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中“老”公园的改造

2021-11-14 14:49陆正扬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恢复提升问题

陆正扬

【摘要]上海绿化建设日新月异,相形之下,不少市区中的老公园已显得有些破败,市民对改造老公园的呼声日渐高涨。对老公园进行改造,如何将不改变总体格调和布局,通过局部调整进一步凸显公园特色,恢复公园历史文化,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就成为老公园改造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老公园改造;问题;保留、恢复、提升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1.008

现在上海很多的老公园,大都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目前公园的样子与建园时已有很大的不同,公园原有的布局、景观、植物配置等方面经过多次公园改造活动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人们已不仅仅满足物质上的享受,注重健康、亲近自然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从而使公园游人数量成倍的增加,使得公园始终处于超负荷的运营状态中。但同时公园相配套的设施日显陈旧老化、绿化景观破坏严重、各项服务性功能缺损、人们的活动场地不够等矛盾日益凸现。尤其是在公园免费开放以及夜公园开放后,公园的承受能力越发显得力不从心,由此产生的问题也进一步显现出来。无论对于公园的管理者也好,还是市民也好都带来的诸多的问题。

1、“老”公园的现状

1.1功能布局上

上海很多的老公园当初建园时,因为海派元素的多元化公园设计的风格或是江南传统园林式风格、或是欧洲的庭院风格等进行规划建造的,游园的方式以欣赏、浏览、休息等为主。但时至今日,人们来公园的目的不仅要有一个良好环境,同时也希望公园是一个提供活动、休闲、锻炼、集会的場所。公园周边居民都有经常去公园活动的习惯,部分老年人在公园的活动频率在每天一次以上,他们大都以健身聚会、休闲散步、亲子游玩为主。而许多公园由于建园秉承传统的设计手法,追求景观的整体性和观赏性,公园内的绿化空间与游人活动的空间界限不明,造成部分游人为了健身等活动的需要进入原有绿化范围导致绿化植被的破坏,部分区域土壤板结。

1.2基础设施上

上海的老公园大都建于上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甚至更早,公园原有的建筑小品基础设施历经了时间的冲刷后,老化和破损的问题十分突出。有些建筑小品、游乐服务设施等设施服务性功能落后,形同虚设,多数已经不敷所需;无障碍设施不完善,便民服务的设施不到位;部分设施破损偶有硬物外露,存在安全上的隐患;某些游艺设施处于闲置状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部分人群集中地区,设施破坏现象普遍。这些问题都与游人密切相关,都对人们游园时带来不便。

1.3规划设计上

老公园改造因涉及到场地、经费、时间等原因,虽进行了多次改造与整修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的指导,造成每次改造都成为一个独立的工程进行,彼此之间没有联系,对公园的整体布局与景观产生影响。园内的一些道路、地坪、侧石的色彩,材质均不统一;园内建筑分布较为凌乱,局部设施的布局位置不够合理;新建的指路牌、座椅等设置不够合理;局部设施的布局位置不够合理;对公园整体的格局来说,显得凌乱无序、无整体格局而言。

1.4植物群落上

公园的植物群落上原本应以观赏型、生态型等功能为主,但在一些建园时间较长的公园中现有的乔木生长高大挺拔,且十分茂密从而影响了中下木的正常生长;同时中下木生长相对拥挤,植株间间距不够,生长空间有限;草坪及地被植物不足,加之人为因素影响部分绿地存在空秃,土壤板结的现象严重。植物群落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比较严重;植物生态位相似,营养空间竞争激烈,影响了植物群落的健康和稳定;不能充分发挥单位面积上应有的群落生态效益。整体绿化景观绿量有余而特色不足、植物群落缺乏层次与季相变化部明显、有些公园内的主要景观绿化缺乏梳理,部分绿化景观存在退化的现象。

