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雨
上世纪80年代,在湘南农村拜年走亲戚流行送腊肉和糍粑。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烟熏腊肉和糍粑,自家吃得比较节省,要省下来一些留到正月里走亲戚拜年送礼用。特别是城里的亲戚,因为条件受限,不可能制作腊肉和糍粑,所以将农村亲戚送来的臘肉和糍粑当贵重礼品来看待。但是,我家一位在县城的远房亲戚却叫我父母来拜年时不再送腊肉和糍粑,只送晒干的稻草。
稻草在农村极为普通,到处都有,水稻收割之后,村庄便是稻草的世界:空旷的田野、晒谷坪、房前屋后蹲着一座座草垛,灶膛里燃烧着稻草,牛栏里铺着稻草,就连我们睡的床也铺上了还散发着泥土味的稻草……可以说,稻草在乡下人看来是最普通的卑微之物,随便拿,随便践踏,随便烧,民间有“命贱如稻草”之自嘲。但是,我家这位吃“国家粮”的远房亲戚将稻草视为春节礼品,主动向我父母“索要”。
1980年9月,我从农村中学转学到县一中读初一,是母亲托她在县教育局当科长的远房亲戚帮的忙。远房亲戚是母亲同村且同宗族的,按辈分母亲管他叫叔叔。为感恩他的帮忙,第二年春季开学,父母除了挑着我因住宿要交给学校的大米和行李外,还挑着腊肉、糍粑等土特产,翻山越岭上20多公里外的县城,在送我上学的同时,专程给他拜年。可是,第三年春季开学给他拜年时,腊肉、糍粑换成了两大捆干稻草。我纳闷地问母亲:“怎么稻草也当春节礼品送?”母亲笑着回答:“你叔外公去年跟我说,腊肉、糍粑就不要送了,家里多,吃不完,要送就送两床稻草来。”
原来,叔外公是想用晒干的稻草作床垫。在我们村,家家都用稻草作床垫,在木板床上铺上厚厚的蓬松的稻草,再铺上棉絮和干净的床单,稻草床就铺好了。我是睡着稻草床长大的,对稻草床的好处也许是因为习惯了而浑然不觉,反而感觉出了稻草床的一些不好:比如睡久了,稻草被压得板结,睡上去就感觉硬邦邦的;比如个别不安分的稻草会冷不丁地从棉絮下面跑到床单上面,睡上去既硌人又痒痒;比如被睡久了的稻草还会散发着陈腐的味道,如果遇上潮湿的梅雨季节,稻草更会散发出一股霉味,让人难以入睡。最麻烦的是,遇上孩子尿床,第二天要将整床的稻草更换掉,如果只换掉尿湿那些,睡在床上还是能闻到尿臊味。有一年冬天太冷,三弟夜里尿了床,第二天母亲将新的稻草换上,但是三弟竟然再接再厉,第三天尿了床。家里人口多,有好几张床,备用铺床的稻草也不多,所以母亲这次只将湿的部分更换了一下。就这样,我与两个弟在还存有尿臊味的稻草床上睡觉,直到到第二年夏天第一季稻收获后有了稻草,才结束鼻子的委屈。
而城里人睡的棕垫床就不一样,去年第一次随父母到叔外公家就睡过这样的床,甚是好睡,不硌人,也好闻,完全没有霉味。叔外公怎么不愿睡棕垫床而要换成稻草床?难道是城里人图新鲜?
母亲似乎看出了一脸的疑问,告诉我,叔外公是在农村睡稻草床长大的,十多年前还到我们村下过乡,在我们家吃住过一小段日子,睡过稻草床。我明白了,叔外公原来对稻草床情有独钟。
我想起暑假“双抢”一忙完,母亲就将晒谷坪打扫得干干净净,将挑回来的一捆捆稻草解开,捡出那些又长又壮实的稻草,撒在地上,均匀地铺开。此时太阳越升越高,温暖的阳光洒在稻草上,散发出一股谷禾的芳香,沁人心脾。待到太阳落山,母亲用连枷将晒干的稻草一遍一遍拍打,使稻草干净又松软。母亲将干稻草卷起来捆成两捆,每一捆大概五公斤,她将它们挑回家。我以为是给我们床上那些已被睡得僵硬的稻草换新,母亲却将它们堆放在木楼二楼阳台上存起来,原来是要送给叔外公的。
元宵节后开学前一天,父亲挑着那两捆早稻稻草,母亲挑着大米与我一起到了叔外公家。叔外公见到稻草眉开眼笑,叫叔外婆马上给两张床铺上,母亲协助叔外婆将两床棕垫撤下来,将稻草在床上码整齐,再铺上棉被和干净的床单,棕垫床就变成了稻草床。
我问叔外公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想睡回稻草床,他乐呵呵地说:“稻草床好处多啊,冬暖夏凉,透气性好啊,而且柔软舒适,最重要的是睡觉前能闻到稻香味,睡得香啦!”
稻草床真有叔外公说的那么好吗?晚上我与父亲睡在其中一张稻草床上,我一边想起叔外公白天说的话,一边趴着悄悄地将枕头挪开,捲起床单和棉被边沿,将脸埋在稻草里,静静地闻。一股稻香沁人心脾,再深深地吸一口气,心醉神迷,浑身通透——我仿佛置身于丰收的田野,被稻香包围着,被灿烂的阳光包围着,被暖意融融的季节包围着……
第二天吃早餐时,叔外公感叹地说:“昨晚是他十多年来睡得最香的一个晚上。”叔外婆附和道:“是啊,是啊,他昨晚睡得很沉……”
就冲叔外公这句话,父母每年春节都会送稻草来,直到我高中毕业。
我后来离开家乡到了城里工作并且成了家,睡上了席梦思,睡久了感觉还是没有家乡的稻草床舒服,开始怀念稻草床,一有时间和机会就赶回老家,在稻草床上睡上几晚。
我终于明白叔外公对稻草床的情怀:从农村出来的人,生于稻草床,长于稻草床,稻草床就是他人生的摇篮,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忘记,都想重温一下。
责任编辑:李梓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