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至26日,由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主办的“2021年第四届新生儿医学研讨峰会——超早产儿复苏和过渡”在深圳隆重召开。峰会筹备主席为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张宝贤教授,会议以“超早产儿复苏和过渡”为主题。大会特邀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David Tingay教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妇儿医院Joseph Ting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Vishal Kapadia教授、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Georg Schmolzer教授、欧洲新生儿委员会主席Maximo Vento教授、爱尔兰科克大学研究中心Eugene Dempsey教授、国家疾控中心徐韬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杨传忠教授、复旦大学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秘书长曹云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张华岩教授、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刘江勤教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主编杨于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等专家做专题讲座。此外还邀请了7个国内外团队关于新生儿复苏研究最新进展进行宣讲。本次会议有来自广东、湖北、湖南、宁夏、安徽等多个地区的新生儿科、产科及相关多学科同道线下参会,线上约1.74万人次参加了这次盛会。
9月26日,新生儿家庭整合式照护(FICare)工作坊也成功举办。本次工作坊主要以“陪伴是最好的治疗!FICare模式将新生儿家庭主动、持续融入NICU团队、参与决策和孩子各项照护”为主题。邀请加拿大卫生研究院科学主任、CNN主席Shoo K Lee教授、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Karen Benzies教授、多伦多西奈山医院母婴研究中心护理顾问Nevart Chirinian教授进行线上讲座。线下还开展情景模拟案例的方式,将理论知识通过现场模拟的方式运用到实践中。让学员参与体验家庭整合式照护的过程,医疗、护理和家长代表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工作坊吸引了来自宁夏、湖南、四川、云南等多个地区的新生儿科医护同道参与,并且得到了同道的一致好评。本次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推动FICare模式在其他医院的推广提供了借鉴,让更多的同道认识到此模式对于新生儿的积极意义。
此外,9月26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还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编辑部共同举办了“儿童小肠镜临床管理专家共识制定启动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组长江米足教授为本共识制定启动会作了热情洋溢的书面致辞。来自四川、湖南等多位专家讲授了指南、共识制定的相关内容。
闭幕式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顾问医生张谦慎教授表示,将一如既往和国内外新生儿科同道一起举办高水平学术活动,推动三胎时代、儿童友好、家庭友好、生育友好的先行示范区城市文明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家庭和儿童日益发展的医疗保健需求,为高质量发展和健康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