2、老公园改造的探索

2.1改造的原则。由于老公园规划建园的时间很长,许多公园自身具有悠久的历史。所以老公园规划改建应以“保留、恢复、提升”为原则,保留原有风格,通过对园内局部调整凸现公园特色;恢复部分退化或消失的景观风貌,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景观特色,增加公园休闲、健身等功能,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因此,老公园改造工程是在不改变公园的总体规划及空间布局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改造,是对园内部分景观进行重新梳理和完善的一个过程。

2.2改造实施措施

(1)建筑设施

目前,老公园内的部分建筑是在公园的多次改建过程中逐步建立形成的,这些设施建成时间不一,在园内的分布位置比较混乱,布局的随意性较大。同时,许多设施的功能丧失、陈旧老化现象严重。部分游乐设施使用频率低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情况现象普遍。同时一些具有公园历史文化的特色设施,部分已经消失或破旧老化情况严重。所以在公园进行整体改造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公园内具有一定历史的原有标志、特色性建筑应考虑予以整体保留,其余建筑外观装饰形成建筑的统一风格,绝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因此,对于建筑的外观改造也是增强整个公园的园林风格定位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筑色彩、外观、构件等的统一,可以强化整个公园的园林风格,也能使整个公园的建筑得到统一。可保留恢复原有主体建筑,减少设施数量,完善部分设施功能。对公园内部分建筑如亭、廊、桥等供游人休息的设施以及茶室、餐厅、展览场所等服务性设施予以保留,以及部分暂时闲置的设施等,重新进行全面的改造,完善其各项功能,使外观其焕然一新,恢复原有的面貌与功能。在满足广大游客所需同时也可在改善公园景观的前提下,为公园创造一定的经济收入。对部分建筑设施进行重建或改建,特别像一些公园内的儿童乐园及游戏区域,保留厕所、售票亭等必要设施,拆除大部分陈旧的设施,对游乐园内设施进行重组优化,拆除部分已不再使用或使用频率低的设施,引进新的游乐项目,可新增篮球场、羽毛场等新的活动设施,既满足了人们活动的需要,又增加了人们聚集活动的空间,减少绿化被破坏的现象出现。取消部分建筑设施,扩大原有空间面积,并将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变为公园内一个新的景点,供人浏览和嬉戏。

(2)园路及地坪

对公园的道路系统及地坪区域进行改造可遵循限定游人活动的范围、保护绿化范围内的植物生长;统一公园内的景观为目的。园路是公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引导人流,疏导交通,并且将有限的绿地空间划分成了不同形状、大小、功能的一系列空间的作用。而老公园内的道路系统经过多次的公园改扩建工程,原有的园路布局已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是组织结构的不合理,园内主次道路不明显;园路的材质、形式、颜色等的不同;部分园路老旧情况严重等问题,都对景观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从园内的道路系统进行重新规划入手,对主、次道路进行明显的分隔,恢复原有主干道并在此基础上铺设透水沥青材料,两侧安装侧石,使人们游园时有一定的导向性。对于次干道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材质,用整体面层材料及石材进行铺设,做到与局部景观统一,与整个景观呼应,提高园路本身的观赏性。在部分绿化区域内根据游人经常活动行走的路线,用石材铺设简易的园路,既方便游人的行走,引导人们行走的路线,避免对绿地范围内苗木的破坏。地坪方面,调整部分绿化区域,对于原绿化植被破坏较为频繁的地段,根据实际的情况保留绿化骨架树种,并对下木进行系统的调整迁移部分生长不良的苗木,其余地段铺设耐踩踏的渗水材料进行铺设处理,将其变为新的活动场以增加游人的活动范围。新增扩大活动区域,将一些已不符合现在公园的功能需要的场地如溜冰场、废弃动物宅舍场地等,用統一的整体面层进行铺设,使之成为又一个新的人们聚集、活动的场地,以缓解人们的活动的需求。而地坪区域的改造主要集中在地坪材质、颜色等改造处理上,在不同的区域内,用不同的材质的地面铺装物进行划分,如游乐场、活动场区等可采用同种地坪材质给予游人明确的提示,以区分各活动功能区域。此外,地坪区域进行改造时,在与绿地交接处采用低矮灌木满种或以栏杆分隔等手段,进行区分以保证地坪周边的绿地范围内不会受到破坏。

