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文旅融合研究综述

2021-11-15 09:21张旭娟李翠林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旅文化产业融合

张旭娟,李翠林

(1.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学院, 乌鲁木齐 830012)

一、引言

目前在国内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综述中,徐翠蓉等人曾根据我国学术界对文旅融合及相关问题研究的发文量及变化情况,将相关研究按时间大概分成了3 个阶段[1]。他们从我国旅游和文化研究的关系出发,认为这个时期属于启蒙阶段,尝试和探索行为是这一阶段的特征,被称为探索期。她们认为这期间旅游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和一些人文旅游资源的大幅度开发和利用上。截至到2020 年,我国就已拥有37 处世界文化遗产,从而这些文化遗产便成了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的融合引起了学者关注。研究者就文化和旅游的关系进行梳理,确定二者的关系对于文旅的结合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作用,解决好这个难题也是这一时期学术圈的重点工作。第二阶段为2006-2010 年,被称为我国文旅融合研究的发展期,年发文量增长较快。第三个阶段,从2011 年至今,这是我国文旅融合研究的迅速成长期。在第三阶段,有关文旅融合研究迅速增长,每年发文量达100 余篇。但从年际变化上来看呈现波动递减趋势[1]。

当前文化在旅游业中所处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一直是被学者们所认同的,一些旅游目的地产生的文化消费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文化差异也可以形成旅游资源,且可由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加速文化的交流与理解。2018 年3 月份,我国国家旅游局与原文化部进行了合并,建立了文化和旅游部,在机构上首先实现了文旅融合。这使得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将变成一种现实发展的需要,加之已存在的文旅结合发展的一些鲜活实例,使得学术界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产生了高度关注。不容忽视的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不论对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之前,也出现过早期的文旅产业的融合研究。但那时候没有直接使用融合二字,而是使用结合、互动、整合及一体化等字眼,且进行的研究多以某个地域的个案或具体的子产业的视角举例研讨为主。自此以后开始的研究逐步从零散的、自发的状态过渡到系统规范的状态,使研究在广度与深度上得到了拓展。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不但从物质上让游客得到满足,也同时提高了游客对于更好旅游服务和优质旅游产品的期待,高品质的旅游活动让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有更多的向往和渴求。人们观念的变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升级同步提升。同时,旅游业的日趋成熟也促使旅游开发开始挖掘丰富的文化创意,这也是文旅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文献基本情况概述

本篇论文的文献资料来源于中国知网(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平台),在起初使用,通过输入词语“文化”“旅游”进行跨库检索;其次在其结果中,以“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进行检索,剔除掉重复文献,总共获得文献2721 篇。如下图1 所示,2017 年及之前文旅融合的文献发文量很低,自2018 年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之后,相关文献数量突飞猛进,迅速增长。本次笔者根据撰写文献综述的需要,通过对摘要的把握筛选,主要选取了发表于学术期刊以及硕博士论文上的120 篇文献作为主要参考。

图1 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文旅融合相关文献发表情况趋势图

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相关研究

要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不但要在文化与旅游产业概念上研究,而且要界定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性质,进一步研究产业链与其的相互关系,要从质性的角度予以揭示。胡金星认为产业融合形成的首要条件是产业系统的开放性,要避免平衡态和不同产业要素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下的自组织过程,只要具有以上的条件,就能为产业融合铺平道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实现了原产业体系的突破,不是简单的产业重叠,是产业重组后形成的新型产业,因此文旅产业独立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外,以二者为基础,又不同于它们。文旅产业融合有3 种基本属性,包括产业互补属性、产业互动属性和产业指向属性[2]。然而,国内学术圈对于文旅融合的概念界定还尚未达成一致,研究者主要以产业融合概念为着手点进行研究。

(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

对当前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发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诸多共同点和契合点,两者的这一特性为下一步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融合涉及产品研发、生产、市场、运营、后期的维护,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等。张广海认为文化旅游产业间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密不可分性[3]。黄耀丽认为旅游对文化产业引领作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以旅游产业为引擎[4]。还有学者认为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时互相影响,如占耀宗等认为文化产业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而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得以全面蓬勃发展依靠的基础[5]。袁俊的观点是文化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而旅游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平台[6]。张海燕等人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二者存在着互相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作用[7]。

还有阎友兵等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很多相同点,具有相互重合的相同的特性。例如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它们的共性在于生产和消费同步性、 媒介依赖性、产业领域的综合性[8]。 徐仁立认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共同的属性,那就是文化性和经济性[9]。但红燕提出文旅产业的融合能起到降低产业成本,提升产业价值的作用[10]。王琪延强调文化产业的介入提高了传统旅游产业的价值和附加价值[11]。朱桂凤认为两大产业所具有的核心是文化,而以经济的方式体现出来[12]。

