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1-11-14 15:52严健中
声屏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飞手云海航拍

□ 严健中

航拍又称空中摄影或航空摄影,是指从空中拍摄地球地貌,获得俯视图。近年来,无人机航拍因其具有安全、便于操控、画质清晰等特点,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电视节目中,为观众提供了身临其境的视觉体验,极大地提高了电视节目的观赏效果,推动着电视节目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将以电视新闻、微纪录片为例,探讨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电视节目的拍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无人机航拍在电视节目的具体应用与实践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应用探究。传统的新闻拍摄一般以摄像机“推拉摇移”为主,在拍摄一些大场面的新闻时会受到诸多限制而无法拍摄出立体感较强的画面,而使用无人机航拍从高空拍摄正好弥补了这一点,使新闻更具真实性,也有效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为记者这一职业拓展了采集素材的方式和方法。

一、利用航拍的安全性。以拍摄“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为例,在过去人们需要登上40多米高的桥吊进行大景拍摄,且拍摄角度较为单一,画面往往具有局限性,这也对拍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而现在应用无人机航拍不仅操作安全便捷,能够实现传统摄像机所无法架设的特殊位置,而且可以打破空间束缚,多维度、全方位拍摄出港区的宏伟画面,无论是海上的万吨巨轮还是陆上成堆的集装箱都尽收眼底,有效弥补了传统新闻画面“立体性”不强的遗憾。此外,配合无人机的“延时拍摄+指点飞行”功能,我们还能从空中将整个港区的繁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极大地拓宽了新闻报道的表现空间。

备受瞩目的无人机航拍“云南大象北游”也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在这次突发性动物新闻事件中,无人机在监测象群活动方面大显身手,从高空拍下了许多罕见的画面,如大象围着小象睡觉、小象向大象“花式撒娇”等,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样的方式不仅保护了人象安全,而且为科学引导象群活动提供了技术支持。

二、发挥航拍的隐蔽性。无人机小巧灵活又便于隐蔽,近年来,其拍摄的画面被广泛应用于各级舆论监督类节目,极大地增强了电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以2021年8月浙江卫视《今日聚焦》栏目曝光的一起砂石加工厂非法排污案为例,节目中运用了大量航拍镜头用以拍摄工厂外部环境,清晰记录了该加工厂随意排放污水、肆意倾倒废渣的铁证,在收集证据的同时增强了节目画面的立体感,这也为记者后期的暗访跟踪提供了线索和思路。

又如,2020年4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的海南省海口市海洋非法倾废行政诉讼一案,当地群众曾11次举报有运泥船在海域倾倒垃圾,可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始终回复“查无此事”。最终通过无人机隐蔽性拍摄取证,该非法倾废行为才得以被曝光,这也是应用无人机的隐蔽性进行新闻报道的有益尝试。

三、运用航拍的非接触性。在疫情期间,无人机航拍同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拍摄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中,利用无人机非接触式拍摄的优势,可以将新闻事件的现场情况真实客观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帮助他们全面、及时了解城市的最新动态,稳定群众情绪,缓解百姓焦虑。这也对当地政府精准防控疫情,恢复和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样,无人机航拍在报道突发事件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以2019年江苏盐城响水“3·21”化工厂爆炸事故为例,在事故原因不明朗且发生着剧烈爆炸的情况下,现场还可能伴有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记者无法第一时间进入核心区域拍摄,在当时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进行远程非接触式拍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无人机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即使在数公里之外的安全地带都可以轻松获取事故现场的核心画面,并通过多角度反复巡航,全景式动态地再现爆炸事故的现场,便于公众在第一时间全面实时了解此次爆炸事故和救援情况。

在微纪录片节目中的实践应用。电视纪录片节目主要通过真实的记录,用镜头客观地展现生活原生态的过程,它不仅强调真实性,还注重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内涵与文化品质。