(3)绿化篇

公园的绿化改造要与公园改造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相结合,使绿化景观的规划布局、植物景观设计与公园总体规划中的景点设计、建筑布局及环境要求相协调,形成具有优美的景观和健全的生态功能,满足游人游憩观赏要求的公园植物群落。合理利用公园内现有的常绿乔灌木,以及其它较有观赏价值的树木;成片林相改造与重点植物配植相协调;丰富园林植物种类,增加花境、花坛等花卉景观的数量和面积,并适当配植具有本土特色的乡土树种,营造一园一景、移步换景、四季观景的公园绿化特色。对现有绿地内的植物群落结构的进行调整,根据立地生长环境、景观面貌、植物群落设计要求,修剪、移植或疏植;对原有乔木林进行有效的疏枝透光,改善林下光照条件,补充景观效果较为突出的乔灌木。在公园各景点、出入口和主要园路,进行绿化配植,营造公园这些重点地段景观效果突出的园林植物景观。加强主干道及主要活动区域周边的灌木改造,补充观赏价值高的树种或采用花灌木密集形成绿化隔离,限定人的活动范围、增加绿视率。重要的景点可以以大量的造型景观树种加以配植,重新梳理灌木、地被的层次,形成重点的绿化景点,从而提升公园内的绿化景观面貌。宏观考虑总体绿化格局,归拢植物特色,通过一种或几种花灌木成片种植形成不同的春花景观区或秋色景观区域等形成各种特色林。针对公园建筑绿化配置,以现有建筑周边树木为绿化背景,进行重新进行植物配植设计,使绿化景观更好地衬托主体建筑,形成风景建筑和园林植物相结合的优美风景构图。通过以上措施,营造、培育各具特征的结构较为完整的植物群落,布局在公园内不同地段,形成公园的季相色彩分明、林相配置合理,具有稳定生态结构和良好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为公园的游人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4)水体篇

水作为我们生活环境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系统中起着增加视觉空间和改善周边小气候的作用,因此,公园中水被广泛的引用,但由于一些公园内的泻水排洪的调水装置失去或无法达到其应有的功能时,使公园内现有水体变为“死”水,水应有的生态功能在消失。这时我们可以考虑增加二级驳岸,增加水生植物栽植面积,强化水体的自净能力,补充水景效果,丰富驳岸景观;修复假山瀑布或调水装置,增加整个的水体流动,形成活水效应,将水体从“死水”变为“活水”。同时某些公园的河岸线以块石或其他石块堆砌。整片驳岸的堆砌显得杂乱、缺乏变化,河岸线缺乏变化显得单调。可运用黄石、湖石的局部堆砌打破原有单调的河岸线,使河岸线富于变化打破原有单调的河岸线。改造中块石的堆砌在于大小、主次之分在重点视觉景观处(包括游船在湖面观赏及亲水平台观赏)强调突出河岸线的变化,就可以在不改造大部分驳岸的前提下使整条河岸线曲折变化,由此增强整个公园的景致。

结语:

城市中许多“老”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精神文明生活的重要载体。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我国城市中的许多公园由于设施陈旧、布局杂乱等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产生了“综合性老化”的现象。随着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型城市公园的建设以及审美标准和方式的变化,我国城市综合性公园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达到公园的传统景观与现代城市生活需求之间的平衡,充分挖掘城市综合性公园的潜力,使之重新焕发活力。

参考文献:

[1]胡长龙主编,园林规划设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9.

[3]田学哲主编,建筑初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4]植物生态学.上海市园林学校主编.

[5]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1997修正).

[6]公园设计规范.

(本文作者单位为上海杨浦园林绿化建设养护有限责任公司,上海 ,200093)

猜你喜欢
恢复提升问题
利用存储系统恢复服务器系统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