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教学之“比异”四部曲

2021-11-13 20:11王晓妮
文理导航 2021年33期
关键词:四部曲议题群文阅读

王晓妮

【摘 要】该文从“比异描写‘侧重点纵深切入,擘肌析理地层层剥笋”;“比异线索‘章法处学用结合,由改到访地巧设梯度”;“比异情感‘价值观定焦镜头,沟深取极地放大冲突”;“比异对象‘联结点系统认知,穷形尽相地冲破定势”四个方面,论述了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选择之“比异”四部曲。

【关键词】群文阅读;比异;议题;四部曲

群文阅读是一种符合课改发展需求的阅读新生态,它凭借以一带多的高效优势,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域,创造自由的阅读空间,有助于学生阅读综合素养的提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对于议题的选择决定着课堂成败,可谓毕其功于一役。议题选择的方法很多。其中,“比异”之法被广泛运用。“比异”,意即在群文中找出文本间的差异。然而在实践推广当中,亦存在着议题选择单一,问题创设简陋,研究角度粗浅的弊病,直接导致群文阅读浅尝辄止,学生未能自主探究、透析规律、语文味缺失。鲜少有文献对此提出有效的解决之道。本文针对共性群文之间的“描写手法”、“行文线索”、“语言表达”、“表现对象”提出了“比异”四部曲,让群文阅读教学不仅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比异描写“侧重点”纵横剖析,擘肌析理地层层剥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多数学生在实践中对于“作出独立评论”之题型能力欠缺。体现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对于“人物描写手法”的指导,普遍存在无法突破的训练盲区,而群文阅读课堂容易流入“文本资料展示课”之窠臼,既无法实现教学相长,又导致文字表达重点迷失,各种描写手法“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个性,无法促成在原有技能上的拔节成长,对“评鉴”能力提升之训练成为空谈。这也提醒了一种易受忽视的“浅阅读”现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其中“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相对薄弱。故而,教师若能在阅读中侧重引导学生追根溯源,问渠归因,辨异比较,培养审视文学内核的探究意识,学生的评鉴能力将得到由内而外的螺旋上升。

例如,在“父母之爱”主题的群文阅读教学中,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为引,拓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怀念母亲》《背影》三篇课内外文章,并对“人物描写手法”进行比异。首先,通过自主完成《群文阅读卡》,学生对于不同文本的人物描写侧重点比异梳理,了然于胸。然而,基于培养评鉴能力的教学不应止步于此,而是引导学生从文章的表达效果、背景环境等层面进行深思,推敲作者之所以侧重某一方面人物描写的巧妙匠心所在,进行层层推因。最后,还可以以归谬反证的形式,让学生反思如果人物描写面面俱到,或是切换原有的侧重点,是否可取。若是将《背影》中父亲的“动作细节”描写换成以“语言”、神态”为主,呈现出的文学效果定是天壤之别”。这三个层级的纵深比异,擘肌析理,犹如层层剥笋,训练了学生的鉴赏评鉴能力。最后水到渠成地铺就的第四层级的人物描写练笔,相对于单层比异的传统训练方式,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更加鲜明独到。同理可证,还可以横向比异,通过删、改、换与原文进行比异:删个词语比一比,换个修辞比一比,改变句式比一比……实践证明,教师引导学生对描写手法通过纵深、横向的比异,领悟作者写情绘态,遣词造句的艺术匠心,领悟语言之美,亦夯实发展了学生的评鉴能力。

二、比异线索“章法处”学用结合,由改到访地巧设梯度

刘熙载在《艺概·文概》说过:“惟能线索在手,则错综变化,惟吾所施。”线索因具有“外文绮交,内文脉注”之特性,极容易成为群文“比异”议题。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能借助形式纷呈的阅读单、图表、思维导图等,将信息技术与纸媒图片、表格分析手段加以运用,以突出线索行文之章法。虽说拓宽了阅读的视界,却使课堂上大量充斥着知识性梳理的讨论,忽略了对语文味的凸显,无形中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欣赏感悟。

虽说通过群文的组文方式强化了训练点,辅以小组合作创设的交流模式,然则不自觉地把语文课上成了以展示为目的的综合实践课型,导致学生只是明白线索写法的妙处,习作中学用脱节,可见其对于线索妙处的领悟只能是浅停表层。

