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村发展力综合评价及中心村布局探讨

2021-11-15 07:03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自然村指标体系载荷

陶 风

(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学院,南昌 330000)

党的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得乡村统筹规划、重构优化等课题愈加重要。此时,以乡镇级、行政村级为基本单元的规划方式已难以满足更为精进的发展规划需求。

随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近年来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课题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而且相关指标数据的处理过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单一的线性研究转变为多维度、定性定量研究。例如韩欣宇等[1]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将乡村评价指标体系降维处理,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划分不同类型的自然村种类,并依据不同类别特征提供针对性的发展策略。同时,关于乡村发展规划的评价内容和分析方法也在不断丰富,如杜浩源[2]通过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设计的影响这一新视角,探索乡村景观设计;刘卫东[3]通过农村“三产融合”研究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对园区发展定位及目标的现实影响。

但现有研究大多侧重宏观尺度剖析乡村发展总体特征,并以行政村级为主要论证、研究的基本单元[4-6],而微观尺度如自然村本身差异性对村庄发展的影响等角度较少。事实上,不同地域、文化和生产条件的自然村拥有显著差异性的特征和发展潜力[7]。针对不同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的村庄,结合其本身特征分类发展,能够保证规划建议依托牢固、发展策略适宜可靠。

综上,本研究在既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结合江西省万年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与其他相关数据,揭示行政村权属范围内拥有不同条件和潜力的自然村对发展和优化的不同需求,通过定性、定量处理,确定重点发展的中心村和并行发展的周边村,以期通过资源倾斜、偏重发展等方式,形成全面发展的中心居民点和偏重发展的周边居民点,达到有效利用既有基础设施资源、加快未利用土地流转、形成规模化产业等目的。一方面,为行政村区域内自然村的发展提供适宜、科学、可行的发展建议;另一方面,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和参考;此外,为缓和当前中国农村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

1 区域概况与研究思路

1.1 区域概况及数据类型

万年县是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地处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境内地貌类型以岗地、丘陵为主,辅之于滨湖平原。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呈阶梯状,东南部群山起伏,中部丘陵起伏,间夹小块平原,北部系滨湖地区,湖塘众多,地势较低。区域内交通网络干线主要由G206、G353、S310、S207、S101这5 条主干道路组成。总体而言,万年县境内各乡镇地形地貌情况、自然资源丰富度、基础设施状况等条件差异明显,且单一的乡镇内部各自然村间也存在诸多差异,县域内各自然村间差异较大。

本研究分析的土地利用现状、自然村基本情况等数据主要来源于2017 年万年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自然村基本情况数据以及研究团队下乡问卷调查等方式的相关成果。

1.2 研究思路

本研究首先通过ArcGIS、Excel 等软件对自然村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3 个方面提炼出反映自然村发展现状和潜力的13 项指标,构建自然村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SPSS 软件对各自然村的13 项指标进行标准化、降维处理,得到13 项指标的公因子及其载荷系数等数据;最后取得自然村的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发展力得分。以自然村综合发展力得分为发展力条件,其他公因子为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缩小中心村选取范围,并结合区位信息、特色产业、民族文化等区域性条件,最终选定各行政村权属范围内的中心村,具体技术路线如图1 所示。

图1 选取行政村权属范围下的中心村的技术路线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方法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结合研究数据,参考吴泽洲[8]的指标选取原则,选取耕地面积、有效使用农田比、农业设施用地和特色农产品4 个指标,反映自然村村庄的生产功能状况;选取人口规模、常住人口、宅基地面积、居民点高程、地形起伏度、公共服务水平、主城区距离和科教文卫水平8 个指标,反映自然村村庄的生活功能状况;选取绿地覆盖水平反映自然村村庄的生态功能状况,构建自然村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自然村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评价模型

由于获取的数据处理后组成的指标类别和各项指标的数据过多,且各变量间具有一定的低度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模型提取隐藏在各变量中更基本但无法直接测量得到的隐性公因子变量,对已构建的自然村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完成降维处理,以概括原有变量大部分信息的同时更加清楚地揭示自然村尺度下村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

其中,因子模型可具体写成[9]:

式中,f1,f2,…,fm为主因子,分别反映某一方面信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aij为因子载荷系数,反映第i个指标在第j个因子上的载荷。

