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构建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析

2021-11-15 07:04郭小平张文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攻坚农业农村

郭小平,张文昌

(中共黄冈市委党校,湖北 黄冈 43800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不仅是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选择,更是塑造中国国际新优势的必然抉择,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展开工作的重要课题。此外,会议还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新发展格局构建进程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为“十四五”时期做好“三农”工作夯实了基础,也为2035 年中国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夯实了基础。

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

1.1 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农副产品产业链供应链受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不仅与本身有关,更与国际的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由于一些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长期处于不稳定不确定状态,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外贸的发展;此外,2020 年又发生了严重的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西方国家和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影响很大,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社会矛盾,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根据世卫组织网站数据可知,以美国为例,截至2021 年1 月8 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约为8 593 万人,其中美国约为2 087 万人,约占全球的1/4;全球累计死亡约188 万人,其中美国累计死亡约35 万人,约占全球的1/5。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美国GDP 在2020 年前三季度只有15.47 万亿美元,同比下降3.8%。美联储主席表示,由于疫情原因,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这种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对中国的粮食等农副产品安全供应影响较为突出。再加上2020 年还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病虫灾害,如沙漠蝗对全球20 多个国家的侵害,一些国家还遇到非常严重的旱灾,这对全球的农业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对粮食等农副产品的保护,进一步加强了对粮食等农副产品的限制,一些国家甚至以限制粮食出口、扩大粮食进口的方式来增加粮食储备[1]。这些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农副产品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因此,必须努力探寻使农副产品产业链供应链长期安全稳定的路径。

1.2 疫后经济稳步恢复但压力较大,农业农村现代化受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但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疫情防控很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虽然2020 年第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呈现负增长,但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就实现3.2% 的正增长[2]。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3]。但在疫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有很多的困难和压力,这势必会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三农”的建设和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首先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外出务工的农村转移人口,他们的就业压力会变得越来越大,而且收入的稳定性也很不确定;其次是影响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后疫情阶段,中国农业生产还没有跟上,国外进口又受到影响,很难找到国内替代厂商,这对中国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有一定影响;再次是影响企业家的投资,由于后疫情阶段国内外市场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很多企业家对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投资有所缩减,尤其是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这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有一定的制约;最后,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乡村经济重要支柱的乡村企业,尤其是餐饮和旅游等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复工难、配套难、资金难等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企业的生存[4]。

1.3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要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虽然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严峻,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压力较大,但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正在稳步推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胜利在望。

2021 年2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 899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 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 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贫困人口从2011 年底约1.22 亿人减至2019 年底551 万人(图1),中国贫困发生率从2011 年12.70% 减至0.60%(图2)。这样的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6]。目前脱贫人口基础还不牢固,还存在返贫风险,需要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做好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这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背景之一。

图2 2011—2019 年贫困率趋势

2 新发展格局构建进程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2.1 是落实党中央对“三农”工作重要决策和部署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际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只有“三农”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整个发展大局才能有保障,各项工作就会比较主动。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安排,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新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6]。紧接着在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7]。可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落实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要部署,就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之一[8]。

2.2 是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需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障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中国的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很多地方仍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机械化程度低,而且栽种技术也比较传统,一般很少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大数据、智慧农业等技术进行栽培。此外,中国土地产权确权工作较落后,土地流转程度不高,规模化、公司化经营还不够,这就必然导致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6]。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就很难实现,没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总抓手,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也必然很难统筹和实施。所以必须通过全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推手,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确保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确保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够顺利实现。

2.3 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衔接需要

《建议》中提出,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关键节点,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途径。虽然中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但仍然存在返贫风险和收入差距较大等问题,需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1)一些贫困户还存在返贫的风险,如果不继续关注和帮扶,很容易再次变为贫困户,所以一定要巩固好、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按党中央要求对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进行帮扶,确保不发生返贫,这就需要做好有效衔接[9]。

2)一些低收入者的收入与其他群体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这种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这些差距大部分是由于低收入者所拥有的资源较少、综合素质较低所造成的,且这些要依靠其自身力量在短时间内改善难度很大,所以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帮助他们缩小与其他群体的差距,创造更有保障、更加宽裕的美好生活[10]。

3)脱贫地区脱贫后,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相对于非贫困地区仍然落后很多,而且其经济发展也相对滞后,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也需要做好有效衔接,推动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在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11]。

3 新发展格局构建进程中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潜力巨大,发展前景良好,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国内经济恢复压力大,脱贫攻坚成果仍需巩固发展。因此,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内涵要义,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推动落实“十四五”时期奋斗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3.1 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党建引领

在新时代,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更加坚定地拥护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问计于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加强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命令。基层工作尤其是乡村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一定要以党建为引领,党支部认真负责,严格落实,党员勇担重任,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够落实、推进的重要保障。

2)维护好党的形象,做好政策宣传工作。维护好党的形象,让老百姓真真切切相信党、支持党,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乡村振兴有关工作,让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关爱,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宣传工作,便于群众理解与接收,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首先是党员要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践行入党誓言,加强党性修养。其次要正确宣传党中央政策方针,坚决抵制有损党的形象的不良言论。

