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月
【摘要】长期调查表明,作业的功能往往被家长和教师定位于“巩固复习”和“强化技能”,从而导致教师布置的许多作业陷入了“抄几遍”、“抄哪里”的误区。教师们本着做得越多,记得越多,以后能力越高为原则,但是,小学语文教育是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这种单一的机械式重复抄写的作业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背景下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这种作业也容易让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这也是作业质量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之一。作业应是灵动、实效而又有趣的体验式设计,应是以演、唱、说等新颖的形式相结合,这种作业设计不光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让学生们适应新时代素质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设计 教师 学生
在现今小学阶段, 我发现课外作业还是传统的机械式抄写、背诵,不但浪费了实践,也消耗了力气,而且不利于学生穿心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下面,我就教学经验以及所遇难题谈谈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一.当下存在的问题
1、教师布置作业没有顾忌到学生们的差异性和多样性问题,不顾学生能否接受,对学生都是同样的要求。习惯性“一刀切”。
2、教师总是让学生抄写课堂上就应掌握的简单知识,懂了的抄起来觉得没兴趣,没懂的属于白抄,不仅耗时费力,而且不利于学生们的素质养成,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兴趣。
二.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教师未能很好地意识到学生是课堂、作业和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而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愿望强加在基础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身上。
2.教师仅仅把作业看成是课堂教学厚的查缺补漏。而未意识到课外作业对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3.应试教育使教师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做作业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内容和知识点,从而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三.教师要解决以上问题,需树立这三种观念
1.大语文教育观念。教师们不应局限于一本薄薄的语文书上的内容,所以说教材仅仅提供典型例子,而教育教学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课外作业能够让学生不局限于语文教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当中。
2.学生是主人的观念。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课外作业的主人,学生在了解自身条件的情况下自主的创造性的设计课外作业。比起“一刀切”,这必然更能事半功倍。所以,教师在思想上一定做到充分尊重、信任学生,把课外作业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
3.作业即自学观念。作业决不能仅仅为课堂查缺补漏,课外作业应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充电的工具。我们的语文课课时有限、教材内容资源有限。学生应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而是要学会学習方法,自主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获取更多课外知识。
四.注重创新教育
1.引导学生明确三种思想。“学生是作业的主人”、“作业既是自学”、“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作业既是自学”便是以上三种观念的核心观念。课外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2.培养学生养成三种习惯。检测习惯;为了避免机械式劳动,教师在设计作业上可投其所好,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安排作业,以趣味取胜。阅读习惯;教师交给学生的知识方法,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老师讲的方法来进行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语文教育教学无非是要想把我相关学习和理解的方法,而想要掌握方法无非是要经过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日积月累地形成老师所要传授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文章、优秀的少儿读物、科普读物等课外书籍,以此来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眼界,进而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学生阅读、摘录、写读书笔记、自主理解和学习的良好习惯,真正让学生们在自主阅读中获得学习兴趣,提高自身能力,丰富知识面。在生活中学习的习惯。语文无处不在,教育学生做一个刘鑫生活的人。学会观察生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将自己观察到的动机在日记本上记录下来,生活经验也不失为良好的知识财富。
3.做好三类作业。一是“想一想,画一画”;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喜欢涂鸦的阶段,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对于直观、生动的图画,学生们能将他认为最生动、最有趣的摘画下来,将美术和语文相融合。加深了学生们的印象和感受。二是“读一读,演一演”;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若是读演结合的话,更加有助于帮助学生们学习理解和掌握课文。通过分角色对课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进行表演再现,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的领悟。完全可以作为一项课后表演作业小组成员一起表演,是一项非常好的体验式课后作业。三是“仿一仿,做一做”;让学生调动手、脑、口,符合他们的特点。动手做一做,也是一项非常能够吸引学生的语文课外体验式作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多样的作业形式下来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设计的中,为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作业设计的合理性,就必须做到增效减负,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徐美兰,2015年:《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促进减负增效》,科普童话·新课堂编辑部。
[2]潘林爱,《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2020年,《教育前沿》,教育前沿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