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静
很长一段时间,笔者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数学,是一门知识学科,它带给我们什么?仅仅是知识本身吗?教育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培养鹦鹉学舌般的模仿者,而是希望培养一群能独立思考的创新者。而人生来有别,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满足个体发展的需求,提升儿童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必备的思维品格呢?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的基础上,笔者尝试进行了“自助式研学”的实践和研究。
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展现思考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独立创造、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助式研学”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学内容,整合多种资源,搭建多种平台,以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思维发展需求。
所谓“自助式研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个体,提供适宜的学习材料、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推动学生主动、独立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监控。
1.学习资源的“多元性”。“自助式研学”主张为儿童提供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选择不一样的学习素材展开研究。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知识锦囊,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进行探究。
2.学习目标的“层次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对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自助式研学”强调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设置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如笔者设计了三层学习目标:第一层是基础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明确知识概念,完成基础练习,达到要求的学生获得一颗星;第二层是问题解决目标,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达成此项目标可获两颗星;第三层是拓展提升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自我创造,达成此项目标可获得三颗星。学生在完成一项项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对自我的要求也在逐渐提升。
3.学习主体的“自主性”。“自助式研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学习者由内化的需求而产生学习动机,自己学习帮助自己。如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学生要能主动查阅资料、主动与同伴沟通和讨论,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补救……无论在研学前、研学中还是研学后,学生都要注意评估自己在认知、技能、态度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找到不足,并确定接下来的学习目标。
在本研究中,数学思维品格是指儿童充分调动原有经验和资源,从多种角度思考数学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是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个体思维的个性特征。
1.学习材料变“单一”为“多样”,拓宽思维的广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单一的学习材料难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自助式研学”通过提供丰富的实验素材,帮助学生建立多元的直观表象,能促进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激发学生表达丰富的、多样化的想法,拓宽其思维的广度。
2.学习行为由“他助”到“自助”,增强思维的创造性。课标在“情感态度”教学目标中,特别强调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自助式研学”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自我学习目标,获得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这不仅能使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3.学习状态化“被动”为“主动”,提升思维的自觉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都可能成为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自助式研学”凸显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能使学生变得会倾听、会思考、会提问、会合作、会表达,在经历观察、猜想、假想得出实验性结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会发生碰撞、洗礼,从而逐步从封闭、被动、静态走向开放、主动、动态,提升其思维的自觉性。
1.设计任务驱动,引发自我思考。
任务驱动是指以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融入、渗透、附加在任务之上,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得知识技能和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借助任务驱动,有助于诱发、引导、维持学生的数学学习,让学生学有所依。如教学苏教版三下《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张研学单(如图1),引导学生开展“自助式研学”。研学单上的任务被细化、分解,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进阶。任务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学习经验大胆探索;任务二,对任务一的认知进行深化,引发学生比较、思考两者的联系和区别;任务三,在前两个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深度交流,激发学生自主反思、提炼知识。
(图1)
2.建立资源超市,提供差异化选择。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基础、认知风格、智力发展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建立不同层次的资源超市,包括不同的学习工具、学习素材、学习资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进行探究。其一,提供不同的学习工具。如在教学“圆”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元硬币、圆片、圆规、量角器等学习工具,让学生尝试自主画圆,并说说圆的特征。其二,提供不同的学习素材。如教学“分数”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线段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图形来表示相应的分数。其三,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料。教材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学习资源。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所学知识相关的背景资料或课外书籍,以拓宽其知识面。
1.横向:培养合作力,丰富儿童的思维认知。
“自助式研学”的学习方式不仅有自助,还可以有“互助”“师助”等。
其一,“互助”。互助学习倡导学生学习方法、探究方式的多样化,以丰富学生的思维认知。如教学苏教版五上《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时,笔者出示学习任务:工人叔叔打算用22根1米长的木条,围一个面积为20平方米的长方形花圃。如果这些木条要全部用完,而且不能折断,你觉得他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生1:我认为可以完成,我设计的花圃(如图2)长10米,宽2米,面积是20平方米。我在它一条长边上空出2米,作为花圃的门,门不用木条,正好用了22米长的木条。
(图2)
生2:不对,题目中没说花圃有门,刚刚我们分析了题目,就是要设计一个周长为22米,面积为20平方米的长方形。(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有没有同学也是用画图的方法,但画的图和这位同学不一样呢?
