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如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质量,加速创新进程,文章主要针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共享经济发展问题的成因、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策略三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问题与策略
共享经济是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中闲散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进一步转变了以往的供给关系,使其在不断的发展中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但是从目前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参与者行为约束可控程度不足、共享资源地域分布广泛,难以有效管理以及参与者、平台机会主义频发等。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要进一步落实好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优化措施,不断提高工作展开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管理创新。
一、共享经济的发展与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共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仍面临着很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解决。共享经济是新时代的产物,是缺乏管理经验和运行经验的。对此,问题也主要出现在管理工作和运行工作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参与者行为约束可控程度不足
一般认为,在共享经济中,贡献资源的供需双方是基于市场契约和信用体系来展开的。在共享经济中,供需双方的参与者有着十分庞大的数量,往往很难出现供需双方的再次交易情况。对此,在单次交易的基础上,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便很难对双方的行为进行规范。以网约车为例,目前网约车的机制是平台派单。但是在过往的机制中,出现了很多供需双方自行接单的情况,或者是不法分子选择特定客户的情况。同时,从共享经济的交易来看,即便出现了违约,所要支付的违约成本也比较低,这样一种不具备威慑力的惩罚,往往很难达到约束作用从而导致了部分人破坏平台规则的问题。由此可见,在共享经济发展中,如果不能够形成完善的约束机制,便很难实现共享经济的长期发展。
(二)共享资源地域分布广泛,难以有效管理
共享经济是建立在共享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经济活动,是由资源的提供方来提供给使用方的一种经济活动,是更便利的一种经济活动方式。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仍然存在很大问题。从我国共享单车的发展来看,在共享单车出现后,切实提高了人民的出行便利程度,也降低了人们的日常短途出行成本。但是在共享单车的运行中,也存在着严重的数量问题和管理问题,也使得很多企业盲目增加共享单车的数量,再加之对共享单车管理的不到位,使其出现了大量占用道路的现象。目前,针对这一问题,很多管理部门也提高了关注度,开始对共享单车的他投放数量进行控制。
此外,在共享单车的投放中,也存在着未成人使用安全的问题。除了共享单车,目前也出现了共享汽车,但是共享汽车在占用公共车位上的问题则要更加严重。尤其是在一些一二线城市中,交通问题和车位问题原本就是主要问题,基于此很多共享汽车只能够投放在非核心区域,那么这又导致了共享汽车的使用矛盾。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都体现出了管理工作的困难。
(三)参与者、平台机会主义频发
从我国目前法律和行政管辖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明显的地域色彩。对此,作为互联网经济发展下的产物,共享经济本身也体现出了十分明显的互联网色彩,在此基础上便限制了地域对其的管理,这也造成了一般的法律法规往往很难保证对共享经济的适用性的。同时,受到法律法规约束不完善的限制,很多参与者和平台也存在机会主义频发问题,尚未对此形成有效的约束。
此外,从我国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来看,在共享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中,往往模糊了共享资源的雇佣关系,尤其是体现在社会保险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共享资源的提供者,其实是很难准确对自身定位的,无法清晰地判定自己,也造成了很多工作人员无法形成对自身工作的认同。同时,在共享单车的使用中,其押金问题在解决上也存在很大问题,这也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
二、共享经济发展问题的成因
首先,从共享经济的管理对象来看,是與传统的产业存在很大区别的,在传统经济下的市场契约与科层制度区分上要更加模糊。在共享经济中,无论是共享经济的需求方,还是共享经济的服务方,其参数人数都十分巨大、并且分布上也十分广泛,使很多共享经济平台收到传统观念思维的束缚,往往投入很少的管理资源。虽然针对这一问题,在大数据的体系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公共良好秩序的形成仍然十分缓慢,还需要进一步加速管理方法和管理体系的创新。
其次,在共享经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往往涉及到很多地域,也存在着跨地域的限制。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与传统的商业模式是存在明显区别的,在共享经济的模式下,具有十分显著的互联网特点。这一模式下,并非是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收取费用而获利,而是通过几乎免费的方式来获取用户,这也是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获取客户资源的主要原因。
最后,从我国当前共享经济的企业来看,在共享经济企业针对共享经济参与者进行管理活动时,往往是按照参与者的评价来进行评判的。因此,及时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问题,或者是突发性问题,也很难保证及时解决。同时,在共享经济的经营中,也存在十分明显的地域属性,包括市场的获取,也需要跨越很大的地域和范围,要保证能够具有更多的参与者。基于此,也造成了共享经济在发展中很难面对突发问题的弊端。
