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加,严竞雄
(1.南通职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07;2.南通理工学院 江苏 南通 226007)
2020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到来,打破了人类和平安详的生活。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依旧如此渺小。
疫情之下也不禁让人想起,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的灾难,地震、战争等,有天灾、有人祸,可是人类从来没有被打败过。取得这一场场胜利,依靠的就是人类顽强不屈的坚韧毅力和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
绘画作品记录历史,更是人类寄托这种精神力量的强有力载体,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救赎。翻开世界绘画史的篇章,我们可以找到大量以灾难为题材的画作。
西方绘画史中有关灾难题材的艺术作品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古希腊文明的衍生与之发生的多次战争密不可分。大量绘画作品中描绘了战争场景、英雄史诗、战后环境等题材。艺术表现形式也包含了油画、版画、雕塑等。
《宙斯祭坛》是古代西方世界创作的最大雕塑群,它的建造是为了纪念罗马战胜雅典的那场战役。作品中描绘了大量庞大、混乱且复杂的战争场面,并且展示着一种强烈的由战争带来的浓烈色彩。
西方世界的中世纪被誉为“黑暗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生产力低下,医疗停滞不前,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许多次的瘟疫,如中世纪的黑死病、米兰大瘟疫、伦敦大瘟疫、法国马赛大瘟疫等,这些曾给人类带来无尽恐惧和生存重创的灾难,最终凭借人类顽强的意志取得了胜利。
记录伦敦大瘟疫的绘画作品《从瘟疫中获救》却让我们看到了,面对灾难时生的希望,人性的善良和爱的弘扬。画面中母亲亲手托起小女孩,将她稚嫩的身体交给牧师,希望牧师将女孩带到安全的地方。面对离别,父亲悲伤的站在母亲身后,依依不舍,哀伤的氛围中只有金发碧眼的女孩神情自若,对着母亲微微一笑,纯洁美丽的小女孩好似生命的光芒在画作中散布开来,让人看到了生命的无限美好,不禁让人悲喜交加,喜极而泣。
从西方众多灾难题材绘画作品反观国内,我们会猛然发现,中国绘画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的彩陶、岩石画;到秦汉青铜、墓室壁画;魏晋南北朝佛像人物画;隋唐青绿山水画,两宋文人画,直至明清时期的风俗画。中国古代绘画内容可谓丰富多彩,但在绘画题材的挑选上却极其少描绘苦难的现实生活,对于灾难题材的绘画则更是少之又少。为何中国古代绘画会呈现这样的现象呢?这或许与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环境与审美倾向不无关系。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关于“死亡”的一系列不好的词汇我们向来避而不谈。中国画家又深受儒、道、禅学说的影响,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现至善至美的大爱境界。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几乎找不到直接描述灾难性题材的绘画作品。
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人民因为饱受战争所带来的痛苦,才逐渐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灾难绘画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蒋兆和《流民图》、周思聪《矿工图》等。
《流民图》是一幅27×2 米的长卷图,描绘了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一百多位处于社会底层的苦难大众成为了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为了躲避日军随时随地的轰炸,他们四处流浪,饥不果腹,衣不蔽体。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也不管是老人、妇女还是孩童,一个个愁容满面显得疲惫不堪,长期的饥饿导致很多人匍匐倒地,奄奄一息,濒临绝境……画中没有直接描绘出日军烧杀抢掠的场面,但是通过描绘这些处于水深火热的难民群体,真实地展现了侵华日军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国破家亡的巨大伤害。作者以中国传统绘画“骨法用笔”的技法结合西方绘画的透视原理来表现画中的人物形象,极具张力。
继蒋兆和《流民图》之后,周思聪《矿工图》组画描绘了东北沦陷时期大量苦难矿工的形象,揭露了伪满洲国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为掠夺我国宝贵煤矿资源,奴役中国普通老百姓作为苦力开采煤矿的历史。《矿工图》突破了传统水墨画的构图方式,采用了几何形体的线性分割,将人物、事物、场景有机地进行重叠处理,表现出了一种支离破碎的凄美之感,体现了画家的绘画个性,具有很强的现代时尚感。
