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萍
(福建京剧院 福建 福州 350000)
月琴在京剧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属于其乐队文场的“三大件”之一,通常伴奏生、旦、净、丑等行当。随着社会的发展,月琴的演奏经验与技巧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丰富,创造出了更多能较好体现京剧人物特点与故事情节发展的演奏方法和演奏特色,使月琴的演奏艺术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此情形下,探讨月琴与京剧相辅相成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月琴因为形似圆月,音色清脆动听,而得名“月琴”。起源于古乐器阮,最早可追溯至汉武帝时期。一般月琴长62 厘米,音箱直径36.3 厘米,主要为板材质,面板和背板通常为桐木,主要以“弹”和“挑”进行演奏。目前,月琴已成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之一。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行当齐全,流派纷呈,京剧月琴在各种行当和流派的演奏中,也具有不同的鲜明特征。以旦行为例,“梅尚程荀”世人皆知,梅派艺术“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是京剧艺术发展中的一座丰碑。在梅派唱腔行腔中,特别讲究“字正腔圆、韵正味浓”,其重点是尤其突出一个“圆”字。月琴在演奏梅派唱腔时,多用连撮、柔撮、长轮等技巧,平稳中见“俏头”,与京胡、京二胡、三弦的配合拿捏住尺寸,才能和演员唱腔的圆润相得益彰。程派的唱腔如行云流水,荡气回肠。其唱腔艺术特点为幽咽宛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外柔内刚,深沉绵延,独具韵味。月琴在程派的伴奏中非常重要,主要是在细节把握处精雕细磨,要弹得含蓄内敛,节奏感强,后撮、顿音、点撮、枣核撮相互配合,在深沉中如车轮般裹着走,绵延但不呆板,幽咽中透着灵动。
将月琴应用于京剧,首先,实现了乐器与演员的良性互动,根据韵律的强弱变化,加入了长撮和长轮的技巧,使月琴的伴奏更加适应京剧的发展需要;其次,加强了与板鼓伴奏的配合,月琴处理了音符和节奏的变化,采用上拨挑起处理技巧,迎合了板鼓伴奏;再次,提升了演奏技巧,指托住琴颈,手掌靠在琴腔,按弦时一定要准确,使得音品最佳,从而使月琴弹出来的音更加通透、明亮。
总之,在京剧表演中,月琴在伴奏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月琴在京剧表演中扮演着两种角色,一种为主,即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或者京剧场景中,单独演奏;一种为辅,即与其他乐器共同为京剧演员伴奏,起到烘托作用。
利用月琴进行伴奏时,首先要了解京剧剧目的故事背景,只有了解了故事背景,想主人公所想,感主人公所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使月琴更好地发挥作用。
同时,月琴伴奏还讲究变化,不同的剧目有不同的曲风,有的刚劲挺拔,有的宛转悠扬,因此月琴应该根据韵律和唱腔的变化而变化,根据京剧不同唱腔的风格、不同的演奏技巧和不同的板鼓打法加以调整。
京剧老生、花脸、老旦行当,是以大嗓来演唱,伴奏中去掉京二胡,以京胡、月琴、三弦来伴奏,更需要演奏员掌握鲜明的演奏技艺。老生言派以“腔由字生”“声情并茂”见长,注重尾腔,月琴在伴奏中以点弹和长轮为多,轻巧又不失坚实,朴拙又不失华丽。花脸、老旦更是高腔大嗓,在演奏中要追求音色坚实,加大右手的力度,清脆响亮而奔放,才能更好地配合演员的表演。
“样板戏”的产生使京剧的发展实现了阶梯式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月琴由原有的“一根弦”伴奏模式改为“三根弦”伴奏模式,同时增加半音品、品位、弦数,并加宽音域,使得月琴伴奏更加自由灵活,更加适应现代京剧表演形式。
在演奏技法上,京剧月琴也吸收借鉴民乐月琴、中阮等乐器的部分演奏技巧,使表现力得以丰富。比如《红灯记》中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是整场戏的重头戏,由月琴主奏的音乐配合上李奶奶念白的情绪,从舒缓叙述到愤怒激昂,根据剧情发展不断推进,月琴由“单点单弦”到扫弦处理,进行迸发式的演奏,将剧情推向高潮。“样板戏”中有许许多多的音乐和唱腔的衔接都是由月琴来主奏完成的,这也使得月琴改变了伴奏中的附属地位,成为主乐器,从“四大件”的相互配合到与民乐乐队、管弦乐队的配合,使月琴在这一段时期上升到新的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在各种新形势下,新编戏以各种创新形式得以呈现。京剧月琴在不失传统唱腔韵味的前提下,借鉴“样板戏”的多元化特色,迎接新的挑战。新编剧目在音乐编创方面,根据年代背景等的不同,会加入一些非戏曲元素的音乐,如山歌、小调、主调旋律,甚至现代音乐元素等。在创作排演的过程中,要根据人物的形象、情感走向以及剧情的发展来反复琢磨和推敲,以此来确保音乐表达更加准确。
