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琴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当前世界产业格局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这种矛盾从本质上而言,则体现为高等教育结构的同质化。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摆脱以往经济产业发展的低技能依赖转向高技能依赖;二是如何解决职业学校人才输入即技能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失配的矛盾。基于此,国务院三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1],以全面增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技能的形成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有学者认为,技能形成应当被定义为一个过程性概念,包括技能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经验的积累两个部分,前者主要依靠学校,后者主要依靠车间。也就意谓产与教、校与企、工与学、知与行几对关系构建的“共同在场”,因而,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则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应有之意。
校企协同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高校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的对接[2],成为当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关注焦点。校企协同育人注重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入合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更有效更可行的人才培养途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关键在于“协同”。“协同”的本义是共同工作,是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基于共同的目标而协调一致的能力或过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应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和企业基于共同目标而进行协同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校企协同来源于校企合作,但又与传统的校企合作有着很大的不同,校企协同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强调以“协同”的手段来达到创新[3],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校企协同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有共同的培养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是行动的向导,目标一致,人才培养才能做到协同。企业需要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毕业生,毕业后就能较快适应公司的工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时候,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以行业人才标准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校企协同有着系统的“协同培养”链条,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协同要求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整个教学过程与企业的运营过程相互融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合理安排,相互促进,才能有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是同时具有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没有实践的支撑,培养出来的只是“理论家”,而没有理论的支撑,培养出来的就只是一般的技工,将缺乏长期发展的潜力。校企协同培养需要深入分析大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特点,深入分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合理安排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以实践导兴趣,在实践中学理论,以理论促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转化,成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传统的校企合作,要么让院校教师到企业工作几个月,要么直接请企业员工到学校提任一些课,甚至只能做到请企业员工到学校做几个讲座,这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校企协同的师资协同要求深入分析院校教师与行业教师的特点。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所有的专业教师而言,要做到既有高理论知识水平,又要具有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在短期内是很难做到的,需要时间来积淀。专业教师既要做好日常的科研教学,又要长期参与行业实践,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所以,师资协同应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师自身的科研及实践特点进行合理的课程安排,甚至一门课程可以由理论型教师和实践型教师共同讲授,扬长避短,相互协同。另一方面,行业教师由于企业工作需要和自身理论水平的原因,要长期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长时间上课,也是很难做到的。企业有自身的运营规律,企业教师首先要应对企业自身的工作安排,此外,有些企业教师没有进行过教学技能培训,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一定的教学技巧,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但如果能优势互补,与校内教师合作教学,既能做到时理论与实践结合,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的。
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是前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培养过程的协同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校企师资队伍的协同是人才培养的保障,三者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内容,也体现了校企协同理论与传统校企合作的不同,及对校企合作理论的深化与创新。
广告学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实践典型。笔者所在的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从创立之初,就从广告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需求出发,对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师资保障等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一体”是指根据广告行业人才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为广告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两翼”则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强调在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的培养过程,以实践领先,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入互促,学科竞赛与课程实践深入协作,同时,采取培养与合作共进的人才培养“师资”协同保障,形成完整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
图1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一体两翼”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图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以创新为魂”,就是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广告学专业每门课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合理规划,系统培养。广告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体现在广告传播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包括广告设计、广告文案、广告媒体选择规划及广告策划等方面,因此,广告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首先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如《广告设计基础》要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平面广告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影视广告制作》要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时影视广告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广告文案》要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时广告文案创作的教学过程中,《广告媒体研究》要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广告媒体选择策划的教学过程中,《广告创意与策划》要将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到广告策划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横向互通的教学模式,做到广告人才创新思维及能力的系统连续培养。
广告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只开一、两门课就可迅速提高,而树立长期系统培养的理念。“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认为,广告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结合各年级学生特点,整体规划,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时综合,进行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分层培养(如表1)。从表1中可见,在大一、大二阶段,开设平面设计类课程《摄影基础》《广告设计基础》《电脑图文设计》等和影视制作类课程《电视摄像》《影视广告制作》等创作类的课程,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创意思维所带来的快感;在大二、大三阶段,通过开设相关创新思维的理论课和综合实践课程,如《广告媒体策划》《广告策划与创意》等课程,理论课系统讲授创意理论,让学生系统理解创意的相关理论,进而在像《广告策划与创意》综合实践课中加以综合运用,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系统提高创意创新思维,在理论学习与综合实践中得到创意思维升华;在大四阶段,则通过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实现广告创新思维的学术价值和行业实践的意义。
