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永流传:浅谈“菱花掇只”紫砂壶的艺术美感

2021-11-15 11:49洪美华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壶盖款式紫砂壶

洪美华

从紫砂壶艺术的整体发展来看,圆器与方器两大基本造型,及光器、花器与筋纹器三大基本款式构成了稳定的框架,是紫砂壶艺术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支撑。“菱花掇只”这件紫砂壶融合了“菱花”与“掇只”这两种紫砂壶经典款式,综合展示了筋纹器与圆器的基本特征。本文从分析这两种款式的基本艺术特征入手,在此基础上探究创作融合二者的方式,说明了此壶的艺术美感,揭示了紫砂壶经典款式的重要价值。

一、“掇只”的圆润智慧

在《宜兴县志》中有一件紫砂壶被称作是“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件壶便是“掇只”。此壶由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制壶名家邵大亨创作而成,也称“掇球壶”或“大亨掇球壶”,此壶一身素气,光润非常,体现了紫砂壶艺术的典型气质,看似简单的造型实际上处处体现着几何逻辑,是紫砂壶中最难成型的一种款式,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壶匠人的工艺智慧和审美水平。

此壶在造型上采用了“掇只”的设计,表现了这一款式的圆润智慧,也为“菱花”的设计打好了基础。整件作品的形态十分端庄,有“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娉婷之姿,展现着紫砂壶的优雅与秀气。“掇只”中的“掇”在汉语中是拾取、摘取的意思,“掇只”便是将几个圆球串联起来构成立体的造型,创作者要对圆球的形态进行具体调整,才能保证整体造型的均衡与耐看。

壶身是花苞一样的圆球形,上下变化明显,整体圆润饱满,模仿花朵含苞待放的姿态。线条与弧面流畅清晰,勾勒出完美的弧度,壶身自上而下经过了一个“绽放”的过程又能及时收住,形成小巧的底部,使整件作品更有灵巧感。在壶底部,创作者进行了镶边装饰,凸出底部的结构线条,与壶颈部相呼应。

壶身上部较为平缓,连接着一段端庄的颈部,比一般的掇只壶的结构性要更加凸出,是为了烘托菱花的姿态。壶口的直径与壶底部直径相等,上下对称,保证壶的平衡。壶盖是圆形的,与立体的球形壶身相比,壶盖具有平面的美感,其与壶颈部相接紧密,顶面微微鼓起,呼应着壶身的圆润。椭圆球形的精致的子镶嵌在壶盖中央,是壶中最完整的球形。简单的一弯流与耳状环形端把分别镶嵌在壶身两侧,线条柔软流畅,如同摇曳的花枝。

整件作品的造型设计所采用的是“掇只”的思路,展现了“掇只”这一款式的圆润智慧,各部分配合形成清晰的层次,具有几何美感效果。创作者主要通过对球形、曲线的变形进行组合,变形的依据则是菱花的形态,为后期菱花纹的设计提供基础。

二、“菱花”的韵律之美

“菱花”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的常见主题,具有女性的柔美气质。在紫砂壶艺术中,“菱花”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创作者在表现菱花时最常用的便是筋纹设计,此壶亦继承了这一创作思路。

筋纹是紫砂壶中常用的装饰技法之一,带有此种装饰的紫砂壶被称作“筋纹器”,是紫砂壶三大经典款式之一。筋纹最擅长表现的就是瓜果花卉的纹路,通过艺术提炼和合理的空间分配呈现出节奏美、韵律美,具有几何感与现代感,深受人们喜爱。

在此件作品中,创作者就运用十分繁密的筋纹模仿菱花花瓣的纹理,形成生动的自然效果,提升了作品的工艺水准。筋纹是要靠纯手工制作的,所以筋纹的数量越多,越体现了创作者在作品中耗费的时间与精力。此壶中的筋纹呈现出两种效果,筒身、壶盖以及壶钮上的筋纹是明显凸出的,如同伞骨一般,以手触摸有明显的骨骼感,筋纹之间的面则相对较平;壶颈及壶身上部的筋纹则是凹陷的,在壶身形成清晰的刻痕,将壶面衬托得更加饱满。在筒身上部,创作者还打造了一条横向运行的波浪纹线,使筒身的花瓣效果更加清晰。壶体上下之间凹凸相对,呈现出流畅、活泼的韵律动感,十分好看。这些筋纹都是一一对应的,不差分毫,在壶体上的分布也相当均匀,与造型融合完美,一朵灿烂、饱满的菱花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配合那红润、健康、有光泽的泥料色彩,作品就更加光彩照人了。经典款式为紫砂壶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范本,也在融合中实现了发展。

结语:此件“菱花掇只”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准,体现了“掇只”款式、筋纹设计与圆器的基本特征,具有综合性的艺术美感。经典款式对于紫砂壶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创作对于经典款式的融合是激发、彰显紫砂壶传统优势的过程,以此才能展示紫砂壶艺术扎实的工艺根基,在传承中让经典永流传。

猜你喜欢
壶盖款式紫砂壶
伪造的情书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Dream Bag
购买紫砂壶4忌
最火的单品款式
购买紫砂壶忌4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