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目前来说,装配式建筑的优点众多,相比于传统的建筑施工方式来说,装配式建筑构件通常都是事先定制好的,因此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来说,其较为节能,节省了建材,建筑施工中对于矿石、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需求量不多,這就大大地避免了材料浪费的现象,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做到这些,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从客户的需求出发,以此为导向,按照一定的施工工艺和规范标准来进行施工环节,从而不断地提升安全管理的水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安全管理;建筑施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1.041
现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十分迅猛,建筑企业的建设规模也随之日益壮大,使得新时期的建筑企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式面临新的挑战。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管理模式,因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工厂化流水线生产作业,能够结合企业内部生产作业流程以及生产作业模式合理统筹和规划各项施工资源,具有节能性与环保性特点,符合国家提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工业化目标和战略要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中。但是,在实际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在未来的建筑工程行业领域内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结合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原理及特点,对其相应的施工管理措施展开了分析研究。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有以下几个优点:(1)保障工程质量。装配式建筑构件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控制其温度、湿度,有利于提高部件质量。(2)减少安全隐患。构件运至施工现场,由专业安装人员按相关组装方法进行安装,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避免了专业施工人员薄弱造成的问题。(3)提高生产效率。在预制工程中,使用统一的模板进行生产,减少了脚手架和模板的使用,特别是在复杂构件的生产中,简化了施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4)节能环保。与传统的现浇木板相比,构件预制过程中所使用的钢板不容易损毁,可以重复使用,既节能又环保,还能降低木材的消耗量。
2、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及管理措施
2.1装配式建筑的安装和施工技术
从实际的装配式建筑结构可以看出,装配式层压板的安装是一个重要的阶段,相关人员需要更加注意这个问题。通常情况下,安装装配式层压板时,必须与工作层保持有效距离,安装过程要根据具体工艺和要求进行。对于这些缺点,工作人员应及时改善操作,以减少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保护层压板,并提高吊板的安装效率。在装配式层压板的实际安装过程中,应将一些临时性的支架直接放置在压板下面的位置上,确保不同支架之间保持有效的间距,在完成所有安装操作时,直接将支架卸下即可。若是施工中存有多层次的安装结构,则应将顶部复合胶合板正确摆放。混凝土固化后,必须对复合板进行强度测试,以将设计强度提高到70%以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装配式建筑物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强度,确保施工环境良好,并保持正常的工程施工即可。
2.2做好规划设计管理优化
为了避免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在规划设计阶段就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一般来说,规划设计包括六个环节,分别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设计评审、概算审计、施工图设计、设计审查。其中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严格进行审计、审查、概算审计等,也就是要严格依据设计单位设计内容,对比实际建设情况,从而分析设计的可行性、经济性与合理性等。在方案设计环节,管理部门要全面了解设计方法、设计内容,对装配式建筑面积、结构类型、装配率等进行详细掌握;初步设计阶段,管理部门需要积极与预制构件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并且允许生产厂家尽早介入,能够与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展开密切合作;概算审计环节中管理部门要对建筑消耗定额进行精准概算设计;施工图设计环节中管理部门要对各项设计内容进行详细说明和了解,同时积极展开专项内容分析讨论会议;在施工图审查阶段,管理部门需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以及行业标准,对装配式建筑技术方案以及各项内容进行审查,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2.3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
装配式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的施工环节和施工工艺复杂,构件运输环境复杂多变,并且各个环节对施工技术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施工细节较多,尤其是随着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规模的逐渐发展,对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凸显,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针对当前我国施工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工程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比较低,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管理的重要性,一味的根据自己的经验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的情况,首先,建筑企业应该采用装配式建筑典型案例提高管理人员的关注度,帮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意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其次,建筑企业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教育;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该不断强化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进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促使其能够做好自己本职岗位的工作,进而促进提升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实际效果,为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顺利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2.4提高施工人员技术
一般来说,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是顺利开展各种施工过程的主体,如图1所示。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往往会受到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施工技术的影响,这就需要相应的施工企业和施工单位提高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通过讲座培训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项先进的施工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之中,因此,管理人员也要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仪器操作的持续、动态培训,从而不断地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在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学术性的培训,还应当结合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工程案例来进行实操训练,丰富施工人员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施工人员的整体能力和施工技术水平,同时在培训结束以后,施工企业要组织专人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估和检查,通过设立奖惩制度来调动工作人员的施工积极性。
2.5外墙节点的防水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技术一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防水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壽命及建筑的使用性能。传统的建筑防水是将外部的水流堵在建筑物外,使水不流进建筑物内,也就是单纯的堵水。而预制装配式建筑存在拼接的接缝,这些节点缝很容易出现渗漏的现象,不能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防水。因此,其防水采用倒水、排水的方法。在设计住宅计时,应将流入住宅内的水经过排水系统,将水流排除在住宅外,避免水流渗透到住宅内。在整个住宅建筑的施工中,PC外墙的接缝最为重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导致材料干缩变形。PC板缝在施工处理前,要进行试验测试。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墙面接缝的密封都要采用高分子密封材料,如PE棒,避免住宅外部的水流进入住宅。在两个墙体间拐角的地方要用密封胶进行防水处理,用干性无收缩的水泥浆对墙体的现浇结构间的缝隙进行封堵,最大程度地避免水流进入住宅的内部。
2.6将质量检测结果形成纸质资料和影像文件
质量检测结果要进行储存和归档,一般来说,质量检测数据会以纸质资料形态或者影像文件、电子报告等形式储存,这样可以对重要数据进行多重保护,确保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安全性,避免重要数据丢失。另外,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要根据质量检测报告进行复核,一旦发现问题,找到成因,从而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避免工程延期,保障工程质量。另外,装配式构件生产、运输、施工、验收的各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质量检测要贯穿于每个环节之中,监督人员要针对构件尺寸、类型、强度等参数信息进行详细复核,这样更加便于日后施工,也便于日后质量检测与信息核对。总之,质量检测结果要详细记录,确保数据完整、准确,这样才能够为日后质量检测与工程施工提供更加可靠、有力的数据支持。
2.7制定规范标准,完善后期工作
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工程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能够帮助实现施工现场各项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极大的减少了施工资源的浪费,能够帮助施工企业节省施工成本;与此同时,采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式对于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缺乏完善的具体化制度来约束各项施工行为,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制定统一规范的建筑标准,同时在建筑的各个阶段配备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具体的施工环节及时对管理的各项工作做好记录,能够为建筑工程的管理累计经验,促进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家逐步重视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情况。为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效益,需要明确其基本特质,了解其节能性以及美观性,使其不断地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效率,减少建筑中存有的问题,增强建筑安装的质量,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此,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重视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实效,增强国内建筑工程施工水准。
参考文献:
[1]刘锦铖,陈清锋,赵权威.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0,18(4):130-134.
[2]吴俊峰.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0):197-198.
[3]张超.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及管理措施[J].陶瓷,2020(9):17-18.
作者简介:
赵坤鹏(1981-),男,汉族,籍贯:山东省青岛市,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