鉴于此类型群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通病,尝试革新成由改到访、巧设梯度的群文教学实践,将力图突破这一教学瓶颈。教师通过逐层搭建群文阅读的“比异”梯度,帮助高年级学生破除“线索”易学难用的神秘感,以达学用结合之成效。例如,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先着力引导学生借助文意提炼游览顺序,并思考线索是如何将许多内容整合起来,在学生体会“线索”写法的妙处之后,继而启发其探寻文本潜藏的暗线——泉水,洞察设置明暗交织线索的用意。而后教师精心挑选群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借助两次描写的比异唤醒思维,体会线索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天鹅的故事》又是如何通过双线索的交织殊途同归,凸显主题并升华情感……从第一梯度的比较线索内容、形式之异,再到第二梯度的关照作者铺设讲究之“异”,最后是训练学生“增删改造”线索体会效果差异,此为第三梯度:大胆将双线索课文改编为单线索,或者尝试在明线之外巧铺暗线,于比较玩味之中,既能深入文本,厘清作者表达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群文线索的内在价值,又能挑战对接迁移训练,感受提纲而顿、百毛皆顺写作效果。

三、比异情感“价值观”定焦镜头、沟深取极地放大冲突

在学习一些哲理性较强的课文时,教师若采取按部就班的教法,将难以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品质。若能寻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存在着相同、相近或是相异之处的组文,以此为选定的议题,在关注点上提升“镜头”分辨率,勾深取极地聚焦校内教材,整合校外文本,形成互文资源,将助力群文阅读教学更具多元开放性。

例如,人教版第八册《尊严》与课外文章《卧薪尝胆》《嗟来之食》的互文性质,放大并创设关于“尊严”的冲突性议题,在互文情境里点燃学生关于“有没有尊严对人产生何种不同影响”的辩证思考;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与课外寓言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相映成趣的互文性质文章,其议题可设定为比异“另辟蹊径”或是“持之以恒”两类价值取向;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选读课文《麻雀》与季羡林的《兔子》的议题设定为:比较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和所寄寓的生活感悟之差异。课堂讨论碰撞思维火花,营造百家争鸣的意趣,诱发细嚼文本的深度阅读,催生主动查找资料的阅读期待,触动新的群文阅读热潮。显而易见,在互文性质的群文之间,以比异“价值取向”为冲突性议题,需要教师练就擅长捕捉相互驳斥语言的慧眼,勾深取极地激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认知冲突,将有效培养学生探幽文学艺术魅力,涵养理性价值取向,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四、比异对象“联结点”系统认知、穷形尽相地突破定势

群文阅读教学不应囿于教材的框架束缚,应该通过创造性重组教材,开发生成比异议题,虽然此观点呼声甚高,然而现有文献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方法、无章可循。其实,在群文议题开发时,可在开放语境中,冲破思维定势,发掘表现对象的联结点,跨時空、跨学段、跨单元地利用链接组元,形成“链接式”的群文,建构立体多元的认知体系,从而实现文本教学价值的最优化、最大化。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与第十册《桥》组文,皆以“父爱”为表现对象,比异两位父亲截然相反地对待儿子,进而体会不同对象的人格魅力。再如,以“自然定律”为联结点进行组文,系统性地串联第十一册《桃花心木》、第九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第八册《大自然的启示》,使学生从树木汲水生长道理中,明白避免乱砍滥伐,防风护林的重要性;然而一味地保护树林除尽杂草,反倒使森林遭毁,从而解读生态平衡之于动、植物生长之要义……这种自由灵活的组文方式,令学生耳目一新,兴味盎然。教师创新整合跨学段的“链接式”群文模式,将有助学生在多维交织的融合视野中发掘关联的矛盾争议,或潜心涵泳,或抽丝剥茧,突出事物逻辑性,形成连贯性认知。

“教科书只能是教学的工具,教学的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运用和发挥。”教师擅于开发教学资源,将为群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培养学生不简单盲从、不“唯书”“唯上”的主体阅读意识,使阅读成为扩大知识眼界的文化之旅,达到提升心智、加强能力、积蓄学养之效。

鉴于语境格局的开放多维,组文议题关注点的随机变动,群文教学设计难以形成普适结构或固定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考验着教师对文本的筛选、洞察及把握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之“比异”之四部曲,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打磨、改进,以臻于至善,从而切实地使群文教学成为提高学生语用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载体。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267

[2]金波.中国寓言故事[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5:133

[3]季羡林.季羡林给孩子的成长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334

猜你喜欢
四部曲议题群文阅读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遗传概率计算题解法技巧“四部曲”
作文教学“四部曲”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奏响低年级节奏教学“四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