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研究,提炼总结出水族剪纸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现代教育价值,即生态观教育价值、生命观教育价值、劳动观教育价值、形象思维教育价值。然后结合其教育价值内涵提出了水族剪纸融入黔南州小学美术课堂,进行水族剪纸主题课堂内容开发、水族剪纸欣赏课堂开发、水族剪纸探索课堂开发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水族剪纸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7-083-03
【本文著录格式】刘志勇.黔南州小学美术课堂水族剪纸的开发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1,9(17):83-85.
基金项目:黔南州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传统民间艺术在黔南州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以水族剪纸为例”(编号:2018A03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关于水族剪纸
水族自称为“睢”,汉译为“水”,学界认为水族先民由南方百越中“骆越”一支发展而来,古时在战乱中逐步迁徙至广西河池地区、贵州南部及云南东部富源县一带。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约有41.18万人,其主要集中于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县、都匀奉和水族乡。历史进程中水族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系统,具有古老的民族文字,水书先生代代相传为水族婚丧嫁娶、农事生产、房屋营造等占卜凶吉的水书,纪事历法“水历”和众多的特色民族节庆习俗等。水族信鬼神,信奉泛神的原始宗教和多图腾崇拜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服饰、马尾绣、银饰、水族剪纸等多民族艺术门类。
(一)水族服饰中的剪纸
水族爱美,其衣物、鞋、帽等生活物资中都有丰富的刺绣装饰。在水族服饰中领边、袖口、衣边、裤口、鞋面,妇女的围腰、孩童的背带等处通常会有大量刺绣图案装饰。已婚青年妇女服饰中刺绣装饰尤为丰富,未婚和老年女性服饰则只做部分点缀。妇女在服饰中刺绣纹饰时为了快速高效一般会自己裁剪或购买剪纸图样作为刺绣模板,把剪纸贴于需要刺绣的部位,直接依照剪纸纹样进行刺绣。其次在水族日常生活中,被单、被面等大面积织物的印染工序中也会使用到刮涂防染剂的牛皮纸图案剪纸模板。与北方剪纸喜作为家居装饰物如窗花、灯彩不同,传统水族日常生活中的剪纸更多是刺绣或染织的一种图形辅助工具。
(二)水族礼仪中的剪纸
水族是个节日众多的民族,全年有大小节日约二十余个,除中国传统节日外还有本民族许多独特节日。如2016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水族端节,被称为世界上历时最长的节日,节日从每年的阳历八月到十月,约五十余天,是水族最为热闹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每逢端节,水族人们不管身处何地都会赶回村寨祭祀先祖、办赛马、敲铜鼓、宴宾客。每年水历四月丑日则是水族的“苏宁喜节”,又叫“娘娘节”是为水族妇女幼儿护佑祈福的节日。传说这天是“生母娘娘”给人间送子嗣的日子,人们会剪彩色纸人“拉手娃娃”贴于祭桌的墙头,插缠纸须的竹条并供奉祭品,祭祀“生母娘娘”以保佑家中妇幼平安,家庭兴旺。
(三)水族葬礼中的剪纸
纸自汉代发明以来,大规模生产和普遍使用,使之成为价廉易得的材料,纸明器应运而生[1]。剪纸作为陪葬物品则最迟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1967年在新疆高昌遗址——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挖掘出五幅剪纸陪葬品,也是迄今所发现的最早剪纸作品。纸明器价格低廉制作方便在各民族得到推广。在水族丧葬仪式中也使用多种剪纸明器物品,传达生者对逝者的缅怀和悼念。在葬礼中丧家长子购置的香亭是逝者升天后的居所,摆放的素席以供奉逝者升天后享用,外家亲朋则会送白色孝伞、彩色孝伞、万山钱等。
(四)走入当代的水族艺术剪纸
在水族村落中一些剪紙能手看到刺绣纸样的市场需求,她们开始从事单纯的剪纸模板剪制和售卖,成为独立的剪纸手艺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申报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剪纸手艺人随着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主动去挑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她们在受到传统水族剪纸造型和审美滋养的同时也有意识的去突破束缚,在剪纸中更多的加入自己的生活感悟,把对生活的体验转化成新的艺术品。与传统水族剪纸比内容表达更多样,题材更宽泛。进入当代的水族艺术剪纸,摆脱了作为衣物、鞋帽刺绣、被单印染底样的附属品属性,成为独立的装饰艺术品。很多优秀作品在国家工艺美术类大展中屡获大奖,给手艺人带来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认同。