2.3 公因子确定与数据计算

2.3.1 公因子提取 构建自然村发展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部分指标通过极值法对不同范围的指标数据进行定性分级法赋值,并通过SPSS 软件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

运用SPSS 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可行性检测(表2)。结果显示,KMO 为0.649,Bartlett 球形检验P为0.000,符合因子分析条件(KMO>0.5,P<0.05)。并根据因子分析法的因子提取原则(特征值>1)确定5项公因子及其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表3)。

表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表3 公因子提取

为了更突出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解释和命名变量、剖析公因子作用,对已获取的载荷矩阵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扭转载荷矩阵(表4)和得分系数矩阵(表5)。由表4 可知,公因子1 在P10、P12上载荷较大,反映自然村基础设施资源状况,可命名为基础设施因子;公因子2 在P5、P6、P7上载荷较大,反映自然村人口规模,可命名为村庄规模因子;公因子3 在P8、P9上载荷较大,反映自然村地理特征,可命名为地理特征因子;公因子4 在P3、P4、P11、P13上载荷较大,反映自然村偏远程度等情况,可命名为村庄区位因子;公因子5 在P1、P2上载荷较大,反映自然村耕种占有量和有效使用比率,可命名为农作物用地因子。上述公因子列式可见表6。

表4 扭转载荷矩阵

表5 得分系数矩阵

表6 评价指标体系中公因子列式

2.3.2 计算公因子得分 由自然村标准化数值及公因子的得分系数,可求得各自然村的各公因子得分,具体表达式如下:

式(2)中,Fmn为m村第n项公因子得分,Pnj为m村第n项公因子中第j项指标的因子得分系数,Xij为m村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数值,j为指标数量,k为公因子数量。

2.3.3 计算综合发展力得分 根据式(2)计算所得万年县各自然村的各公因子得分,利用加权求和方法计算各自然村的综合发展力得分,具体表达式如下:

式(3)中,Si为i自然村的综合发展力得分,Fmn为m村第n项公因子得分,Qn为第n项公因子的权重系数,取值为第n项公因子特征值与全部公因子特征值之和的比值。

3 中心村选定条件及结果

中心村选取一般考虑以下原则[10]:①位置合理。中心村应处于地理空间的中心位置,以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②应具有一定的发展程度。选取一定经济和基础设施较好的居民点作为中心村,可以快速发展,并为周边基层村提供服务。③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情况选取。中心村的选取既要根据地区实际发展状况,同时要保留规划区域内的特色因素或产业。

结合本研究数据,将自然村综合发展力得分作为中心村选取的主要参考条件,缩小各行政村的中心村选取范围,并结合区域特色产业、文化等区域性因素,选取行政村范围下的中心村。以梓埠镇李家村为例,其各项数据结构(表7)与空间分布(图2)如下。

图2 梓埠镇李家村各自然村空间分布情况

表7 梓埠镇李家村各自然村综合发展力得分及各公因子得分

通过数据对比,确定综合得分较高的黄家组、上李组和下李组作为李家村的发展偏重村。而后结合3 个自然村的空间区位、地区特征等信息,选取黄家组作为梓埠镇李家村偏重发展的中心村。

4 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性推进不仅需要宏观角度下的区域总体规划,更需要充分考虑村庄现实条件和限制因素,形成一套符合乡村居民点特征的区域总体平衡、个体侧重发展的规划模式,构建一个既符合村庄发展现实基础、又充分利用村庄现实条件的规划体系。

选取拥有良好现实条件的自然村进行全面重点发展,能够集中区域内人口、降低公共资源投入成本、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并辐射带动周边村发展。而对土地优化整合后的周边村,可结合地域特色,探索符合当地条件且效益较高的特色化产业,利用农业与互联网、旅游业等高速发展领域的产业融合等方式,充分发挥土地规模化效益。通过放大中心村与周边村的优势,加强双边联系,形成行政村权属范围内的“卫星城效应”[11],构建多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产业模式与多元化组织体系结构。在保证区域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促进村委会、自治组织、基层公共性组织、群众团体等各基层组织的融合,弥补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在自然村管理乏力的缺陷。

猜你喜欢
自然村指标体系载荷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新一代卫星AIS验证载荷”成功发射
2025年山西垃圾收运覆盖90%以上自然村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一种基于白噪声响应的随机载荷谱识别方法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