总之,在对文化与旅游产业关系辨析的研究中,研究者们认为文化与旅游产业间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有交叉融合的领域,有互相影响,相互渗透的作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各种元素交叉在一起,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文化产业源源不断地为其输送文化创意,文化产业的升级与延伸服务也离不开旅游产业的发展。所以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看,两者的融合有其偶然中的必然。

(二)文旅融合的动力机制

融合机制就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动力机制及运行体系,包括技术创新、旅游新需求、经济利益和管制放松。徐婕萍认为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是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动因,而政治、经济、社会等只作为外部动因而存在[13]。周建标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可以整合产业链上的共同部分或者延伸部分,寻找两者的链接点和关联点,甚至寻找两者融合的互补点和延伸点,更加细致地进行融合,扩大融合[16]。由少平认为文旅机制融合要从完善社会制度上着手[17]。马振涛认为文旅融合,要把服务放在首位,从服务出发,提升服务品质,是文旅融合的润滑剂或者粘合剂[18]。杨娇认为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动力是人们对于当前的旅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代变迁中人们的旅游资源观极大改变,旅游资源的概念得到扩展和延伸[15]。董桂玲以动漫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为例,分析了二者的动力系统。分别为:引力子系统、推力子系统和支持力子系统[14]。

综上所述,文旅的融合牵涉多个方面,如游客内在需要、产业本身、企业行为等微观层面的因素,也包括国家政策的扶持、区域经济水平、技术创新水平等宏观层面的因素,是微观层面的因素和宏观层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诸因素共同作用,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渗透和发展,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最终实现两种产业合二为一。但当前国内学者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研究还是不够深入,并未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关联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弄清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机制和内在机理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重点课题,是未来亟待研究解决的重点所在。

(三)文旅融合的模式

对于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的研究, 程晓丽[19]、霍艳莲等将其主要归纳为渗透式融合、延伸式融合、重组型融合或互补交叉融合[20]。还有其它模式的提出,如张海燕提出了文化旅游圈融合运作模式、项目开发融合运营模式、文化旅游节庆与会展推广模式以及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吸引模式[7]。杨娇根据融合互动方式不同、核心价值特征和融合程度大小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分为三种类型:重构型、渗透型和延伸型融合模式[15]。尹华光等划分出了延伸型融合模式、重组型融合模式、一体化融合模式[21]。张俊英从研究民族的角度出发总结出了“民众自觉让企业主导”模式、这个模式就是群众相信企业,愿意跟上企业步伐,实现企业牵头和发挥领导模范作用,完成产业的发展和“政府主导企业进行推进”模式,这个模式就是政府从政策层面保障了企业的行为,为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2]。袁俊则阐述了深圳市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三种基本模式,如旅游新产品、文化产业景点化和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6]。

黎洁等人以云南大理为例,对历史文化名城中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整合创新的目标模式进行了研究[23],夏小莉以湘西自治州为例,对于民族文化创意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机制进行了探讨与分析[24],辛欣以开封城为例,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机理、路径与模式等融合方面做了相关研究[25],高烈明以丽江为举例,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做了有关的研究[26],等等。另外,陶婷芳等结合案例深入探讨了上海都市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的3 种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模式、文化资源的片区整合发展模式、历史文化遗产的空间开发和利用模式[27]。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当前研究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开展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模式研究,研究结果呈多样化,融合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多角度延伸。

(四)文旅融合路径

对于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研究,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以理论探讨的形式和定性的对策建议为主。兰苑以山西省为举例,对其文化与旅游融合方面从工艺美术角度、影视传媒业角度、休闲娱乐角度、演艺行业角度、会展业角度等各个细分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互动融合路径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28]。李想以西安进行举例,分析了文化与旅游产业在资源融合方面、市场融合方面、功能融合方面、以及技术融合方面上的可实施路径[29]。麻学锋等认为文旅融合需要发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功能,是将两大功能合二为一,产生更具产业功能的过程,是产业的融合。所谓资源的融合路径其实是把其他各个产业当做旅游资源,以这样的形式打入到文化产业中去,从而变成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关于在技术上的融合路径则是运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将原来不一样的价值链无缝嫁接到其他的产业中去,从而变成一种新型产业的过程[30];提到的市场融合路径就是让市场作为一道桥梁,成为其他相关产业通往旅游产业的一条捷径;功能的融合路径就是让各类其他产业所具有的功能与作用同样也能在旅游业中发挥其作用,变成也能为旅游所服务的一项功能[30]。田祖国探讨了民族的传统的体育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研究,针对如何让体育文化转变为旅游产品展开初步的研究与探索,并且谈到了如何解决在资源融合上的经济融合及人才融合相关的问题[31]。张彩虹建立了乡村振兴的模型,她在产业链的优化、地方文化、以及文化创意旅游等方面为实现文旅融合做出了研究[32]。

