和术中出血量,保证手术安全,具有开腹手术无法比拟的优势[9-10]。

综上所述,采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均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不仅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下床时间,有助于促使术后患者快速康复。

猜你喜欢
开腹根治术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