三、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策略
(一)引入网络治理机制,强化对共享经济参与者的管理约束
共享经济企业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全新的组织形式。过程中,通过对共享经济的参与者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于传统经济,共享经济的参与者要明显区别于以往的市场契约机制。对此,通过网络治理机制的引入,在网络组织形式下是能够更好地实现参与者的共同目标的,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参与者的利益。一般认为,每一个参与者在共享经济中都有着属于自身的价值取向,并且共享经济也能够保证每一个成员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网络组织形式,更符合共享经济的特征,更有利于在个人利益多元化的基础上,实现利益的并存和利益的实现,同时结合网络治理机制去解决更多共享经济问题。一般认为,网络治理机制应用于共享经济企业的过程中,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宏观机制和微观机制。而网络治理机制在这两大类的基础上,便能够更好地实现共享经济发展和管理的创新。
(二)完善共享经济参与者的线上管理模式,加强共享资源化的管理
一般认为,共享经济本身属于一种共享资源的服务提供,以此来帮助大众获取到更为廉价的商品,满足大众的利益。而在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利益,主要是通过对管理成本的降低来实现的。但是管理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共享资源的使用人员能够放任自身的行为,还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共享资源的管理和监督,要针对使用者的行为进行适地奖励和惩罚。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参与者违规行为的制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纳入公民的个人征信体系,将个人征信与之融合,引入奖罚机制,要弥补单一性惩罚约束力不够的问题。如,可以将共享资源的使用纳入到使用者的芝麻信用评分体系中,如果使用者在使用中没有遵守约定,便会降低其信用分,对其部分行为进行限制。
(三)优化共享经济发展与管理中的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人才是经济社会、企业得以发展的关键,只有真正实现了人才的投入,才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建设。就共享经济而言,人才的投入同样至关重要,要通过人才建設来实现经济建设,实现发展创新。对此,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关注度,完善人才储备,加速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首先,在人员招聘环节,要对人员进行考核,待人员通过考核后,方可正式进入岗位。同时,也要做好与各大高校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教育资源,打造校企合作模式,助力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人才供给渠道,丰富人才路径,保证人才供给的持续性。其次,相关部门要加大现有的培训工作。针对共享经济发展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化学习,并定期开展交流,及时分享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解决措施。同时,还可聘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向人员传授专业知识,并举例实际案例,针对案例进行分析。不仅仅要提高人员的知识储备,也要提高人员的实践能力。此外,针对我国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人员培训教育中,也要做好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的融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提高人员培训教育的灵活性。相关部门可成立专门的公众号,定期向人员推送相关文章,让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同时开放评论功能,对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最后,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并连带奖罚措施,形成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一方面,要对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约束,另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人才角度出发,不断推动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中,还需要进一步关注自身存在问题,加速问题的处理。包括对共享资源的管理,对约束机制的引进,对人才的培养和投入等。从近些年的发展来看,共享经济已然成为了一种全新的时代产物,在挑战传统经济的基础上,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指明了一条全新的方向。在共享经济下,资源的利用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使多方都能够在共享经济体制下获取到自身所需要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杨帅.共享经济类型、要素与影响:文献研究的视角[J].产业经济评论,2016,13(02):35-45.
[2]盖宏伟,郭诚诚,佟林杰.共享经济发展中政府监管困境与策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8,216(02):132-135.
[3]温振洋.SOLOMO新兴模式下顾客管理体系建设探讨——基于共享经济视角[J].商业时代,2019(01):47-49.
[4] 闫丽娟.管理“互联网+”时代下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首席财务官,2019,15(09):119-120.
[5]高丽琼.共享经济发展背景下“网约房”的治安管理对策探析[J].上海公安学院学报,2020(01):90-96.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