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陪伴和孩子一起“长大”

2021-11-13 01:53李美锟栩然
父母必读 2021年1期
关键词:规矩陪伴长大

李美锟 栩然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重点发展任务。让我们用陪伴帮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将他一步步带入成人社会。

0~2岁 用很多很多的爱,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婴儿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开始努力地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他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他关注并且感兴趣的,他急切地想要了解这个世界。在他试探、适应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陪伴就是给予他足够的爱,让他对照顾他的人,尤其是妈妈,以及对这个世界充满信任,有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可以让宝宝发展得更好,那么,在1岁前,什么样的陪伴更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呢?

足够多、足够多的抱抱

有关研究表明,婴儿的皮肤在给予更多的刺激后,身体里的生长酶会加速产生。同时,妈妈如果对新生儿的哭声能够给予积极响应的话,能够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这种积极的响应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就是抱起他。所以,我们强调了要给孩子足够多、足够多的抱抱,现在,还不是谈“一哭就抱”是个坏习惯的时候。

即使孩子长大了,不再是婴儿了,拥抱对孩子来说也真的很重要!教育家孙云晓认为:“一个孩子一天需要4次拥抱,才能存活,8次拥抱才能维持,16次拥抱才能成长。而一个没有被父母拥抱过的孩子,心理上多少会有问题。”现代科学研究也发现,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肤饥渴症”。人体的肌肤和胃一样需要进食以消除饥饿感,而进食的方式便是抚爱和触摸。可见,对拥抱的渴望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美国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通过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只有7%通过语言沟通,高达93%的沟通是通过非语言进行的。所以,对于孩子来说,肢体语言比语言更有力量,而拥抱是最柔软、最有力量的方式。

满足宝宝的探索需求

对于还只能躺在床上、视力也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婴儿来说,挥舞小手、踢踢小腿就是他重要的探索,吸吮自己的手指更是他对自己的身体以及外界的探索方式,只要我们保证孩子的小手干净,不用强行把他的小手拉出来,更不要把宝宝包裹起来,不让他乱动。而且,为了满足宝宝探索的需求,我们此时要做的一些陪伴,就是让宝宝“动”起来,比如让他趴着练习抬头,给他做做抚触,经常抱着他在屋子里走走,换个地方让他躺一躺,让他躺在小推车里去户外活动…一这些陪伴方式都能帮宝宝换个视角看周围的环境,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身体体验,对他的身心发展都有很好的帮助。

随着孩子会翻身、会坐、会爬、会站立、会走、会跑…一我们也会发现他越来越淘气了,越来越“不听话”了,这是因为他的能力有了提升,探索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与其阻止孩子不许动这个、不许拽那个,不如主动帮他清除安全隐患,释放出一个可以尽情探索的空间,鼓励他去探索,陪伴他去探索。

允许情绪被尽情地表达

新手爸妈刚开始照顾婴儿时,可能还不知道他的不同的哭代表着什么不同的需要,但是,随着我们的照顾经验越来越丰富,逐渐能够做到及时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后,也能确认宝宝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后,有时候还是对他的哭束手无策——就是不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其实对此也不用过度担心,孩子也需要情绪宣泄,哭就是他的一种情绪宣泄方式。这个时候不用着急,我们也不用想着尽快帮宝宝“止哭”,就采取第一个重要的陪伴方式——给他很多很多的抱抱就好了。有些孩子在得到抱抱后会慢慢地平复情绪,停止了哭;有些执拗的小家伙可能要一直哭很久,那我们就抱着他,让他哭个痛快。

2~4岁在陪伴中立规矩,让陪伴更有质量

从给孩子足够的爱,到谈到要在陪伴中给孩子立規矩,我们会觉得心头—紧,担心对孩子的要求会减少了对孩子的爱。其实,爱孩子、陪孩子、立规矩,这3件事并不是单选题。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在陪伴中给孩子立好规矩。并且,如果方法得当,反而会让陪伴更有质量。小知识:孩子的依恋类型与母亲陪伴的关系