3)坚持问计于民,密切联系群众。要让群众参与到党的政策方针制定中来,既能收集其建议和对策,又能帮其解决困难和困境。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要继续发扬党的宗旨,践行群众路线,坚持与人民群众多交流、多沟通,了解乡村,了解他们的需求,虚心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12]。

3.2 坚持“四个不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虽然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但还有一些贫困户仍存在返贫致贫风险,这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所以,在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还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做到“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1)进一步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建设。加强与贫困户联系和沟通,定期回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收入情况,确保有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13]。

2)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对于异地搬迁的贫困户而言,其最大的困难就是长期稳定的生计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强其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稳定其就业和产业,稳定并扩大其收入来源,不断完善其生活配套设施,尤其是生活保障、医疗保障和义务教育保障。

3)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扶贫项目基金是给老百姓带来长久生计的重要资本,一定要加强审核和审计,让扶贫资金能够真正发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作用,让贫困群众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14]。

3.3 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要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农村是一个资源的宝库,但是由于改革滞后和不够深入,农村农业投资受限,农民干事创业热情受限,导致很多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就是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的土地要素、人才要素和资本要素,激发其强劲的内生动力。

1)加强集体产权改革。首先要清产核资,摸清农村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存量,让集体经济有一本明晰的账目,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其次要清人分类,根据集体经济中各成员的户籍身份、年龄、对集体经济的贡献等要素合理分类分册;再次根据分类分册情况,合理折算股权,并配发股权证;最后要统筹经营集体经济,并定期分发股份红利。

2)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体资产流转交易制度。要盘活农村土地、山湖、劳动力和其他集体资产资源等,让农村的各种资源能够进入市场进行流转和交易,就必须不断完善相应的制度机制,要成立规范的经营管理团队,制定规范的审批制度和交易价格谈判制度,成立相应的集体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并对全体集体成员负责。

3)加强农村合作社建设和龙头企业引进。对于大部分自身综合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较低的集体组织而言,要引进一些管理经验丰富、管理工作规范的合作社或企业进行管理和建设,并让广大农民能够以职业农民的身份参与劳动,同时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分红,不断扩大农民的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总收入,为农民的长期稳定收入提供重要保障[15]。

4)建立合理的专门的申诉仲裁渠道。虽然农村集体资产属于全体成员共同所有,但一旦存在不合理等现象,如管理团队或家族势力存在抱团现象,农民就应该保护自己的权益,这就必须建立健全的申诉仲裁制度,设立相应的申诉仲裁部门,且有针对性地解决农民权益保护问题,让农民权益保护有路可循且方便快捷。

3.4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就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这也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方面。要开展大规模的乡村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时期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能够有较大改善,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1)聚焦阶段性任务,谋划长远目标。乡村建设行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放弃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和带来的长远影响,要积小胜为大胜,以战略眼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2)统筹县域建设与乡村建设。要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格局,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要进一步升级改造乡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强化乡村供水安全,改造升级乡村电网、房屋质量等,提升乡村物流体系。在县域内优化配置乡村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

3)保护好传统文物文化和红色历史文化。传统文物文化是乡村的宝贵物质资产,红色历史文化是乡村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进一步加快传统文物文化修复,弘扬红色历史,以旅游促发展,打造传统文物文化旅游基地,打造红色基地,争做旅游名城[16]。

4)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乡村最大的优势就是依山傍水,曲径通幽,要立足乡村的自然禀赋、顺应自然本色,不断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养成绿色生活习惯,加快乡村生态修复和保护,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乡村。

3.5 激活城乡内需市场,构建乡村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农村不仅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还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因此,激活城乡内需市场,构建乡村新发展格局便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不仅要把乡村的特色农产品和特色产业推广出去,以增加村民收入,还要把优质的消费品买回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其生活条件,提升其生活质量。

1)推进电商进乡村全覆盖。推进电商进乡村,以电商为平台,推送出优质的农副产品和农村特色产业。加强政府与电商企业的合作,引进一些电商平台进乡村;加强对农村电商用户的培训,提高村民规范经营的意识,提高村民对相关设备和软件的操作熟练度;增加对农村电商设备的支持,让贫困村民和有困难村民也能够享受电商所带来的收益。

2)健全乡村物流体系。物流进不了乡村是妨碍乡村与城市对接的关键“最后一公里”,要不断完善乡村物流体系,畅通乡村物流。在乡村设立固定的物流终端(如村委会代收或党员服务中心代收等),让物流能够进村,政府可适当地给予补助,提升物流企业参与热情。

3)完善城乡交通体系。近年来,城乡交通已经改善了很多,村民出行也更加方便,但还有很多的问题,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体系。一方面要继续扩大乡村道路的硬化工程,并严把质量关;另一方面要完善城乡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县域、乡镇和乡村之间的公共交通建设,让村民在乡村就能坐上去乡镇、县域的公共汽车,同时要加强对村民自行购买交通工具的补贴力度。

猜你喜欢
攻坚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