结束了战争的摧残,中国经历了很长时期的和平年代。但近几年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发生等许多不可控因素,当下的中国也经历了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如2008 年中国汶川“5.12”特大地震,2020 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在这一场场全民团结一致英勇抗击的斗争中,无数感人故事,激起了许多艺术家的创作热情和灵感,纷纷以作品投入到这一场场全民奋起的战斗中来。在这些记录当代灾难性题材的绘画中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作品。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8.3 级大地震,当代著名画家何多苓,作为成都人,他第一时间赶回了四川,灾区的满目疮痍让他久久不能平静,决定拿起画笔来纪念逝者。何多苓一共画了三幅画,他没有选择具象的震区场景来记录这场灾难,而是选择灾后孩童的状态间接地来表达那份悲伤。如第二幅用叶芝的一句诗命名的画作《这个世界哭声太多,你不懂》,灰紫色的画面中只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女孩,神情茫然的站在那里,显得手足无措,整个画面朦胧而凄美。
2020 年中国传统春节期间,中国武汉爆发了新冠状肺炎疫情。中国政府当机立断,决定从2020 年1 月23日开始对武汉采取封城措施。在武汉封城的这段时间,大家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了死亡原来如此靠近,所有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与死神顽强拼搏。从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到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是这些人守护着大家,令人感动!国内很多艺术家们也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了这些。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馆长徐惠泉用绘画日记的形式记录并出版了《抗疫日记》系列,记录有“最美天使”“医者仁心”“逆向而行”“出征前夕”“街道志愿者”等主题画,画面通过速写这种简单自由的创作形式,记录下疫情期间画者的所见所想,传达着当代艺术家们在疫情这一特殊时期所发出的声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画的几个街道志愿者,画中四位志愿者分立其中,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手套,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仅凭露出的眼神和姿势,可以想象这四位应该是在拍照,有的翘起了大拇指、有的会心一笑,表现出志愿者们为严控疫情蔓延做出贡献的自豪心情。
除了记录疫情而创作的画作之外,一些艺术家们也一丝不苟地延续着自己的绘画风格,如高鸣教授2020 年新创作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满树开放的桃花与远处的大海,遥相呼应,桃红与墨绿,湖蓝与青翠,大面积的色彩碰撞,让人仿佛置身色彩的海洋。看着这样的画作,似乎在沉闷的疫情中预示着寒冬已过,春天来了,待疫情过后,祖国上下又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回顾了中西方绘画史上大量以灾难题材为创作动机的绘画作品,我们仿佛真切看到了当时的人类是如何与各种灾难作抗争的。画家们通过他们的视角真实客观地用艺术的形式把他们看到的记录了下来,真实地再现了历史,来告知并告诫后人,这体现了艺术家们的良知和责任,也是作为当前艺术家们对于国人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所起到的一种作用。
艺术家通过倾注于他们作品中的正能量的精神来唤醒人们吸取教训,让人类团结在一起,战胜灾难,更是唤醒人类对于战胜各种灾难的精神力量。“人类的灵魂常常要靠人类理想的艺术去拯救,所以艺术不朽的原因就在这里。”这是艺术家对于人类应尽的义务,或是应起到的一种作用,真正的艺术作品也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
很多艺术家们在新冠肺炎期间创作的作品,数量庞大但也良莠不齐,我们要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这些绘画作品,正如某些声音说的那样“文艺创作更要考虑到公众的文艺需求和接受心理,没有过多的煽情词语,朴实无华,反而更显真挚”。艺术家们在创作时,应该立足实际,走到人民中去,真真切切地去感受体会,而不是为了画而画,为了创作而创作。总的来说,希望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未来可以传承下去,体现这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展示精神上的力量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艺术家们以倾注在作品中的精神去感动唤起人性的善良和勇敢,去提升国人的民族精神,共克时艰,总结经验,战胜病毒,一起迎来春暖花开面向大海的大美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