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高中古诗词品读教学研究

2021-11-14 16:39马改凤张松峰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4期
关键词:评价方式主体性有效策略

马改凤 张松峰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部分对古诗词有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背诵古诗词的基础上,体会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当前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化现象严重,教师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理念不能及时更新。笔者在实践中,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使用多种评价体系,开展形式各异的课内、课外活动,以促进古诗词品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古诗词品读;有效策略;主体性;评价方式;活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阅读与鉴赏”部分中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吸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以上内容可知,对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是停留在浅层次的背诵、识记上,而是需要学生经过品读鉴赏,在阅读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审美认知,积淀底蕴,提高素养。

然而,现在的古诗词教学大多机械功利,缺乏创造性,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不匹配,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挥棒,古诗词教学重字词积累等基础知识,以练习代鉴赏,缺乏整体的品读;

第二、古诗词课堂教师主导课堂过多,没有给学生创造个性解读的机会,不能提升学生创新力;

第三、数理化几重压力下,学生的课外活动组织力度不够,无法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去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高中古诗词品读教学该如何有效进行,从而走出困境,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经过探究,总结出以下策略:

首先,教师应“变”不应“守”

教师要及时更改教学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翻转课堂。

古诗词教学不是让学生背吧、默写吧、翻译吧“三吧”教学,这样的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预设方式,并不能实现本节课的预设目标。学生被动接受的内容不能内化,无法改变其认知。笔者在教学中,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在学习《望海潮》这首宋词时,笔者用先进的古诗词品读方法,把“古诗词教学的四段功法”引进课堂,效果较好。所谓“四段功法”即:咏读诵记功——悟道析词功——砺思创新功——咏诵涵咏功。学生先反复诵读,推荐代表展示带有其个人解读的朗诵。然后让学生分组赏析本首词,从字词的品读到句子的品读,结合柳永创作的背景来细细品味,去感悟钱塘的繁华、百姓的富足、官民同乐的和乐。接着,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积淀,或配画、或配乐、会“以诗品诗”,用自己认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能力,让学生模仿《望海潮》来颂母校,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母校的感情。这堂课学生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当堂就熟记了《望海潮》,并且受到了德育教育,有助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

其次,教学评价方式应“多”不应“一”

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完成教学目标,进而使教学效果与高考评价体系相匹配。

分数可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对于古诗词教学來说,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而大多数教师在功利心的驱使下,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以分数定优劣。这样的评价方式,长此以往会扼杀学生的积极性,浇灭学生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古诗词品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比如,在古诗词背诵时,笔者采取学生自我评价与学习小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并通过竞争,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充分挖掘个人潜能;在古诗词鉴赏时,笔者采取学习小组互评的方式,充分挖掘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其语言组织能力;在展示学生自我的创作时,笔者先让学习小组共同商定评价标准,然后集中评价。笔者认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与个人自我评价相结合,更能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成长。

最后,教学方法应“开”不应“闭”

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开教室大门,让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走进自然,在山水熏陶、人文浸染中融会贯通,感受诗词魅力。

吕叔湘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学法的效果不同,并不是由于这些教学法本身有多大高低差别,而在于教师会不会活用,关键在于一个‘活’字”。

教师必须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适当组织有益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不能把学生完全束缚在教室里,这样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高中生心智发展渐趋成熟,他们有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渴望自己通过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个人意识增强。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这些特点,给学生创造更多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笔者所在语文学科组,每年坚持举办“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彰显才能,愉悦身心,在吟诵中领悟中华文化精髓,提升文化自信。此外,笔者在课前活动时,会举行“朗读者”“原创古诗词比赛”“经典咏唱”“以诗品诗”等活动,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获得成就感。笔者还把课堂搬到校外,让学生走进新密古县衙、攀登嵩山、翻越伏羲山,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发现美,获得人生感悟,激发创作灵感,收获全新的体验。当个体认知被认可,学生的自信心便会增强,人格魅力相应得到提升。

通过以上策略,笔者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的形式美、绘画美、意境美,在品读中感受文人的人格魅力、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的古诗词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品读古诗词,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承担起美育教育的职责,让学生充分感悟中华文化的厚重积淀,提高其审美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成为真正独立的个体,用自己的智慧承担起传承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及其解读》2019年版.

[2]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学·教法,1991(10).

[3]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1日(3-16).

[4]曾志辉 杜雯.《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9年 (135-170).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题目《“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高中古诗词品读教学研究 》(批准编号:2021YB0936)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评价方式主体性有效策略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价值功能与评价方式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