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焰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目前教育教学的需求。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出现,深刻的改变了我国教学现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量感,但是根据相关调查可以知道在日常教学当中,老师并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量感,这就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本文将对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培养进行简单的探讨,并不断寻找措施促进学生量感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相关举措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可视化教学指的就是老师应用相关的技术手段或者教学策略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呈现出来,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量感可视化的教学策略可以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此外,培养学生的量感,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运用量的知识去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但是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老师对于学生量感的培养并不重视,相反,在教学当中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相关知识和解题技能的掌握,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老师就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能力,
一、创设相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量感的学习内容在小学教材当中非常的普遍,但是老师却忽视学生量感的培养,所以,老师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当中,老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量感的概念与实际相联系,并且不断为学生营造更多的量感情景,使教学情境可视化。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形象的理解相关知识,进而形成量感去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比如,学生在学习《观察物体(一)》这一节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需要向学生讲解观察物体的步骤,然后在向学生展现该如何表达不同角度所观察出的物体。通过老师的举例和讲解,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方法有了初步了解。此时,老师就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可视化情景。老师可以利用铅笔盒进行举例,然后选取四名同学分别站在铅笔盒的不同方向,然后再让学生表述自己所观察到的铅笔盒的形状。由此可以知道,老师通过创设相关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进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二、要设计数学实验教学增强量感深度
量感的形成是具有个性化的,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加强学生量感体验,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方便,帮助学生建立量的感知。此外,老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实验,让学生去经历不同的量感,获得不同的感受,这对于学生量感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的有帮助的。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一)》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验,学生通过自身亲自操作可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以及规律,进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就更加深刻。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合理地利用教材內容去设计一些教学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增强量感深度。
三、加强学生的量感体验,促进学生实践应用
量感其实就是一种对量的直觉,学生的量感不是于生俱来的,是通过后天长期实践所获得的。所以,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加强学生的量感体验,进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感悟,不断激发自身潜能。此外,科学合理的进行可视化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量感,进而逐渐形成自己的感悟,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次,老师在培养学生量感认知的同时,也应该科学合理地将实践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比如,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首先需要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作用,并且向学生讲述长度单位的使用背景,长此以往,学生就可以掌握长度单位的应用,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对于量感就有了基本的了解,并且学生在练习当中也学会正确合理的选取长度单位。由此可以知道,量感在学生全面能力培养当中的作用。
四、不断充实学生的量感学习推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培养非常的重要,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尤其是在量感方面更是如此,而且量感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量感是建立在一定的逻辑层次上的,学生只有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才可以在数学教学活动当中不断培养自身的量感,进而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目前教材当中有很多的量感实验,老师就应该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将这些实验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利用量感可视化进行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进而不断加强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量感体验。此外,老师通过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活动还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量,强化学生对于量的认知。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和生活当中运用所掌握的量去解决问题,并且不断改善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军.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实施途径[J].教育艺术,2021(09):19.
[2]郑丙江.小学数学中几何知识的探索步骤[J].教育艺术,2021(09):44-45.
[3]程岑.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几何直观能力的策略[J].教育艺术,2021(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