前文通过月琴的发展历程对其演奏技术进行简要分析,此部分主要浅谈月琴弹奏实践技巧。
学习月琴时,首先要注意姿势和手型。演奏姿势和手型的好坏直接影响演奏的质量,进而影响演奏的效果。首先,就像运动员的训练一样,需要放松肌肉,不能太僵硬。其次,演奏时左手大拇指要轻轻放在琴颈处,前臂、手腕、手掌和手指要特别放松。
基本功的练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基础都是最重要的。基本功就像建房子时打地基一样,地基越深,房子越坚实。月琴也一样,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表演中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京剧月琴基本功的练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右手撮、点、轮的练习与曲牌、练习曲以及双手配合的练习。在月琴演奏中,右手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注意右手的基本技能。要从揉指开始练习,从慢到快,先开后收很重要。有些月琴弹奏者右手打不开,直接影响了月琴的弹奏力度。也有少数月琴爱好者不注重基本功的练习。京剧月琴在弹奏中左手没有揉弦、滑弦、打弦、抹弦等技巧,但要注意的是按弦的准确性,加强双手配合的练习。
在京剧月琴伴奏中,把“轮”弹好是非常重要的。“轮”的弹法不是固定的,可分为疏、密、弱、强。在歌声的伴奏下,“轮”演奏得很稀疏,听起来很轻松,“轮”演奏得很紧密,则会让人产生紧迫感,就像一直不停的闹钟。也有不少月琴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演奏得过于“精细”,甚至拒绝放开任何一个装饰音。在整个演奏过程中,看起来很整齐、到位,但实际上,破坏了原有的节奏和旋律。其实,京剧就像中国画中的写意画。有的地方轻描淡写,有的地方一笔带过,有的地方直接可以心领神会,是不需要点明的。京剧月琴也是这样,也应该用写意的手法来演奏。如果用紧密的技法来为京剧伴奏,也就误解了京剧的写意特点。京剧月琴中的“轮”最好用疏(稀)来弹。在京剧音乐中,月琴演奏通常是右手的“轮”较密,演奏京剧月琴时右手张得比较开,演奏力度较大。演奏民族月琴时,右手的“扇子”较小,演奏强度弱于京剧月琴,突出了细腻、小巧、优美的特点。如果把京剧月琴的“薄轮”用在民族音乐中,会显得相当笨拙,给人一种不美的感觉。如果用民族月琴中的“密轮”来伴奏京剧,就会像闹钟一样紧张、仓促,这种演奏方法不适合京剧的伴奏,就如同写文章要有标点符号一样,不能一直到底。用同样的方法弹钢琴,也会让人觉得很吵,缺少变化,没有节奏,不会给旋律带来美感,反而会破坏乐谱的结构。
月琴也常用到撮,有些跟着胡琴,有些却能成为主音。要注意左右手力量、音色的协调,做好胡琴的辅助。月琴中撮点常用,最常见的是弹撮(快弹两下)弹挑。演奏月琴时,经常觉得拨子是反的,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月琴要符合胡琴的技艺,有时不是来回地弹挑,而是两个弹或者多个弹。因此,弹琴时要注意右手的顺序,应该按照胡琴的弹奏方法,经常和胡琴搭配,这样既能增强手上的感觉,又能了解弓子的运用,会有很大的进步。
还要注意右手手腕和左手按音,一要灵活,二要瓷实。可以练习曲牌、唱段当中出彩的句子,必须弹出感觉和品位,符合流派和演唱风格,并与其他演奏者很好地配合。
为旦角伴奏要细腻、委婉、华丽;老生、花脸则要干净整洁,不拖泥带水,手要有劲,左手快速按音,一碰就离开,快速换把。该强的地方一定要加强右手的力量,这样才能出“味”,演员的情绪才会被乐队唤起,才能出彩。
总之,良好的月琴伴奏可以更好地突出京剧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利用月琴进行京剧伴奏时要突出灵活性,从而使月琴伴奏与演员、其他乐器达到良好的配合。在伴奏中,月琴的风格和韵味得以凸显,其明亮醇厚的音色也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完整多样。同时,京剧月琴演奏艺术是通过一代代月琴演奏者的继承、钻研和尝试、创新而得来的。伴随京剧艺术的不断发展,月琴演奏艺术也不会止步于此,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