一、产业振兴类拍摄注重“以点带面”。今年5月,宁波市北仑区传媒中心策划出品了一部微纪录片《沿着高速看北仑》。该微纪录片以北仑区域内的高速公路为径,全方位多角度讲述充满活力的北仑故事。例如,在拍摄《沿着高速看北仑穿山疏港高速:助力花木之乡按下发展“快进键”》时,想要上百亩花田与高速完美地融合在镜头中,使用无人机拍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可适当调高无人机飞行高度,利用水平等份构图手法,将画面分割成三等份,即天空1/3、地面2/3,营造出宽广的气势;也可将镜头垂直对准地面,利用垂直上升或下降等方式,拍摄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利用无人机在空中以上帝视角俯瞰大地,不仅清晰展现了高速沿线当地特色花木产业的欣欣向荣,而且全面体现了当地花农在全面小康路上所拥有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竞技类拍摄侧重“谋而后动”。相较于利用无人机进行广度的大景拍摄,竞技类航拍则需要注重前期的策划。例如,在拍摄以竞技为主题的帆船、龙舟等比赛时,往往只有一次拍摄机会,这就需要人们提前了解现场的地形以便制定最佳飞行方案,包括考虑飞行路线、最佳构图点以及拍摄现场是否存在信号干扰等因素。2017年7月,“一带一路”全国帆船邀请赛在北仑区梅山湾开赛。当时,拍摄现场无人机较多,这给安全飞行带来了隐患,笔者在拍摄前已经跟其他飞手商量好飞行高度,尽可能避免空中撞车。而在比赛拍摄中,可选择使用“跟飞、侧飞、兴趣点环绕”等方式对帆船赛进行拍摄,为了更凸显帆船比赛的紧张激烈,也可使用“对冲镜头”,利用无人机与拍摄主体——帆船相向而行的加速度,拍摄出极具冲击力和速度感的画面。这充分展现了帆船运动的魅力,对普及帆船运动、推广和宣传航海文化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穿越机(FPV)拍摄竞技类赛事也是不错的选择。穿越机高机动性和随心所欲地控制可以拍摄出很多具有速度感且一镜到底的紧张画面,凸显竞赛的魅力。当然,如果飞手没有经过长期且专业的实战训练,这里并不建议使用穿越机拍摄。

三、风光类拍摄要善于寻找自然之美。2020年疫情期间,北仑区传媒中心推出《云赏春》系列微风光片,让市民足不出户在家感受春天的气息、欣赏自然的美丽。为此,节目组在全区范围内寻找了最应景的自然风光,利用无人机等拍摄设备分享春天的美丽。

利用无人机拍摄风光片是一个寻找美的过程,这个过程能给飞手带来无限的乐趣。而想要拍摄出好的作品,就需要飞手对手上的设备有着很好的认知。

首先,“稳”字当头方能百战百胜。相较于竞技类型拍摄,风光类拍摄重在“稳”,这里的稳是指手法要稳,飞手在操纵无人机时,能够在准确控制无人机飞行速度的情况下,与无人机的云台转向完美配合,达到如臂指使的境界。而想要无人机与飞手“人机合一”,就需要非常熟悉无人机的性能,只有这样无论拍摄什么样的景色,行云流水的镜头总能让人感觉到赏心悦目。

其次,巧用无人机兴趣点环绕(刷锅)是拍摄风光片的必备技能之一,利用不同的景别,拍摄出来的效果自然也大不一样。比如,在拍摄各类花海时,大景别的刷锅能增加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而中景和近景更能突出拍摄的重点,人们也可利用无人机的三脚架模式(T模式),在关闭避障的状态下贴脸拍摄目标物,类似于手持稳定器拍摄。需要注意的是,关闭避障飞行对新手来说并不友好。

此外,善于引入前景也是拍摄风光片的主要技能之一。借助前景的变化,通过侧飞或者直飞等越过前景的手法,可以让画面更具动感,更能衬托出景色的美丽,让受众有种身临其境、美不胜收的感觉。

春季也是拍摄云海的最佳时节,“云海+日出”更是绝配,利用无人机在云海之上以延时模式拍摄,光线的变化配以云海的瞬息万变,想不出大片都难。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以云海为主题的作品时,一般以云海作为曝光基准也就是对云海进行测光,这样即使周围的环境(山峦等参照物)有亮度差异,也不会影响到拍摄的主体——云海的最终成像。

结语

无人机航拍在当前电视节目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其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比如扰乱航拍秩序的无人机“黑飞”行为和因飞手不专业导致“炸机”等安全事故多发。因此,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完善和创新无人机航拍的科学机制:第一,提升航拍专业技能。无人机操作者使用无人机航拍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无人机操作培训,熟练掌握航拍设备和航拍技巧,提升拍摄质量;第二,加强职业道德素养。媒体工作者在拍摄时要恪守职业准则,严格遵守使用规范,善于学习和利用好这一种新兴手段,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人,为实现电视节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飞手云海航拍
航拍下的苗圃与农场
他到底是谁
从5G“管家”到无人机“飞手”:农村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藏在云海里的梦
这个假期你去哪儿
随着无人机飞防的普及
——“飞手”成了农村热门新职业
我当直播网红、你做麦田飞手 “乡村中关村”会不会来
世界智能无人机大赛竞速赛 国内国外飞手津门冲刺
难忘的航拍
《航拍中国》美得让人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