规律的生活是规矩制定的前提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不认识钟表,但是已经有了时间感,所以我们可以让陪伴更有规律。比如每天上午陪孩子看完15分钟的动画片之后,是陪他去户外活动的时间;吃饭的时候全家人坐在一起,不看手机,也不打开电视;晚上陪他刷完牙之后,一定是给他讲故事的时间。固定的时间安排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规律,也能帮他逐渐形成“什么时间干什么事”的意识。不要以为这样固定的安排会让孩子有厌烦感,对于还无法自主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孩子来说,这能让他安心,提升对生活的掌控感。

规律的生活是规矩制定的前提,孩子只有在规律的生活中,才更容易区分出哪些是不合规的,是不被允许的。比如“讲完故事就关灯,不能再玩玩具了”“吃饭时不看电视”。

提升孩子的能力,有助于规矩的遵守

我们陪伴孩子一起做的许多游戏,都能让孩子提升能力,能力的提升会帮助孩子在理解规矩和遵守规矩时更轻松一些。●经常和孩子玩分类的游戏,孩子可能会更容易遵守“自己收拾玩具”这个规矩。●经常和孩子玩一些语言类的游戏,比如小剧场表演、其读绘本等,孩子在社交中就容易遵守“拿别人的东西前先征求对方意见”的规矩,遵守在公共场合不大喊大叫的规矩,可能还会变得更加有礼貌,因为通过许多语言游戏,他知道了如何向别人问好,以及在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观察游戏、模仿游戏等可以让孩子掌握学习方法,能更快地学会一些技能,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系扣子,这对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的规矩的实施很有帮助。●和孩子一起理解时间,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玩“我们都是木头人”时告诉孩子坚持了几分钟,那么对于“玩15分钟电子游戏就关机”这样的规矩设定,可能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一些。

陪伴实操:这样引导孩子遵守规矩

-简单明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和孩子强调规矩时不用长篇大论,只需简单明确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就好。比如孩子没有刷牙就要去睡觉,要简单明确地告诉孩子:“宝宝,咱们每天晚上睡觉前必须刷牙呀!”至于刷牙有什么好处,不刷牙会带来哪些后果,不用在这个时候讲,这些“功课”是放在平时去和孩子沟通的。

-严格执行但保持弹性

规矩的执行要一以贯之,前后不一致就会导致规矩失效。全家人要对督促孩子执行规矩这件事达成共识,不能意见不统一,否则就会让孩子钻空子。

但是,孩子毕竟不是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在一些情况下,我们的规矩也需要有些弹性。比如关电视的时间到了,但是还有几分钟这集动画片才结束,那么不如提醒孩子后,让孩子看完这几分钟再关。如果是完全遵守规矩,父母粗暴地关上了电视,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大哭大闹,更不利于规矩的遵守。

-接纳孩子的情绪,但要坚定

孩子的自控能力有限,即便是成人,很多时候也不一定真的能做到完全遵守规矩。因此,当我们碰到“关了电视就撒泼耍赖、哭闹不止”“在公共场所大声喊叫,被制止后生气”等情况时,父母先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不被孩子的情绪影响,要保持平静,可以抱一抱孩子,用别的事情进行安抚,比如:“走,爸爸带你踢球去。”“来,宝宝,咱们赶紧尝尝这道菜是不是你喜欢的味道。”但是对于规矩还是要坚定地执行,不要因为孩子闹情绪就破坏了规矩。

-发挥陪伴中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是如何遵守规矩的,对孩子的影响巨大。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也是言传身教的过程。比如父母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遵守专心吃饭的规矩;工作之后收拾好自己的书桌,和孩子一起遵守自己的物品自己收拾的规矩。见到邻居时,主动打招呼;外出时,自动遵守交通规则,主动排队;不随意变更定好的事情,遵守和孩子的约定,父母的这些做法,在引导孩子遵守规矩这件事上,比说教有效得多。而且对于一些还不能很好遵守的规矩,父母与其在一旁督促,不如陪孩子一起完成,在陪伴过程中给孩子进行示范,帮孩子提升能力。

