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民
[摘 要]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过去受历史、认识、制度、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目前,许多学校正在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要想实施创新教育,就必须保证观念、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教育;实施途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3-0067-02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竞争和发展是本世纪人类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索竞争和发展之路。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在竞争和发展的浪潮中劈波斩浪,奋勇前进,就必须敢于竞争,勇于发展并善于发展。竞争,实际上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的推动。因此可以说,国民的创造力影响着国力,能培养出大批创造型人才,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日本政府认为这应归功于“明治以来教育所储备的力量”。日本第67任首相福田赳夫坦率地说:“资源少的我国,经历诸多考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的高度。”我国是一个有14亿人口的大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很好地将国民创造力开发出来,其所产生的竞争力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创新教育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创新教育是以创造学和教育学的规律和方法去塑造创造性人格,启迪创造性思维,培养开发创造力,进而培育出创造型人才的新型教育。过去受历史、认识、制度、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一些中小学校开展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教学评价、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工作安排等都緊紧围绕应试。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校在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创新教育不是简单的几节活动课,也不是学科教学中开展的几次简单的解题思维训练。创新教育是一种制度、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环境,也是一个过程,必须把它渗透于整个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全过程。笔者认为,创新教育必须基于教育各方面的创新。没有教育各方面的创新,创新教育就会形式化,变成一种口号、一种点缀。
教育各方面的创新主要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一、教育观念的创新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教育发展的动力,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会阻碍教育的发展。要想变传统的教育观为具有创新性的教育观,首先应树立新型的人才观。人才观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基础,可以说人才观决定教育观。新型的人才观强调“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是人才的核心素质”。因此,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部分教师应转变只关注知识和技艺的传授,以学生能否记住并应用所学知识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的做法。
在新型人才观的指导下,教师应创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价值取向,不以学生继承、记忆了多少前人的良好经验和结论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发现、鉴定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把是否具有创造力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如应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使学生明确若能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便能不断汲取知识的营养,进而发掘出无穷无尽的智力潜能;应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应树立能力发展和竞争的观念;应树立与人合作、沟通的观念;应树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天不变,道亦不变”;教师传授的知识只能接受,不能质疑……这些观点使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权威等挑战,大胆想象,大胆质疑,永不满足,追求卓越。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基于知识的传授,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基于教育观念的创新,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体制等。
二、教育体制的创新
1.招生制度的创新
招生制度是影响教学行为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实行的是以考试为主的招生制度。单纯地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升学依据的做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创新教育的全面开展。要想有效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调整当前的招生制度,使其更具灵活性与活力。
2.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必须根据创新教育的特征,人才的成长规律和教学规律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灵活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如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重新审视对教与学的评价以及对学校管理的评价。学习方面,以往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课程考试的成绩,考试内容一般都是平时教师讲过或学生做过的类似题目。这种形式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是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而无法评定他们实际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这种只看成绩的评价,并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发展情况,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教师必须改变这样的考试方式和评价方式,丰富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方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使相应的考查与评价既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教学方面,是否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严肃的工作态度、熟练的讲授技巧一直是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这也是今后要坚持的,但在这其中,存在一定的过分讲究形式而忽略教师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成分的倾向。另外,以学生的考试成绩给教师定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师采取“填鸭式”“应试式”“保姆式”等固化的教学方法。管理方面,学校在关注升学率的同时,也要重点关注创新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三、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的创新
创新教学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学校与教师应意识到,不创新教学内容,而仅仅强调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学习视野,增加一些有利于开发他们创造力的内容。学校要适当开设一些选修课,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的机会。学校与教师应认识到,实践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实践是创造的前提、源泉,学生只有在探索性实践中体验、感悟,才能真正养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等的创新,必然引发教学方法的创新。创新教育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创造的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指出“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指出“为什么”,要以直观简练的方式再现知识的探索过程,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创造的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比较,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环境和条件。教师要摒弃“灌输式”“填鸭式”“保姆式”“应试式”的教学方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前提下,更多地引入“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交互式教学环境。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应减少知识讲授的时间,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
五、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创造型教师的支持。是否能够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秉持创新教育观念并且致力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師队伍。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自己的任务仅仅是传授知识,他们走不出“为教而教”的怪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陈旧,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单一。这类教师最终会因跟不上教育发展改革的步伐而被淘汰。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完善知识结构;要具备探索和实施创新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寻求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方法和手段;要把培养创造型人才作为教学的目的。
创新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创新。当前,教育决策者、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都必须树立创新意识,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创设有利于创新教育实施的环境。
[ 参 考 文 献 ]
[1] 马专,山乔忠.中学素质教育管理模式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2(22):13-14.
[2] 周千红.化学“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确立与实践[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29-31.
[3] 陈锡恩.立足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35-38.
[4] 杨雄英.关于创新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6):11-12.
(责任编辑 王嵩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