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江聪颖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桥小学)
核心素养指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能力。劳技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目前,个别学校存在师资力量缺乏、教师认识不足等问题,导致个别学生对劳技课程的热爱很难转化为自身的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课程在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作用。
首先,劳技课程的内容应当确保服务于学生的未来,教师应选择有益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来展开教学,比如说可以设计家政单元,在培养学生家政能力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这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劳动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劳技课最大的特色就是“动手实践”,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教学目标,通过课程的开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劳动体验。因此,劳技课教师首先应对课程纲要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并对教学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吃透教材。如以木工为主题,就可以在教学中加强木制品加工过程中各种技法的学习,其中,手工锯、木蜻蜓、迷宫板、木笔筒的制作需要用到研磨的技巧。但具体到各节课堂,对于“磨”这一教学目标却存在很大区别。学生初次接触“磨”的技术,打磨手工锯是为了让手工锯更加圆润,使用更加便捷,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砂纸”这一打磨工具,并对打磨技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学到木蜻蜓这一课时,打磨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最终效果,所以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对打磨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要指导学生如何制作打磨工具,同时还要找出蜻蜓翅膀的角度,以确保学生作品的质量。而在迷宫盘、木笔筒这两节课程中,打磨的目的是使让木板更好地贴合在一起,确保作品的牢固与美观性。通过之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打磨技巧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打磨就不再是这两件作品的技术“难点”,教师进行目标设计的过程中无须将其纳入教学目标当中。教师只有对教材有一个良好的把控,才能够更准确地设计教学目标,从而有效提高劳技学科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效果。
劳技课程的开设与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相符合,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积极性,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落实教学水平提高之前,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角度以及实际需求方面进行考虑,并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了解现阶段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同的实践活动当中,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技术的理解与认知,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技术意识。其中技术意识的培养对教师以及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给予他们充足的自我感知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接受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导。为更好地拓展课堂教学空间,合理进行资源配置,教师应积极开展各类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了解身边的信息技术。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参与积极性的调动,为确保学生真正意识到劳技创业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重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与感知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动手与动脑的乐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技术逐渐产生一个宏观的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在恰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实践方向,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劳技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流程十分清晰。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实践时间,教师应有意识地缩短教学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难点,尽可能精简语言,优化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还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问题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成功率,也能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与其他课程不同,劳技课程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时间。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劳技教师应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通过科学教学手段以及多元化的评价,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真正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小学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教师应关注这一基础性教育,改善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课堂的主动权,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采取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的方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