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要】幼儿园的建设一直是幼儿教育领域所关注和探究的问题,幼儿园大班的学生们正处于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提高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幼儿园的建设上就要满足这一阶段幼儿在自我学习、探索、观察上的需要。创设幼儿园大班室内植物区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针对室内植物区创设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将其规范化和科学化,助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室内植物区,创设策略
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都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幼儿园是幼儿们赖以成长的快乐家园,也应该是帮助幼儿发育的最关键的一环,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班级内部的建设,给予幼儿更多的课操作空间和活动空间,培养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在幼儿园大班创设室内植物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室内植物区的创设方式
众所周知,植物也是有生命的,但是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少,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大班的幼儿要逐渐开始接触自然界中的植物,通过生活去逐渐建立起对世界、对植物的正确认识。但是如何创设大班室内植物区一直是幼儿园教师们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灵活运用活动屏风和合理规划区域范围两方面进行考量。
1.灵活运用活动屏风
幼儿园大班的空间有限,而且幼儿园的班级陈设同小学、初中和高中都有所不同,除了桌椅板凳等正常教学物品外还有很多区域,因此,灵活运用活动屏风就显得格外重要。
幼儿园大班室内植物区不仅可以让教室内的空气更加新鲜,还能够给予幼儿近距离观察植物的机会。由于场地大小有限,所以室内植物区的范围也不宜过大,如果不能够满足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进观察植物的环节,那么就意味着要把班级分成2到3个小组进行分组教学,这种情况下,运用屏风将小组之间隔开,就能互不打扰的进行不同的活动,可以使幼儿不受旁边活动的干扰,专心做自己得活动,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辅导和观察幼儿的活动。
2.合理规划区域范围
由于幼儿成长阶段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所以选择室内植物区的地方也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不仅应该满足植物的生长条件,还要保证周围的安全,规避潜在的危险。而且植物区不宜过大,植物的选择也应该以生命力旺盛且没有刺的为主,保证学生的安全。
室内植物区的范围应该设置在靠近窗户的旁边,因为靠近窗户的位置温度与室外更加贴近,而且通风情况更好,可以给予植物充分的光照,而且在窗户边展开室内植物区的创设有助于幼儿从实践过程中了解到植物的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让他们知道植物的成长所必要的条件,帮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二、室内植物区实施要点
室内植物区主要是为幼儿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在创设过程中,应该以幼儿的活动需要为参考条件,以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为目标进行室内植物区的设计。
1.满足幼儿活动需要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如果仅仅是观察植物,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了,因此,在创设大班的室内植物區时,还应该购置一些符合大班幼儿活动需要的东西。
幼儿往往会被颜色鲜艳漂亮的东西吸引住目光,因此,可以准备一些颜色鲜艳的花盆,将植物种植在里面,让幼儿有赏心悦目的审美体验;而且因为幼儿正在认知世界的发育期,动手能力显著增强,所以在创设植物区时应该准备上浇水用的喷壶和挖土用的小铲子,还应该准备上在照顾植物时的手套,勾起幼儿的兴趣,并且给班级内的幼儿进行分组分工,让每个幼儿都能有照顾小植物的机会,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
2.符合幼儿心理预期
幼儿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丰富的课外活动和心理预期的满足,如果心理预期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负面作用,让幼儿对于生活和想得到的东西产生下意识的放弃心理,产生失落感,因此,在创设室内植物区时,要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预期。
幼儿园大班创设室内植物区,幼儿们对其充满了兴趣,如果植物的种类太少或者样子太单调,就会使幼儿产生失望心理,对植物区提不起兴趣,因此,植物的选择也不能过于单调,要尽量的丰富植物品种,而且有大有小,这样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加全面的认识植物;而且大班的幼儿已经不能满足于仅仅观察,他们的心理还非常渴望拥有动手的机会,在植物区的创设过程中,可以适量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种植植物或者给植物浇水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心里需要。
在幼儿园大班内创设室内植物区,满足了幼儿们的活动需求和心里需要,弥补了幼儿长期处于室内和幼儿园内对世界认识上的不足,丰富了幼儿们的见识,给予了他们实践的机会,能培养他们对于生命的热爱之情。教师通过灵活运用活动屏风和合理规划区域范围,也能更加科学的进行室内植物区的创设,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更好的助力幼儿园大班的幼儿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海虹.小区域,大学问——谈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的创设[J].教育现代化,2017,000(003):P.322-323,328.
[2]吴冬浩.有效创设幼儿园室内运动区域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