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对疼痛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11-16 14:26张丽文王志峰李平平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年10期
关键词:配穴主客偏瘫

张丽文,王志峰,李平平

(河南省济源市中医院针康中心,河南 济源 459000)

脑卒中是由脑血管病变引发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我国致死率排名第1的疾病[1]。表现为一侧肢体失去知觉,一侧面部表情不受控制,并伴随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出现抽搐。知觉出现障碍,肌力逐渐下降,影响肢体正常活动,引起肩部疼痛。本研究用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观察疼痛程度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变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7例,均为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54~74岁;病程1周~3个月。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52~72岁;病程1周~3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2];②首次发病;③患者或家属签订书面协议。

排除标准:①肩部有手术史;②存在较重心、肝、肺、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③患有精神类疾病;④患者意识不清晰。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用传统取穴法,取患侧曲池、臂臑、肩贞、肩髎、肩髃。用75%乙醇溶液常规消毒穴位,用0.25mm×40mm无菌针灸针,轻轻刺入穴位1寸,调节时细捻慢转,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调整1~2min后留针,以感觉酸、麻、重、胀为宜,留针30min,1日1次。

观察组用主客配穴法,取患侧穴位。肺为主,大肠客,取穴太渊、偏历;大肠主,肺为客,取穴合谷、列缺;小肠主,心为客,取穴腕骨、通里;三焦主,心为客,取穴阳池、内关。患者卧位,采用75%乙醇溶液常规消毒,用0.25mm×40mm无菌针灸针,进针0.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均匀提插、捻转,调整1~2min后留针,以针刺部位出现酸、麻、重、胀为宜,留针30min,1日1次。

10天为一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3 观察指标

疼痛程度[3]:采用VAS评分,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代表最剧烈的疼痛。用BRS-6评分法将痛觉分为6个等级,无疼痛为0分,易被忽视的轻微痛感为1分,无法忽视的痛感为2分,痛觉能够影响患者注意力为3分,痛觉不阻碍完成正常生理需求但影响日常活动为4分,痛觉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5分。

上肢运动功能水平[4]:用FMA量表测定上肢运动功能,量表共33个项目,总分0~66分,分数于上肢运动功能呈正相关。CMS评分包括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测定,满分100分,分值与肩关节功能呈正相关。

用SPSS26.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VAS BRS-6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5.23±1.45 3.58±0.30*4.40±0.54 2.56±0.47*观察组 49 5.31±1.42 2.12±0.15*4.39±0.46 1.84±0.39*t 0.2745 30.2194 0.0983 8.2177 P>0.05 <0.05 >0.05 <0.05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FMA C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24.76±4.78 31.21±2.45*45.52±2.12 69.57±2.15*观察组 49 25.01±4.58 35.84±2.26*45.36±2.14 80.02±1.96*t 0.2630 9.6773 0.3699 25.0256 P>0.05 <0.05 >0.05 <0.05

5 讨 论

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属中医“痹证”范畴。《灵柩·官针》[5]记载了行针灸法可治经筋麻痹的方法。针刺治疗可运化气血,缓解肢体麻木,减轻症状。但不同的针灸方式对疼痛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主客配穴在《针灸大成》中有详细记载,通过行针刺穴可行气化血、温养经脉、舒筋祛痹。

脑卒中后肢体无法正常活动,肩部肌肉逐渐出现挛缩,引起疼痛;康复锻炼方法错误导致肩胛骨滑动障碍,关节窝受到压迫,引发挤压性疼痛;关节脱位造成肌肉组织拉伤,引发持续性疼痛。针刺曲池、臂臑穴可疏通肩部经脉,畅通气血;肩贞、肩髎、肩髃三穴可祛风通络、清热止痛、通经理气、化痰散结。通过改善肩部气血运行,调理经脉,降低疼痛感。应用主客配穴针刺法,太渊、偏历可驱邪扶正、调通血脉,合谷、列缺配穴可通经镇痛,腕骨配穴通里可安神止惊、改善神经状态,阳池、内关相配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通过刺激相应穴位,缓解神经紧张,增强血液流通,改善疼痛。

脑卒中偏瘫患者肌肉中肌纤维发生病变,出现肌无力,部分还会伴随肌肉、血管、韧带及神经等软组织挛缩,运动神经出现异常,表现为上肢运动功能障碍[6]。传统取穴针刺法取曲池、臂臑、肩髃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可通经通络,集阳气而使手臂挥动自如;肩贞穴属手太阳三焦经,可散化郁结,舒筋镇痛;肩髎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可除风湿,降痹痛。通过祛散上肢瘀滞,疏通经脉,畅通气血,改善上肢活动度。主客配穴针刺法中取合谷与列缺配穴,可通过诱导额叶部血流增大,加强机体对上肢的控制;太渊配穴偏历可改善桡腕关节的活动度和周围软组织病变;腕骨配穴通里,强化对肩臂的镇痛作用;阳池配穴内关,降低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恢复上肢的运动能力。通过加强机体对上肢的控制能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水平。

主客配穴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能够通过调节气血流通、加强机体对上肢的控制,改善疼痛和上肢运动功能,疗效较好。

猜你喜欢
配穴主客偏瘫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针灸大成》中合谷穴的主治、配穴规律研究
《灵枢?官针》篇刺法中的取穴配穴法浅析
《针灸资生经》五腧穴之井穴应用研究*
经验与存在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