二、水族剪纸的美术课程教育价值内涵挖掘
水族是神秘的民族,他们对待周遭的自然环境、动植物、未知神明的态度有着本民族独特的见解。水族妇女在剪纸创作时不但受到她们生活阅历、自我审美的影响,同时也是民族性格、意识、文化内涵和生活态度的潜意识映照。水族剪纸是生活的活态艺术,挖掘水族剪纸的现代积极意义,特别是剪纸中的教育价值内涵既能促进当地美术教育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剪纸的传承。
(一)水族剪纸中的生态观教育价值
水族先民很早就掌握了生态种植方法,“鱼稻共生”的山地稻作模式是他们对古老农耕文明智慧的探索创造。贵州曾出土汉代时期墓葬“水田池塘模型明器”,可以明晰的看到田渠沟塘的造型和鱼游曳于禾间景象。水族人民敬畏自然,顺应自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水族村寨将环境保护公约刻于石板立于寨子显要位子,告诫全寨成员共同遵守。水族歌谣《造五谷》里有这样的句子:“护松杉,只砍杂木,留果树,除去荆棘。大棵树,抬回家用,小根木,留在地里。”[2]这很好反映了水族人民合理利用和开采自然,不过度索取竭泽而渔的生态理念。水族人民对森林的态度不只是看重其经济和生态价值,还有更深层次的情感价值,村里每个寨子都有保寨树,小孩生下来如果体弱多病,就认树菩萨作保爷。[3]认为树木可以保佑小孩健康成长。这些朴素的自然生态观正深刻的影响到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剪纸中常出现动物、植物、人物的异质同构图形,无不体现水族自然和谐朴素的自然生态观。
(二)水族剪纸中的生命观教育价值
面对生命的渺小,人类对自然现象和某些动物非凡的繁衍能力产生原始生殖崇拜,如蛙、鱼等动物在很多民族图腾中出现。水族对鱼有着独特的情感,族人希冀能有鱼旺盛的繁衍能力,让族群得以连绵不断。今天在水族剪纸、刺绣、印染中可以感受到鱼是其最为重要和喜好展示的图案。水族人们依水而居,具有悠久的沿河捕鱼、稻田养殖历史。鱼既是水族的重要食物也是祭祀祖先中重要的祭品,是与祖先沟通的桥梁。鱼还曾托起洪水中藏在葫芦里避难的水族祖先,也是水族的救命恩人。
水族信仰泛神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对生命的态度在古歌、民间文学中也多有体现,正如《苗族古歌》中认为蝴蝶妈妈是苗族的人祖,蝴蝶妈妈与水泡游方生下12个蛋,孵化出姜央、雷公、龙、牛蛇等12个兄弟。水族也有关于蝴蝶救护干渴中水族母子的传说。水族民间文学关于生命的来源是牙娲被风神化雨浇淋而生下12个仙蛋孵化出了人、雷、龙、虎等生命体,也有说是牙娲剪小纸人放在木箱中造人。[4]在苗族和水族传说中人、牛、蛇等生命的始源都是由人祖孕育而来,其生命同源的思想,反映了水族关于人和动物平等的朴素生命观。
(三)水族剪纸中的劳动观教育价值
水族先民山区生存条件艰苦,旧时对自然认识不足,劳动力低下,在强大的自然力量前人显得异常渺小。在水族剪纸中出现的牛、老虎、狮子等代表强大力量的动物,有着人首的龙、长着翅膀的人等具有超越人力的题材,表现出水族强烈的力量崇拜。牛是水族农业生产中最为重要的劳动要素,强壮而勤劳,人们希望自己也有这种力量来对抗自然改变自然,提高劳动能力,改善生活,表达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中水族妇女则勤劳坚忍,农忙时田间劳作,闲暇就居家纺布、剪纸、刺绣,人们劳作的场景经常出现在水族剪纸画面中。
(四)水族剪纸中的形象思维教育价值
旧时水族村落妇女受教育程度低,主要接受的是传统家庭式教育。女性在十一二岁时便开始跟随家族邻里女性长辈们学习剪纸、刺绣、纺织等生活技艺。这种家庭化的传承方式也较好的保护了民族技艺的原生态。在剪纸中造型内容和思维方式都较好的保存着原生态意味和直觉的形象思维。水族剪纸造型质朴、剪纸题材除了水族传统中的题材,妇女们也会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场景进行创作,是对自身所看所想的形象表达,充满生活趣味。近乎原始艺术造型的直观形象思维方法也契合了孩童对外界直觉的形象艺术表达方式。
三、小学美术课堂中水族剪纸内容的开发
黔南州小学美术课堂水族剪纸课程内容的研发,要在充分挖掘水族剪纸民族文化资源现代教育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主流价值观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塑造正确价值观念。剪纸课堂内容教学还可与其他科目知识联结,如与思想品德科目、劳动科目、自然科目等课程知识点联结,提升和延展小学美术课程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一)水族剪纸主题课堂内容开发
自然主题剪纸课堂:在自然主题教学中着重收集水族剪纸中涉及的花、草、树、木等植物作品进行讲解与内涵分析。让学生通过剪纸辨识植物种类、特征及与生活的关系,理性的认识自然环境中花草树木及生活中的农作物等。继而引申出水族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与环境友好相处的内涵,对自然的态度,朴实的生态观。课堂还可延展出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把水族剪纸自然主题融入到弘大的更具时代特色的环境中去讲解,让学生理解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也可以很时尚,并具有新时代新价值。
