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虹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江苏 连云港 222006)
2021年2月2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动员大会上指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干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在教学中强力推进党史融合教育,责任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现全国上下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党中央对党史教育活动有了具体要求和总体计划安排。基于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对其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促进他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意义重大。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使他们立志投身和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为党、为国育才的重大政治任务。同时,通过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场景中,深刻把握历史规律,探明历史真相,勇担历史责任。
基础课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知识素养达到成人成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课程,它运用的方法和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国家指定基础课教材篇幅为一个绪论和六个章节,而党史内容都能与其对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党史融入基础课的重点内容为:(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新阶段,通过重温党的八大到党的十九大的重要会议、重要人物以及重要文件的出台背景等,让学生更好理解新时代是中国全面发展最好时期;(2)为了国家和人民,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证明马克思主义正确人生观科学性和强大力量,让学生学史明理,创造有意义的人生;(3)通过突出党史中先进代表人物坚定信仰信念、坚守初心与使命,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而奋勇牺牲的真实事例,培养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教育感悟学生做红色传人;(4)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精神的传承者与弘扬者,不断进取、前仆后继开创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特区精神等,结合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重大历史事件加以例证,教育引导学生学史增信,在改革创新的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5)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等各历史阶段不断探索实践,凝结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党史底蕴挖掘和阐释,从价值观层面向学生展示党的历史成就,宣传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史教育与基础课有机融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们的性质、内容、目标虽然相同或一致,但是党史的政治属性强,如何解决好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的问题,面临以下难点:
2.2.1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
党史教育融入基础课教育时,党史教材既要是权威规范的统编教材,也要求其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同时,基础课教材内容学理性较强,教师如直接把党史教育内容搬进基础课课堂上照本宣科,课程容易沦为历史课,没有了学理性;党史内容很多,讲红色故事存在主流与支流、全面与侧面的辩证之分,由于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教学中教师应准确认识和把握党史的重大事件、主要人物、重要文件和会议,抓住党史教育主流性、全面性展开融合教育。
2.2.2 理清党史教育与基础课教学“史”与“论”的关系
理清党史教育与基础课教学之间“史”与“论”的关系是党史融入基础课的一个难点,基础课为党史提供了道德的土壤,党史为基础课提供了种子和养料。在教学中,教师要理清“史”与“论”的关系,党史教育在不打乱、不取代现有基础课主题和主线的前提下注重用好党史素材,坚持“论从史出”。
2.2.3 提高教师唯物辩证党史观的素养
基础课教师唯物辩证党史观的素养是党史教育与基础课相融合的另一个难点。基础课教材内容主题多(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理想信念、法制观念等)、知识点也多,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的唯物辩证党史观的素养较高。同时,为解决大学生成人成才根本性实际问题,课堂上对学生侧重于生动性讲解还是注重理论性传授,是基础课教师在讲授本课程时一直存在“好讲”与“难讲”之争的原因。
为发挥和调动基础课教师主观能动性,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安排,一是组织开展党史教育读书会和“学党史强信念”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二是围绕党史教育融入路径,开展基础课教学研讨活动,比如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和建立教师集体备课机制,切实把教材向学材转化;三是上好每节课,带着真情实感,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好红色故事,坚持宏大叙人与微观叙事相结合讲好英雄、烈士、模范的先进事迹,坚持学生群体导向与学生个人体验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
此外,为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一方面,教师对党史的重要内容,如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诸多重点内容编制成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以问促学,督促学生自学党史资料寻找答案;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利用线上资源开展自主学习,比如通过成立党史线上学习小组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学习机制,制定线上学习督促检查制度,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把课堂教学和线上学习同步交织。
3.2.1 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让党史教育入脑入心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系列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是中共党史思想与理论发展历程的新高度,是划时代的标杆。把党史红色基因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起熔进基础课教学中,把党的过去与现代传承式实践道路展现于教学体系中,把党的理想信念先进性,党的价值精神纯洁性通过基础课教学入学生的心、入学生的脑,从而不断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通过采取探究式教学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设定基础课课程模块,突出政治性和学理性,尤其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的重要论述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融入基础课理论教学。同时,教师要从党史发展的理论创新、取得成就和成功经验中推断出对基础课崇高理想信念、人生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等教学内容的政治和价值认同的现实逻辑,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阐述教材重点,充实和论证教材难点,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的实效性。
