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囚徒困境”浅析如何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冲突

2021-11-14 07:09:39甘玉洁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8期
关键词:囚徒困境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甘玉洁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正经受着巨大的变化和考验,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碰撞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排斥性。本文从“囚徒困境”这一理论观点阐述如何解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冲突。

关键词:囚徒困境;个人利益;集体利益

每个人都知道,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利益,而社会的发展也是由每个人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每个人也都有为了个人利益争取的权利,然而为什么在明明知道集体利益有益于个人利益,人们却并没有选择合作创造集体利益呢?这就是著名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国兰德公司提出的博弈论模型。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则因不合作而入狱五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两者都判刑两年。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囚徒困境”是两个被捕的囚犯之间的一种博弈,反映出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是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例子。

从集体利益上来看,例子中的互不揭发选择也就是合作才是最优的选择,可是从个人利益角度去考虑,如果对方选择不揭发那么自己可以立刻获释,而对方就算是选择了揭发,那么自己也只坐两年牢,因此揭发也就是不合作得到的个人利益才是最大的。如果每个人都是自利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双方互相揭发,最终每个人坐了两年牢。这个例子表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存在冲突的,那么如果说集体利益是我们希望获得的,怎么样通过个人的选择来取得呢?

西方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性人”假设,假设所谓的理性人就是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为自己取得最大的效用、利润或社会效益的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和政府机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不但有理性,并且是经济人,即能够认识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人。这个假设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个人利益总是优先于集体利益。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我们都从属于某一个社会群体——家庭、朋友、队友、同学和组织等。很少人能完全独立地生存,因此,我们寻找可以依附的群体。当然,并非所有群体都是一样的。虽然没有两个群体是完全一样的,但是群体间仍然存在两个共同点:群体的成员有着某些共同的特质,以及他们都彼此认同对方是群体的一员。那么这也就是说明,没有可能一个人在获得利益的时候不与他人的利益产生互动。而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这些理论否定了传统理性人假设把经济利益作为人的唯一需要的观点,更是认为人类的利他行为是最终利己的手段。用西蒙的话说:“这种利他实际上意味着明智的利己。”那么如何让个人在面对利益选择的时候采取利他行为呢?

首先,要让个人采取利他行为,也就是通过合作的方式取得集体利益,获得合作红利,那么就要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和诱导。也就是说,对有利于获得集体利益的行为给予鼓励支持,对不合作的行为进行惩罚。这就需要一个完全公平公正,有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第三方。然為为了确实能够使有利于集体利益的行为得到奖励,使不合租的行为得到惩罚,对第三方的要求就格外严格。第一,第三方要能够完全的公平公正,对待行为的判断准确,决断不偏颇,不因行为主体的角色随意改变奖惩措施,这就要求了第三方的客观性;第二,第三方应当有足够的经济实力 在惩罚时有足够的权利让被惩罚的一方接受处罚,这就要求了第三方的权威性。因此可以通过国家制定的法律、规章制度或道德规范等等来进行约束要求。

其次,要使不合作的人心生愧疚,降低个人最大利益对他的诱惑,就要靠正确价值观的认同和肯定。也就是说同样的,对合作的人给予精神上的奖励。精神奖励之所以能够影响人的行为,是因为精神奖励符合了人们最高层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通过文化的熏陶、价值观的养成可以帮助人们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使人们在面对利益选择的时候,采取利他行为,获得集体利益。这就需要国家、社会、新闻媒体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使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得到认同,促使人们在利益面前作出恰当的选择。处于社会群体中的人都是存在从众心理的人,也就是说,当群体凝聚力过强或者受到强有力的领导引导和带领时,就会出现群体思维来做决定的现象,而这时,在正确的价值观和宣传下,人们会产生从众心里,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忽略个人利益的得失。

最后,当人们在选择集体利益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利益再分配的情况,而分配环节,则是制约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关键环节。例如在囚徒困境的例子中,如果双方都选择了不揭发,那么是否两个人都坐一年的牢,还是会发生一方坐两年的牢另一方当场释放的状况?如果再分配不平均不平等,在获得集体利益的同时使个人利益受到损失,那么就会使人们对于集体的公平公正失望,从而在面对利益选择的时候放弃合作,那么集体利益就无法获得。

任何集体都是一个求同存异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化生活中,个体与群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个时候,单单靠个体自身的认识与觉悟去做选择是不够的,社会群体更加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和约束。从而使双方共同进步发展。

猜你喜欢
囚徒困境集体利益个人利益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电影文学(2016年23期)2017-02-13 14:42:26
集体主义话语权的重构
道德与文明(2016年4期)2016-12-06 00:34:52
“囚徒困境”在贿赂犯罪审讯中的运用
先占制度的法律探究
关于公共品博弈的文献综述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0:12:41
国家利益与公民利益相互关系浅析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10:02:15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重复博弈现象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13:27:15
漫画哲理
杂文选刊(2014年6期)2014-06-06 03: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