动物主题剪纸课堂:收集水族剪纸中涉及的动物主题图案,如蝴蝶、虫、鱼、鸟、牛、龙、马等图案。通过动物剪纸的讲解和实操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动物。结合课堂内容去真实生活情境中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体态特征等,从而更好的进行剪纸创作。也可引申出关爱动物的主题剪纸,自由的表达所喜欢的小动物剪纸内容等。
民俗主题剪纸课堂:收集适合教学的水族节庆剪纸,让学生通过作品内容感性的了解水族节日由来和内涵,体悟文化的包容性、多样性和民族节日的趣味性。如通过水族剪纸中鱼的作品讲解鱼在水族情感中所扮演的角色,鱼在现实生活、端节祭祖活动中对水族物质和精神上的多重意义。
(二)水族剪纸欣赏课堂开发
美术教育不单纯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媒介手段培养学生审美和形成健康心身。剪纸是水族认识和表达世界、观照自我的镜子,蕴含人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对事物价值评价的维度等文化内涵。教师依据美术教学大纲引入水族剪纸课堂内容开发,进行课程剪纸赏析教学。
水族剪纸中重要纹样螺蛳花赏析,螺蛳花纹主要刺绣于小儿背带主图案边缘,用于装饰和丰富主图纹样,有时也用于女性鞋子纹样中。螺纹图案,除作为装饰美化边缘作用外,更期盼获得婴儿安静乖巧,今后子孙发达的深层次祝福。[5]螺蛳是水族田间劳作中最为常见的水生动物,心性安静缓慢,繁殖能力极强。有感于螺蛳的生物特性,水族妇女希望通过背带中螺纹剪纸刺绣图案,把螺蛳的生物属性以原始巫术信仰的方式转嫁于孩童,表达长辈对孩童健康成长和具有优秀品格的希冀。教学中通过对螺蛳剪纸寓意和图案构成中常用的象征手法的讲解,延伸教导学生做事学习要沉得稳,坐得住,静得心,凡事讲究毅力,学习动物优秀的品质。水族剪纸中牛、马、蜜蜂等作品赏析,讲授牛在农业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对水族人们生活生产的意义,讲授耕牛、马所具有的勤劳品质。引申出学生要培养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生活中热爱劳动,学习中有迎难而上的斗志。
(三)水族剪纸探索课堂开发
小学学龄段的孩童对外界有着巨大的好奇心,观察和探索外界是这一时期学生的天性。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充满稚气和童趣,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从孩童的视角去感知生活,介入生活情境中去认识和表达世界,这也契合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观。生活富含着教育的意义,把生活的素材和感悟融入到学生教学与创作中,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通過美术开放性探索课堂教学中剪纸艺术的桥梁,成为学生观察认识周边世界,表达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同时为美术剪纸课堂知识的内化,学生剪纸内容的创造提供更好的条件。在开放性探索课堂中,结合情景教学课内课外探索相结合,教师可先讲授水族剪纸的文化内涵,分析民族审美特点,图形造型技法等体悟水族剪纸中丰富的想象力。通过相关优秀水族剪纸作品分析后,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题材进行剪纸设计,提升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陆锡兴.古代的纸扎[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7(4):106-113.
[2]杨校育.论水族歌谣中的生态意识[EB/OL].(2012-12-25)[访问时间].https://navi.cnki.net/KNavi/DPaperDetail pcode=CPFD&l wjcode=GSKL201210001&hycode=015751.
[3]皮君.水族村褰剪纸研究——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乡板告村为个案[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3:13-15.
[4]蒙祥忠.论水族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与表达[D].贵州:贵州大学,2009:36-38.
[5]郑利锋.浅析水族剪纸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D].贵州:贵州民族学院,2011:23-31.
作者简介:刘志勇(1985-),男,湖南郴州,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创产品设计,民间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