生3:我们小组通过交流,整理出了四种方法——分一分、画图和列表(如图3)。三位同学都是从周长出发,验证面积是否为20平方米;一位同学是从面积出发,验证周长是否为22米。结果显示没法实现。
(图3)
在互助交流阶段,首先,学生课前有思考,自然有话说;其次,学生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我学到了什么”,还关注到了“我的同伴在思考什么”“同伴可以帮助我什么”。课堂倾听的目标不再是仅仅得到答案,而开始由答案向思考的过程转变。在互助中,学生在其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还感受到互帮互助的重要性。
其二,“师助”。师助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发展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自助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等的发展,对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思维品格的发展进行总结性评价。如教学苏教版五下《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学生无法感受转化策略的优势。于是教师启发学生:“还记得我们之前在哪儿遇到过转化的策略吗?”学生回忆道:“学习圆的面积时,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求三角形的面积时,转化成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它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教师追问:“无论是在数的领域,还是在形的领域,都常常用到转化的策略,它有什么好处呢?”推动学生深刻感知,运用转化策略可以将新知转化成旧知、将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瓶颈,学习方向发生偏离,学习方法需要得到点拨时,教师可以适时施以援手,推动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模糊”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刻”、从“片面”走向“全面”。
2.纵向:激发反思力,提升儿童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学生不会反思,真正的数学学习就不会发生,“学会自主学习”的目标更是难以达成。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反省达成这般学习成果所依赖的条件,分析学习条件与学习过程及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如教学苏教版六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一课,在原有研学单的基础上,笔者增加了新的反思性学习要求(如图4)。
(图4)
1.自荐学材,激发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
“自助式研学”改变了学生一直以来的“被学”状态,有助于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自我发展的意识。除了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推荐适合自己或同伴学习的资源,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相适应的实验材料,从而更好地认识知识本质。如教学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三角形,笔者设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想一想,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你能尝试做一个三角形吗?”课上,学生展示了自己亲手制作的学习材料。有的学生在彩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并剪了下来;有的学生借助吸管摆出了一个三角形;还有的学生用毛线拉出了一个三角形。学生的想法多种多样,在画一画、摆一摆、拉一拉的过程中,形成了对三角形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2.自主生疑,促进儿童的数学思维走向深处。
生1:我想到了结合图形(如图5)来比较。同样大的长方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空白的图形面积小,那涂色的部分面积就大。
(图5)
一位学生在研学单上“我的思考”一栏,记录了第三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四分之三看作有1克水、3克糖,那么这份糖水就有4克,也就是糖水浓度是四分之三。现在,我在这糖水里再加1克糖,糖水浓度就是五分之四,糖水肯定是变浓了;如果再加1克糖,糖水就更浓了,这个分数也就越大。
多么有力的思考!多么精彩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自主生疑、自我反思、自我答疑中不断向前迈进。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研学单上及时记录自己的疑惑,还可以为他们准备班级“问题墙”,让他们随时将自己的疑惑转移到“问题墙”上,请更多学生一同探讨。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关心的话题,或参与其中,帮助学生形成多问、多思、多学、多探的思维意识。
3.自主建构,彰显儿童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
如果学生能自主尝试建构知识,把一盘散沙似的知识点构建成一个井然有序的知识体系,那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从分散、孤立状态走向关联和整体状态。
一节课结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教学苏教版三下《混合运算》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混合运算应遵循什么运算顺序?学生兴趣浓烈,大胆发挥,编的歌谣朗朗上口,如“加减乘除坐汽车,乘除两位大哥哥,加减两位小妹妹。大哥哥,先上车;小妹妹,后上车;括号括号老爷爷,尊重老人让先行,大家一起笑哈哈”。通过互相分享、互相评价,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个单元结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通过让学生自主建构单元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这个单元的掌握情况。如学完苏教版四上第八单元“垂线和平行线”,教师惊喜地看到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维导图、版块分类呈现等)进行归纳整理,数形结合、整体建构的思维方式在学生脑海中生长,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技能。
总之,“自助式研学”的核心,是促进儿童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应努力让“自助式研学”成为儿童的一种学习习惯、一种数学素养、一种终身能力,不断提高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其数学思维品格,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