李蕾蕾等人通过对旅游表演产业链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华侨城产业链的融合只在企业内各环节间进行了融合,而没有与其它周边地区的产业发生融合,从而提出政府应该利用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从战略层面建立旅游文化艺术产业的生产与创作基地,通过培育创作型人才促进旅游表演产业与其它产业的融合[33]。熊正贤提出要从资源的融合着手,重点加强技术方面的融合,拓展不同界域间的融合及功能融合以实现文旅产业的融合[34]。陆晓清认为首先要在技术上实现二者的融合,而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35]。

综上所述, 由于各种产业的特色、技术与功能有所不同,与旅游业的联系方式存在差异,所以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途径也各有不同。国内部分学者从产业角度,在资源、市场、技术等层面切入,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途径。也有学者从产业链融合的角度,着重在生产、产品、市场等环节促进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由于文旅产业涉及范围广泛,二者的产业关联度强,从而适当选择产业融合路径是很关键的。

(五)文旅融合发展的障碍及应对策略

尽管旅游产业的属性使其具备产业融合的条件,但是在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过程中,还远未达到一种理想的程度,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障碍,对此具体到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上,徐仁立结合我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认为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仍存在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合作领域不宽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问题,应对策略有创新模式的更新、发展模式多样化、加强产品研发和扶持人才培养项目[9]。徐虹等从供给的角度出发,认为旅游产业融合制度不健全,融合能力亟待提高,更加明确融合的需求[36]。可以放宽松或者解除管制,给融合给一些空间,针对跨产业的问题设定相应的补救措施;两种产业相互合作,及时沟通,在政策上大力扶持;从个体化,独立化向集团化发展,积极创新,培养创新机制;跟进市场营销工作,主动引导市场消费方向和趋势[36]。

何建民则总结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障碍,他认为产业之间,产业部门内部不能协调一致,缺乏顺畅的信息流;分管部门不同,跨区域因素差异大,部门间,地区间融合起来难度大,分歧多。他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搭建沟通的统一平台,在最短时间解决问题;建立协调组织部来处理跨部门与跨区域的问题;发布公告让其它的产业支持或充实文旅产业;为其它行业提供建设文旅产业的机会,为文旅的发展寻求多样化的后台[37]。刘建华提出要丰富文旅产品的文化内涵;促进各类行业,如新闻媒体业、影视类作品、文学类作品等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促进行业交叉融合发展;从空间上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搭建平台;在具体的融合项目上,加大投入,包括人力和财力,要新建一批文旅融合的基地,以基地为基础扩大文旅融合项目向周边辐射[38]。

四、研究评述与展望

(一)研究评述

综上可知,目前学术圈已建立了包括概念、关系、机制、发展模式、路径、策略等方面的融合基础理论体系。在基础理论研究下,融合的概念界定依然比较模糊,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辨析也不是十分明确,虽已反复论及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但并没有说明各自的本体产业、交叉产业及延伸产业。再次,对两大产业的边界分析还停留在表面,其融合的范围不够明确,研究面较窄,多集中在微观层次上某一特定区域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或是特定的文旅项目上,其理论体系方面仍然显得零散而不具有系统性。总体来说,文旅融合仍存在合作机制不畅,融合模式较窄,融合路径不足及政策扶持不够等问题,目前的状况还不能满足旅游者对于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产品的需求,还需要更充分的发展。

(二)研究展望

从目前发展趋势我们可以预计,日后文旅融合必将走向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深层次融合,在将来会出现一些更高级化的融合产品,如文化主题景区与文商旅综合体等等。未来所做的文旅融合研究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明确界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二者之间的关系。更深入地挖掘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关联性,增强互动机制中制度的研究,特别是政策方面的融合、管理制度的融合研究。针对融合的模式,要多做一些实证性研究,确保切实可行。对于不同的地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适合当地特色的融合模式,以期起到指导与示范性作用。在融合路径上,我们应该有侧重地进行重要市场的融合,从重要市场打开融合缺口,进行先期融合。再者,加大服务品质提升,在保证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要在满足游客需求上下功夫,调研清楚需要是什么,然后解决怎么做,如何做的问题;融合离不开融合的资源或载体,要做好对接工作,深入挖掘融合的点和面,做好点对点,面对面无缝对接,把融合这件事办好。再从大一点的层面上来说,根据目前发展的概况,应关注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研究。也希望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学者们能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融合方式下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适用于不同形式文旅融合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在体验经济与创意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旅游行业应利用好技术革新,认识到旅游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从价值链与产业链融合上深入挖掘对新产品、新业态的开发,以充分满足旅游者对各种旅游产品的需要。

猜你喜欢
文旅文化产业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