基础课不同章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等)融入党史教育中无数仁人志士为国、为民上下求索,甘愿流血牺牲的壮丽人生以及共产党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征程所产生的崇高理想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是教学主线,需要教师整合内容和路径,不仅对重大党史事件、人物、文件等内容讲深讲透,而且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方法,结合地方党史、专业学科发展中党员创业史和贡献史等内容,讲述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典型案例,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有厚度的党史教育,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加深和党组织的情感共振。
3.2.2 拓展和延伸党史融入时间和空间
基础课教学采取课堂前后延伸方法,即:课前,布置党史内容融合到相关章节的作业,推动学生阅读红色书籍、红色影视作品、党的文献纪录片等;课后,组织安排基础课党史实践教学认知活动,如听英模报告会,举办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微电影制作比赛、志愿者宣讲等,丰富课后教学活动。此外,基础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把图书馆图书资源开辟红色图书读书会,提高学生阅读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打造教学新平台。
3.2.3 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丰富党史教育形式
课堂教学中安排固定时间,通过开展“党史英雄志”“党史上的今天”“党史大家讲”等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基础课的必要补充,让学生“学、思、悟”成为一体并常态化;教师要创建党史学习教学融合网络学习平台,如开设微信公众号、创建微信群等,拓展党史教育范围,促进师生教学互动;利用教学线上平台组织学生开展党史知识竞答比赛、“党旗之下”云拉歌、“百年党史红色故事”微朗读以及拍摄“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微视频等活动,采取互动式学习方法丰富授课党史素材;运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教师向学生推送教学PPT、红色电影等,分享红色基因谱系,探索课堂教师领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内生消化吸收能力。
3.3.1 采取社会协同合作
党史教育要把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教授传承给学生,教师可采取线上文献资料和线下红色实践基地相结合的模式,组织实施。线上文献资料需要学校组织人力、物力收集、汇总、编辑信息化红色资源库,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线下红色实践基地建设是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学校要与社会各界协同开展红色实践教育,充分利用革命遗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因库,创新“实践移动课堂”,组织学生通过观看烈士英雄模范当年的战斗、奋斗的图片、使用过的物件和生活用品、伴随成长的故居、看过的书籍等,给予学生一个个立德树人的学习榜样,实现学生对高尚道德品质和爱党、爱国情怀入心、入脑。
3.3.2 党史访谈口述法
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采取党史访谈口述法。组织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革命先辈、英雄模范或长辈开展党史访谈口述活动,在学生实践前,组织他们对访谈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培训,明确选题和访谈路径以党的历史为主线,以被访谈人亲身经历为起点,以人生价值实现、对党和人民服务做贡献等内容为落脚点,不能偏离口述方向,访谈口述党史实践教学,要通过影像、录音、笔录等多种方法形成资料痕迹,这项实践教学进行后,组织学生一起分享党史访谈口述各项资料成果,体验人生的获得感,教师对学生制作出的资料根据完成的质量,进行打分,计入思修课成绩中,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物质奖励。
3.3.3 党史情景剧教学法
基础课实践教学可采用党史情景剧教学法。实践教学中,教师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课前,师生对剧本创作进行互动沟通,根据党史重大或经典正面反映理想信念、道德品质、价值追求的史实为题材,制作一段完整党史剧本,教师对剧本政治性、思想性要进行把关,之后学生组织自行排练,直至剧本成熟;课中,教师以排序或抽签的方法,安排一个演出小组进行党史情景剧汇报表演,时间为15~20分钟;表演结束后,教师要及时给予点评讲解,鼓励学生进行总结和感悟,通过学生对党的历史人物角色体验,促进基础课理论知识的掌握,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同向合力。
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需要革命前辈的红色故事来教导,以党史典型故事为依托,用真实感人的历史情境再现,体悟中国共产党信仰和初心,坚定革命真理,修正自我错误。基础课教师要讲好鲜活的党史故事,需用感人的英模事迹和发生在身边的共产党员精神和情操,感染引导学生要以人民为中心,立志服务党,服务国家。讲红色故事要注意,史料来源真实可靠,有多条史料的线索相互印证。时间线索要有跨度,通过过去到现在的历史时空演变,让学生理解和认识道德和精神力量是永恒的。讲述历史事件、历史背景要采用正反两面辩证的线索,点面相结合。红色故事中人物的理想信念、精神意志、无私奉献等高尚品质,最终凝结出基础课教学的思想道德理论。
对学生进行红色党史教育,重点围绕学习党的历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讲好百年故事,这需要在教学中用好红色资源,在知行合一中庚续精神血脉,在见行见效中弘扬伟大精神。为了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思想精神,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实际需求,把烈士家书、祭奠英烈的素材,制作成微电影、微课、微视频给予情景再现,强化红色故事与情感元素相结合。充分用好当地丰富的党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现场式看得见、摸得着调研活动,邀请本地党史专家、先进优秀党员利用基础课课堂开设“思想道德大讲堂”“青春心向党”等具有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活动,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要因地制宜把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场所打造成基础课教学实境课堂,运用科技手段等还原历史情景,再现战斗、奋斗画面,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声光电”技术调动学生五官刺激,感受烈士英雄心路历程,设立网上红色地图,开发数字化展示平台,对党史事件、党史人物以及革命经验进行深度挖掘并给予阐释;还应挖掘高校自身校史中涌现出先进模范党员的光辉事迹,让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和校园环境进行体验,让教育活动活起来,培育爱校、爱集体的情结,在思修课教学中培养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从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养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