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婧
(天水市河湖事务服务中心,甘肃 天水 741000)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是陇东南经济文化物流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素有“羲皇故里”“陇上江南”之美誉。辖两区五县,分别为秦州、麦积两区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总面积1.4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2 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域岸线界限不清,权属不明等原因造成的问题矛盾突出。强化水域岸线管理是天水市全面落实河长制七大任务之一[1],围绕河湖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全市开展多项重点整治工作,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加强河流岸线生态环境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让岸线居民共享生态治理成果,早日实现“水清、河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
为进一步建立范围清晰、权属明晰、责任落实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体系,天水市积极开展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依据《水法》《防洪法》《土地管理法》《河道管理条例》及甘肃省地方标准《河湖及水利工程土地划界标准》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分河流、湖泊,按有堤防、无堤防河段划定管理范围。有堤防或有治理规划堤防的河段,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林地等)、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段,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2]。河湖管理范围划定的完成,夯实河湖水域空间管控的基础。目前,河湖管理范围确权登记工作正在由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机构分级负责开展。
编制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划定岸线功能分区,是加强岸线空间管控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岸线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措施[3]。目前,全市27 条重点河流(段)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初稿已编制完成,通过技术审查、征求意见等正在修改完善,预计6 月底前完成编制并批复实施,将为岸线空间管控提供依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黄河流域河湖岸线保护,2020 年4 月,按照水利部、省水利厅安排部署,天水市开展河湖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行动,重点针对流经我市的黄河第一大支流渭河,主要查清河道管理范围内已建、在建的岸线利用项目,包括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道路、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以及涉及岸线利用的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等,对排查出的违法违规项目进行清理整治,摸清河流岸线利用现状,推进河湖岸线利用的规范化管理。
2017 年以来,天水市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强化水域岸线管理作为河湖长制主要工作任务之一。近年来,河湖专项整治开展了河湖“清四乱”、清河行动、“携手清四乱 保护母亲河”等一系列的行动,在开展整治行动的同时,也显现了水域岸线管理存在的问题。河湖管理和水域岸线管理缺乏相关技术依据,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已初步完成,但部分河段界桩还未埋设,河湖管理范围不明确、不清晰,有时难以界定“四乱”问题位于河道内还是河道外的,部门之间责任界定不清,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正在编制,功能分区和管控条件还未明确,部分岸线利用项目是否与该河段功能定位相符,是否影响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等,还需进一步系统的论证。
岸线是宝贵的土地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天水市水域岸线利用项目日益增多,长期以来,岸线的开发利用重开发,轻保护,与河争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岸线利用项目未批先建,部分河段河滩地上修建驾校、鱼塘、采砂厂、农业大棚、养殖场等,不仅阻碍河道行洪还影响水域岸线的生态环境、视觉美观。部分河段排水口、取水口、饮水水源地等交叉设置,影响水源的水质状况。近年来,通过各种专项整治行动对问题进行了整改,但仍有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上下游、左右岸未形成统一系统的规划,岸线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会对防洪、供水和生态安全等造成不利影响。
天水市河湖水域岸线分布广泛,城区生态公园风情线、堤防、桥梁、农田、饮用水源地、森林公园、水产种质各类保护区等类型下的岸线利用种类繁多,其管理职责也涉及不同的部门,主要包括水利、住建、生态环境、国土资源、交通、农业农村、畜牧、林业等部门。部分岸线利用项目主管部门在审批、监督管理时,仅立足部门行业自身的利益考虑,未形成上下游、左右岸、部门统筹兼顾、综合考虑的水域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机制。
天水市河流水系众多,岸线管理工作线长、面广,涉及部门多,工作任务繁重,涉水域岸线保护利用的相关部门对岸线的开发利用现状、功能分区、生态敏感区等基础信息掌握不清,在开展执法行动、执法监管及执法决策时面临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重点河段、重点保护区缺少视频监控等信息化监测监管设施,部门间缺少综合性岸线管控信息共享平台。岸线管理保护执法人员力量和经费不足,沿岸日常巡查手段落后,岸线管理保护责任部门不明确。
以落实河湖长制为依托,强化水域岸线管理,坚持严格保护与合理利用,将生态理念融入城乡建设、河道整治等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全过程。范围清晰、权属明晰、依法划定的河湖管理范围是严格水域岸线等水生态空间管控的基础,加快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成果,埋设界桩,明确界限,严禁以各种名义侵占河道、对岸线乱占滥用。强化规划约束和监督管理,尽快批复实施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严格按照岸线功能区划分,落实岸线管控要求[4]。
结合智慧水利、“水利一张图”建设,集合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交通等部门涉水工程建设、许可、规划、监测等数据,充分利用遥感、视频、监测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对重要河段、重点区域、重点工程、水域岸线占用情况等事项进行实时监测,构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大数据信息平台,将河湖岸线空间信息、岸线功能区划分、岸线利用项目及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等信息综合汇总、分析、展示,直观了解管理或建设目标位置、分布和空间关系,更好地为岸线管理保护决策等工作提供依据。
加强市县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重点做好监督执法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经费的投入,配备执法交通工具、调查取证设备、信息处理等执法设施,进一步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和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为抓手,做好行政许可审批和执法检查之间的工作衔接,建立和完善水域岸线部门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在定期排查、信息共享、信息通报、联合调查、联合执法等方面逐步建立工作制度和交流平台。
不断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水域岸线管理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杜绝出现在堤顶或护堤地上修建彩钢房、厂房、大棚等问题,因为有堤防的河道,管理范围还包括两岸堤防及护堤地。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方式宣传报道水域岸线管理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全社会岸线保护法律知识和保护意识[5],让水域岸线的利用更加规范、美观,让每一条河流都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