4~6岁 陪伴孩子去看更广阔的世界

孩子的能力发展很快,而且充满好奇心,每天都在问“为什么”,什么都想尝试,更渴望自己的独立性和本领被承认、被肯定。这个时候,我们的陪伴也要进行一些调整,是时候重新审视—下我们对孩子的陪伴姿势了_之前我们一直拉着他的小手与他并肩同行,现在,他需要向前一步,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此时,对于孩子来说,最美好的陪伴莫过于:世界在眼前,妈妈在身后。

适度放手,提升孩子的参与感

前面的陪伴,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我们是和孩子紧密地在一起的,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与孩子有分离感。其实这种分离,更多的是我们从心理上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可以有自己的主张,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这个时候,我们经常可以在陪伴中让孩子有参与感,有选择权,而不是让他感觉到自己一切都是“被安排”的。家庭会议在这个阶段是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决定,比如给奶奶买什么生日礼物,春节去哪里玩,客人来做客时买什么样的水果,等等。孩子会在这样的参与中感受到自己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也有了一些思考和权衡,这对他的交往、学习都很有帮助。那么在选择问题上,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还不适合让他完全自主性选择,所以父母在陪伴中要经常提供给他“二选一”“三选一”的机会,或者叫作提供“有限的选择”,让孩子既感觉到了自己是有权利选择的,又让事情的发展在父母可预期的范围之内。比如妈妈可以拿出3本书,让孩子自己挑一本最想让妈妈讲的;出门前,先挑出两套衣服,然后让孩子选其中一套穿。

只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就能在陪伴中找到很多让孩子做主、让孩子参与决定的机会,这样的陪伴方式,会让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越来越好,也更有自信,其实也在不斷地提醒父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在很多时候,需要听听孩子的,也可以适当地后退一步。

鼓励孩子交朋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主动与朋友交往了,尤其是已经进入了幼儿园的孩子,更是有了不少可以一起玩的小伙伴,交往对他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过,就像孩子学走路有早有晚一样,也有些孩子还没有进入一个好的交往状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朋友,这更需要父母在陪伴中有意识地给孩子营造一些机会,帮助孩子交到朋友,让孩子不断丰富交往经验,提高交往能力。比如可以邀请小区里的孩子或者孩子在幼儿园的小伙伴来家里做客,烤一些小饼干、蛋糕,让孩子当小主人招待他们,带他们参观自己的房间,把自己的绘本、玩具分享给大家一起玩,这可以提升孩子的交往自信。还可以和几个孩子差不多大的家庭组成“育儿联盟”,经常在周末的时候带几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当然,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提升交往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依然是在生活细节以及很多亲子游戏中完成的,比如在孩子想给小伙伴送生日礼物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想想小伙伴喜欢什么,而不是自己喜欢什么。经常和孩子一起仔细观察绘本中的人或者小动物的表情,引导孩子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

给孩子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很多父母开始操心孩子的学业,毕竟没有多久,孩子该进入小学了。但是此时生硬地灌输给孩子知识不是明智的陪伴方式,最好的办法还是给孩子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比如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多和孩子一起进行各种各样有创意的亲子活动,也包括带孩子去旅行,在这个过程中,观察他的兴趣爱好甚至是天赋,然后不断地进行引导、挖掘,甚至有时候只是做到保护就好了。

