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到高校教育中,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如何实现心理育人的有效性已逐渐成为广大高校辅导员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现状及具体路径展开分析,以期能够引起高校辅导员的重视,为心理育人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提供有效参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心理育人;辅导员;高校;新媒体时代
引言: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思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基于此,应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心理育人逐渐成为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常用手段。和单一的线下教育相比较而言,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心理育人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信息传递的禁锢,整体教学形式也更加灵活多变、趣味十足。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现状
心理育人工作不仅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做好学生其他各项能力培养工作的强有力保证,更是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完善心理育人工作是每个高校辅导员刻不容缓的任务。从1952年国家设立高校政治辅导员至今,高校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领路人,更是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就业和人际关系等实际问题的专职教师。基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纷纷开展线上工作,QQ和微信逐渐成为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主要手段。随之而来,关于高校辅导员线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例如,有些高校辅导员没有及时跟随时代的步伐,未能形成良好的线上工作意识,从而导致心理育人教学体系建立不够完善,在实际开展教学任务时一直处于瓶颈期。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具体路径
(一)结合“互联网+”及时掌握学生诉求
心理育人不同于其他学科,更加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充分掌握班级学生的心理诉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形成有效课堂互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和正能量的精神态度。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钉钉、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将心理育人从学校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不仅可以对学生心理健康情况起到监督作用,还可以以此为借力点深入了解学生诉求,更好地把握学生的真实学情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建议及意见及时调整心理育人方式,做到心理育人的有的放矢,从而稳步提高心理育人质量。同时,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放网络调查问卷,让学生积极参与调查并反馈有用的信息,进一步使学生的心理诉求数据化,高校辅导员应根据统计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一旦发现异常数据要及时跟进,有针对性地向问题学生开展教育[1]。
(二)利用“互联网+”丰富心理育人方式
随着长时间的不断累积心理育人相关教学资料也越来越多,因此需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对心理育人资料进行收录,保障心理育人资料能够得到全面地展示。高校辅导员可以巧妙借助“互联网+”,做好网络平台的搭建工作,将心理育人资料全面整合到网站中,使网站内容更加地丰富,保障心理育人资料内容的全面性。网路平台便于对资料进行存放,且管理过程较为方便,对准备好的资料进行上传即可,方便学习者对资料进行查看。其次需要在网络平台中开放心理育人的学习课程,这样可以对心理育人起到宣传作用,有助于资料的迅速传播,吸引更多的人对心理育人进行学习。然后需要在网络平台中开放交流专栏,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对心理育人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进而解决学习中的疑问。其次并且,需要做好资料的转化工作,将纸质版资料转化为电子资料,将其制作成APP、文档等形式,使资料种类更加地丰富,并且方便对资料进行查找。最后,需要构建资料的展示区域,为资料查阅过程提供方便。将资料整理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使学习者能够更快地掌握资料内容。
(三)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引导
传统心理育人中,高校辅导员往往把自己视为教育的主体,把学生视为接受管理的被动客体,严重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因此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时需要注意的重点。尤其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由于学生未正式从学校步入社会,并不能形成成熟的职业理念和职业规划。因此,高校辅导员应在心理育人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推送就业招聘信息之前,应当对学生的意愿进行足够的了解,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引导,做到线上就业招聘精准推送,针对不同学生的就业意向,分别推送不同的就业招聘信息,减少学生的求职成本和紧张情绪,同时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除此之外,在心理育人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认真聆听并及时做出反馈调整,确保心理育人的顺利开展[2]。
结束语:综上所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因此,高校辅导员必须重视心理育人工作,结合“互联网+”及时掌握学生诉求,利用“互联网+”丰富心理育人方式,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进行引导,从其消极状态中发现积极因素,促进其向好的方面转化,以便于在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的同时,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欢,张颖.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路径探析[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18-120.
[2]侯小洁,夏梦雨,杨丹丹,等.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的路径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6):109-110+29.
作者简介:李思思(1991-7-7),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湖北荆州,毕业专业:广播电视编导,毕业院校:浙江传媒学院,学历:本科,单位:武汉传媒学院,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政教育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