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视障学生在一对一器乐课中的学习的可行性教学策略

2021-11-14 20:00
戏剧之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器乐隐喻音乐

(约克大学 英国)

【关键字】VI 学生;教学策略;一对一

一、做好对视障学生进行特殊教学的准备

随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音乐教育逐渐普及,同时特殊群体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视障群体有约1700万人。音乐教育作为面向大众的一种艺术教育,将其应用于特殊群体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视障(visuallyimpaired 或VI)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从未与VI 学生一起学习生活过的老师可能无法意识到VI 学生在学习器乐时将要面临的挑战,并且可能不清楚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给正常的学生上课时所使用的有效策略可能对VI 学生的帮助非常有限。对于器乐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从以前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规律,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不同需求学生的因材施教,尽可能地使他们的学习方法适应他们的实际情况。

此外,对于许多器乐老师来说,“VI 学生教学”可能是一个比较令人生畏的概念。之所以出现这种心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许多音乐老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对VI 学生进行教学的培训,在音乐教育课程中很少结合VI 学生的学习情况系统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即便是类似问题在老师们的讨论中得到了暂时的认可,但也并未进行深入的交流。其次,Baker 和Green 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器乐老师不清楚如何满足“视障学习者的需求”,音乐老师通常没有适当的资源和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来迎合VI 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不确定如何有效地去教授这些特殊学生。又或是尽管在很多地方教师可以接触到相关资源,但获取与使用相关资源非常昂贵且耗时。此外,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教师通常也不会遇到VI 学生,这就使得教师对此并不重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VI 学生的教学也就更加具有挑战性。器乐老师在为普通的学生上课前会准备好授课教材,而对于VI 学生来说,老师还需要进行额外的准备,以便于利用好上课时间教给他们更多的内容。

多项研究还指出,部分教师对视力障碍学生持有歧视态度,因为他们的视力完全或部分丧失,无法正常学习,教师对他们的期待通常也低于正常的学生。对于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视觉“损害”与“残疾”二者之间的区别,视觉“损害”广泛地指视力有所损伤,而“残疾”则将损害转化为一种社会问题,通常具有负面含义。这意味着不能仅仅因为学生完全或部分失明就不给这些学生各种学习机会,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言语和听觉交流

言语和听觉交流在任何的一对一课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老师来说,与VI 学生之间的言语和听觉交流更为重要。与正常的学生相比,有视觉障碍的学生通常更依赖听觉。研究表明,正是因为VI 学生的视觉缺陷,使其接收外界信息和感知世界的主要途径便是对外界声音的获取,这也是由于人体具有“生理代偿”的功能,即身体某一器官受损时,其他健全的器官则会最大程度发挥各自的功能以弥补受损器官的功能缺失。例如,在与VI 学生一起听音乐并进行分析时,会发现他们能更加轻松地掌握,包括音符、和弦、节拍。因此,VI 学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他们在听觉方面的灵敏性,从而创造“补偿教育环境”。

此外,教师在向VI 学生介绍概念时建议使用音乐隐喻和意象。在教学中,教师会对普通学生使用抽象语言,但对VI 学生来说,抽象语言传达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Siligo 的案例研究中,老师向一群VI 学生演唱一首歌曲时,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于发音相似而误将名词“chili”(辣椒)当成了形容词“chilly”(寒冷的)。这是由于他们的视觉表象不完整,在理解语言含义方面有所欠缺,同时缺乏抽象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恰当的音乐隐喻和意象作为代替,以帮助VI 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含义。

教师除了和VI 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交流外,充分利用VI 学生的听觉能力也非常重要。例如,通过Abramo和Pierce 的案例研究可知,摇滚乐队的老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表演时会提供相关的听觉提示,以表明过渡到了新的部分。这对VI 学生的学习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他们通过有效的听觉提示,能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变化,并积极配合。在一对一器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类似的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和学生一起演奏音阶时,老师可以更改音阶中的一个元素,以便VI 学生及时做出反应。对于VI 学生而言,倾听和辨识不同的音乐是一项宝贵的技能,特别是对于那些想要参加合奏表演和音乐制作的学生而言。许多研究还发现,VI 学生与“绝对音高”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这可能是因为许多VI 学生都更喜欢通过听录音来学习曲目。

三、用创造性描述刺激学生的学习

实现教学目标的另一种方法是使用能够刺激学生其他感官的创造性描述。例如,对于弦乐器,老师可以建议让VI 学生演奏时想象“好像琴键着火了”或“琴键像仙人掌一样有刺”,这会引起VI 学生对他们的肢体感觉的关注。此外,学生会受益于与不同身体动作有关的隐喻,以描述乐曲的声音特征并在演奏时发出正确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从已经熟悉的想象中创造自己的隐喻,尤其是与他们的身体和所处环境密切相关的隐喻。与使用很多的抽象隐喻进行表达相比,从现有知识出发进行创造性描述,在此基础上创造隐喻,可以使VI 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概念。此外,教师要鼓励VI学生独立思考,使其更加自主,从而独立承担更多的学习任务。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强调过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无论学生是否有视觉障碍,教师都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性。

四、增加触觉式的探索学习

如果VI 学生正在上第一堂课,那么让VI 学生熟悉教室是很有必要的,老师可以通过鼓励他们触摸封闭空间内的物体来实现这一点。这些物品可能包括音乐架、椅子、凳子,以及他们将要学习的乐器。尽管这种触觉任务与课程内容本身无关,但它能使VI 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就熟悉课程环境,从而在学习中感到更加舒适。在Baker 和Green 的研究中,一位有远见的老师将VI 学生描述为“触摸的探索者”(explorers through touch)。由此可见,在帮助VI 学生进行器乐学习之前,老师首先应让VI 学生学会探索周边的环境。

根据诸多研究可知,VI 学生最难培养的是乐器演奏方面的空间意识,例如钢琴包括白键和黑键,不同键位之间的距离和不同键位的大小都不同。其他乐器也经常存在相似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找到能够帮助VI 学生更舒适地弹奏乐器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当老师展示一个陌生的概念时,学生钢琴的VI 学生可以将他们的手放在老师的手上作为“触觉建模”。老师在物理感觉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这种方法能使VI 学生更好地把握手指的形态,缓解陌生感。另一方面,“触觉建模”还可以帮助VI 学生从长远出发提高他们的“手指技能”,包括手部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巧度,从而使VI 学生在演奏中逐渐变得更加独立,并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教师还可以用双手拍打学生的手或身体其他部位,充当物理节拍器。这种策略能使VI 学生感觉到音乐的脉搏,从而帮助他们增强节奏感。无论他们是站立还是坐在凳子上,教师都可以将这种方法用于VI 学生的器乐学习,教师可以在学生表演时站在学生身后,并相应地指导他们的表演动作。但这些触觉式教学方法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教师、学生以及父母或监护人必须达成共识,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任何肢体接触之前都要先告知学生,而且还应该向他们解释这种触觉方法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受益。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教师在一对一器乐课中促进视障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不仅能对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发挥作用,对普通的学生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要鼓励教师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找到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尽管在给VI 学生上课时教师会遇到潜在的挑战,但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的潜力持乐观态度;教师可以在对VI 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到很多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同时获得有益的经验,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

猜你喜欢
器乐隐喻音乐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活的隐喻》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