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家校共育效果的家庭因素分析

2021-11-14 23:26:02周砚邬亚军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家校家长同学

周砚 邬亚军

摘要: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最主要、最直接的教育生活环境,家校关系是因为孩子入学而建立的一种阶段性的特殊关系。家校合作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业发展,本文从家庭角度进行案例分析,剖析影响家校合作的家庭因素。其中家长的错误教育、沟通观念、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目的认识不足等都是制约家校合作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案例

陈某某,男,性格阳光,长相帅气,爱好表演,善于街舞。参加过一些电视台的综艺节目,演过电视剧也拍过广告,成绩也还不错,可谓是学生中的小明星、偶像。但2021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居家隔离,闲在家无所事事,他开始喜欢上了游戏,家长开始很担心,反复在孩子面前唠叨:不要在玩儿;你完全就是被游戏害了;你天天打这个游戏有什么意思?不要再耍手机了,快去看书......一场疫情,家人朝夕相处,孩子与家人不正确的沟通方式导致孩子与家长多次发生争执,不欢而散,亲子关系恶劣。父母感觉自己都快要抑郁了,孩子更是一刻不想在家里呆,想要离家出走,好在疫情慢慢缓解,学校恢复正常的教学工作,孩子回到学校,适当的距离缓解了家庭氛围。孩子最终因为表演特长保送进入高中重点班。但其实问题并没有解决。

進入高中后,孩子进入青春期,越发叛逆,父母越是不让耍手机,自己就偏偏要耍。在家多次因为手机与父母产生争执,情绪难以控制。家长没有办法,只有采用直接断网的方式。学校不准带手机到学校,孩子就偷偷带到学校,先后被老师发现过两次,没收了两个手机。孩子回家就又哭又闹,知道母亲的工作做不通,就找一项不怎么管他的父亲,说手机是同学的,把手机拿回去后就还给同学,父母居然同意了,真找老师将手机拿回去,但并没有与老师说明孩子耍手机的真实情况。然而孩子并没有改正,接着耍。甚至出现了私带手机到校,被发现后拒绝上交的情况,说是父母同意了的。此时父母才开始与老师沟通,家长希望借助老师把手机重新没收。但是有了之前的经历,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他不仅耍自己的手机,还借同学的。有一次因为借同学手机耍的问题,孩子在学校就与父母产生争执。家长非要孩子交出手机,并且说出手机是谁的,要去警告别人不准给陈某某手机,孩子怕出卖同学,重情义,不想同学受牵连,始终不说,不交。气氛很尴尬。好在最终在班主任的协助下,没有越演越烈。但目前看来是解决了,其实手机问题并没有解决,经过这次,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肯定会下降,防御度肯定会增加,后面肯定会越来越难处理......

二、案例分析

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手机几乎是人人都有,陈某某耍手机的问题在很多孩子身上都会发生。学生耍手机主要因素有三。

1.个人因素

在手机上的游戏、小说等吸引自己,觉得有趣,在上面能找到成就感,在学习上没有动力。

2.家庭因素

亲子关系紧张,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疑惑没有办法通过家庭解决,而他网络上班可以解决疑问,网友等可以倾诉烦恼,虽然不一定正确。叛逆期,故意与父母做对,父母天天在耳边唠叨不准玩儿,不准玩儿,我就偏偏要玩儿。案例中的孩子主要是这种情况。

3.社会因素

作为当代年轻人,怎么能不懂得手机呢?这是一种流行趋势,班上同学,身边的朋友都玩,自己不玩感觉与社会脱节。

三、阻碍家校沟通的因素

1.家长的错误教育、沟通观念

部分家长持有错误的教育质量观和成才关,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存在有“孩子为本”向“成绩为本”的偏离。家长更多的关注学习结果而不关注学习过程。而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家长过度关注学习成绩的价值误区,也是的家长在与教师联系时,只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研究显示,家长与教师沟通的重点内容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孩子的在校纪律、行为规范”和“孩子的个性与人际交往”,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孩子的生活习惯”、“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案例中的家长就是典型的例子,陈某某本身是很优秀的学生,但在处理手机问题之前,家长并没有与老师沟通过孩子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在找老师拿回手机时也未与老师说明孩子曾多次在家因手机问题与家长产生冲突,他们认为没到迫不得已没必要说与老师沟通学习无关的事情。以至于情节恶化。如果家长能提前与老师说明孩子情况,让老师更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提前商量好手机的处理问题,管理就会轻松很多。

2.家长对家校合作的目的认识不足

有研究表明,认为与教师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老师解决孩子存在的问题”的家长超过75%,不到20%的儿童家长认为“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是家校合作的首要目的。案例中,家长与老师的沟通,家长几乎每次与老师沟通的目的就是要老师帮忙把孩子的手机收了,希望老师帮他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而真正的家校共育应该是学校为主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丰富学校教育,以促进孩子更好的发展。

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家校合作中,学校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根据制约家校合作的家庭因素,向家长进行宣传,让家长们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家校共育,引导家长看到自己在家校合作中的职责,同时指导其形成良好的家校沟通能力。这样才能为更有效的家校沟通形成保障。

参考文献:

[1]郁琴芳.家校合作中校长与家长的认知差异[J].上海教育科研,2014(5):42-45.

[2]高一然,边玉芳,流动儿童家校合作特点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4(6):54-60.

猜你喜欢
家校家长同学
家校距离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趣味(语文)(2020年11期)2020-06-09 05:32:30
我心中的好家长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家长请吃药Ⅱ
萤火(2016年7期)2016-07-19 08:18:54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人生十六七(2015年2期)2015-02-28 13:08:06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