表1 广告学专业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分层培养系统
可见,为实现“创新为魂”人才培养目标的协同,“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横向结合课程特点、纵向结合学生特点的分层化、立体化培养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此外,围绕“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目标,“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实践领先,理论与实践深入互动,这也是其核心内容。
“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两翼”是指在高素质广告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要深入挖掘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广告人才。广告企业希望广告学专业的毕业生“既要上手快,又要后劲足”。“后劲足”就是广告人才能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上手快”就是广告企业需要毕业后能够直接进入一线工作的广告人才[4],即实践能力强的广告人才。“一体两翼”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正是在满足广告企业对广告人才需要的基础上,在与广告行业专家共同对课程教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践领先,理论与实践深入整合,实现“教学协同”。
1.实践领先,以实践导创意兴趣。“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领先”是指将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提前开出,用实践课程引导学生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广告学习的兴趣。目前,大多院校的广告学专业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一般都是先设置相关理论课程,再设置实践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导致刚从高中毕业的大一新生,听不懂相关的广告理论,易产生厌学情绪,更激发不了对广告专业的兴趣,容易产生广告创作畏难情绪,更不要谈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领先”要求与行业专家一起分析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将一些基础实践课提前,如大一就设置《广告设计基础》《美术基础》《广告摄影》等课程,这些基础实践课操作性很强,理论要求不高。学生在实践课程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广告创作的快感,逐渐产生学习的兴趣,在广告作品的操作过程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带着问题去学习,因此,学生在后续开出的广告理论课程学习中显得更主动,更积极。当然,实践课程的提前开出,并不是盲目提前,而是根据广告行业运行的规律,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来安排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先开设基础实践课程,再同步开出相关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形成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良性互动,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入整合,在实践中学理论,用理论促实践。“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在强调“实践领先”的同时,同样强调广告理论课程的重要性。“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在与广告行业专家讨论的基础上,针对广告行业需要的实践操作能力,开设出相应的理论课程进行能力的提升。例如,学生在学习《广告设计基础》,掌握广告设计软件操作之后,进一步通过《中国文学》《美学》《市场营销学》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深入掌握广告作品的构图原理和创意方法,进一步提升广告创新创作能力。当然,实践有利于理论的理解,理论是对实践的提升,理论和实践课程应是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过程。广告理论和实践课程要求达到时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转化。
3.多元化校企“教学”协同,理论与实践教学深入互动。“一体两翼”人才培养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强调以广告行业需要为依据,实践领先,理论与实践课程整合以外,还要求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深入互动。一方面,以赛促教,将专业比赛渗透到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广告业的迅猛发展,为培养广告优秀人才,面向高校在校生的学科竞赛和由行业、企业承包以及教育系统内部发起的各类学科竞赛也日益增多。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学院奖及金犊奖等广告专业比赛成为广告学专业学生参加的主要比赛。这些广告比赛都以实际的企业项目为项目主体,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通过参加比赛,不仅能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广告实践操作,且能检测及提高学生广告实践操作的能力,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组织学生参加这些广告比赛也成为各大高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在组织学生参加广告比赛时,只是简单让学生参加比赛,没有结合日常的实践教学进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一体两翼”人才培养中的“以赛促教”要求将比赛与各相关课程的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比赛期间,上课教师将课程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的各个环节与参赛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此外,各相关课程教师根据课程特点,互相协调,共同指导学生参与比赛,达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深入互动,强调创新思维及能力的长远培养。例如,在广告大赛期间,基础实践课程《广告设计基础》《电脑图文设计》,上课教师在讲解完软件操作方法之后,让学生围绕大赛的选题制作具体的平面广告作品,上课教师从选题、创意方法及作品创作进行全程指导。再如,理论实践课《广告心理学》在讲理论知识内容时,将广告大赛获奖作品,尤其是本校参与大赛的获奖作品作为案例,进行案例分析;实践教学部分,则以大赛的选题为主题,上课教师从选题、创意及作品创作进行全程指导。另外,综合实践课程《广告媒体研究》与《广告策划与创意》,教师在讲解完各门课程的理论内容之后,两位上课教师共同指导学生,从比赛选题、主题确定,广告策划方案的完成及后期排版,进行全程指导,进行实践教学。这种“比赛+课程”的教学方法,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提高了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直接把广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实现广告学专业校企协同的多元化。例如,在讲授《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时,将美桦利企业的双十二活动策划案引入课堂由学生进行策划执行,由合作企业进行评选,让学生直接感知行业的实践要求。
广告学专业“一体两翼”的人才培养的实施离不开专业教师的双师培养与教师教学之间的互相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协同,双师型教师的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当前不少院校广告学专业每年都会有专业教师参与广告企业项目实施,以积累行业经验,但是,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工程。因此,除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安排时,还应特别重视根据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取长补短,相互合作,以达到师资协同的目标。
1.校内专业教师之间的深入协同。一方面,根据不同教师的行业特点,安排教学任务,理论型教师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型教师以实践教学为主,甚至同一门课程,安排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协同完成,既传授了广告理论,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江西省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省精品在线课程《广告心理学》的教学视频的录制,就是邀请校内多个老师完成的。另一方面,在历年指导广告学学生参加各类广告大赛中,各位广告学教师都是把各自教学课程互相打通,共同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参赛广告作品。由于多位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
2.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的深入协同。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教师的深入协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是在校内广告专业教师与广告行业专家互相讨论,共同完成的。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就能体现广告行业对广告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其次、在专业广告大赛指导过程中,除了校内教师的共同之外,还会邀请广告业的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学生,参与作品评选及指导;再次、邀请广告公司专家参与课程建设,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校企协同育人强调企业与院校的深入合作,已成为当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地方经济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校企协同育人体系中,培养目标的协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协同及校企师资的协同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一体两翼” 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目标为“一体”,强调实践领先,强调理论与实践“两翼”的相互促进,以赛促教,实现多元化师资协同,校企协同培养高素质广告人才,对相同类似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