不少父母也会对这个阶段的陪伴感到困惑:带孩子去了不少地方,但是孩子不喜欢,不愿意去,好像也没有什么收获。那么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父母在这几个方面可以做些调整。首先,父母自己要有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且带着这种兴趣和好奇心与孩子一起踏上探索之旅,而不是自己置身事外,只负责把孩子带去就好了。其次是需要提前做些功课,或者是跟着孩子的兴趣出发,将要去的地方作为孩子兴趣的延展,比如孩子最近对恐龙很感兴趣,那么动物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以及有恐龙主题特展的地方就是很好的选择。最后是不要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要知道,孩子在这个阶段的学习,就像是树的根系在汲取营养,很难被我们看见。我们只要保证土壤足够肥沃,相信大树总有一天会生长,会枝繁叶茂。

温暖陪伴,让孩子走得更远

6岁开始,孩子进入小学,开始了系统的学习,也开始承受来自学业、社交、自我认同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在这个阶段,父母更要给孩子温暖的陪伴,而不要成为孩子的另一个老师。

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在陪伴中,首先,父母要学会做倾听者,成为孩子最喜欢分享自己一切想法的人。很多孩子一开始是非常喜欢和父母分享自己在学校的生活的,也喜欢分享自己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父母要做的,就是好好听、认真听,不要敷衍孩子,尤其是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用“嗯嗯”的方式回应孩子,否则时间久了,孩子就不爱说了。其次,就是要经常问“然后呢”,鼓励孩子尽可能地多说,这对于孩子的记忆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示都有好处。最后,對孩子讲述的事情不做过多评价,更不要批评孩子。如果觉得孩子哪里做得不对,之后可以在一些轻松的陪伴时刻,比如一起散步、玩游戏、读绘本时跟孩子聊一聊,最好也用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的方式引发孩子去思考。在这个阶段,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包括解答作业中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示范给孩子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在大多数时候,父母提供的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一定适合孩子,鼓励孩子自己探索、尝试,最终找到适合自己问题的解决之道才是好的引导和陪伴。比如我们认为孩子回家后马上就开始写作业是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孩子可能最后找到的适合自己的更好的学习方法,是回家后先运动15分钟再写作业。

接纳孩子,培育心理弹性

在这个阶段中,父母难免对孩子的学业成绩有要求、有期待,但是要时刻记住,成绩并不是孩子的全部,我们爱的,我们要关注和接纳的,应该是孩子这个个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节奏,允许孩子犯错误,给孩子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接纳程度,决定了孩子对自己的接纳程度,而对自我的接纳程度越高,孩子的心理弹性也就会越好。

在这个阶段,孩子显得更加独立,所以容易被我们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还是一个只有几岁的孩子。他的专注力、自控力都在发展,他的情绪自控能力比起小时候好了很多,但也远远没达到可以控制自如的程度。这个阶段孩子又会遇到比较多的挑战,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也很正常,对此父母也要充分接纳,不要让孩子有一种感觉:出现生气、伤心、沮丧等消极情绪是件很不好的事。而是要让他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出现这样的情绪,但是谁能有办法调整它,谁就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而且调节情绪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运动,找人倾诉,找到让情绪出现的具体问题并解决它,等等。“一切皆可解决”的信念一定要在这个阶段对孩子的陪伴中,不断地种到孩子的内心深处,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不断成长,就可以形成帮助孩子渡过一切危机的心理弹性中的一部分。

注重良好道德品行的培养

父母要陪伴孩子渡过一个个难关,但也要有长远的规划,让陪伴更有远见,因此,在陪伴中种下美德、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的种子至关重要。比如让孩子有融入社会、服务他人的机会;有认识自己生活的城市、家乡、祖国,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机会;有体验自己所处的中华文化之辉煌灿烂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其实就在我们每天的生活里。让我们把家庭教育回归真实的生活,让孩子在学校里学习知识,在家庭中学到美德、爱与责任感;父母不把自己定位为孩子写作业时的辅导老师,而是带着孩子热情、努力、积极地生活,让孩子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就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陪伴方式。

猜你喜欢
规矩陪伴长大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女佣的规矩
你懂不懂规矩
“华辰是家规矩的拍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