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常州大学 音乐与影视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又译作“普通教育”或“一般教育”。从概念的演变来看,通识教育的实施在各国都有其独特的社会和教育背景,都致力于纠正本国教育系统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偏颇之处,以及致力于知识的综合性和完整性。作为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表演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表演文化的同时,密切关注世界表演文化的发展趋势,随时更新教学方式,获取各种表演教育的新信息,拓宽学术视野,以保证信息化时代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通识教育是针对高校过度重视专业教育提出的有明显指向性的新理念。但在具体实践中,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通识教育被忽略了,这不仅导致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单一,而且使得学习者成了知识的复制者,忽略了一个社会人所应该具有的其他能力。
通识教育时代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从通识教育的特征内涵中就能得到体现。通识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强调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心,知识和能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就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一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使高校教育完成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其二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适应通识教育的要求,以此提高竞争力。特征之二是强调科学技术知识加速更新,使大学生原有的某些专业知识日益陈旧过时,这就要求高等教育从注重知识传授转移到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从技能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特征之三是强调科学技术的综合化要求高校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重组综合课程,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特征之四是强调全球开放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需要高等教育放眼世界,共享世界资源,增强竞争力,实现跨越、创新,如此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特征之五是强调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要求高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即要培养多层次、多规格,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又有很强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具有创新精神的个性化人才。
黑龙江高校表演专业作为培养黑龙江表演人才的主要阵地,面对通识教育视域下的时代发展,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确立全新的表演教育观,找准表演教育和创新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对表演教育发展新趋势的反应能力及其创造潜能,以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博专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表演人才。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教育要把全面发展、具有高知识含量、具有新的观念和开拓精神、会生存会负责会合作的高素质表演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第二,应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渠道传授经过精选提炼、综合加工的广博的表演文化知识、技能,借鉴、吸收、消化表演及相关学科新理论成果。
进入21 世纪,社会的不断发展让教育界开始意识到严格的分科制度业已带来诸多弊端,如过于完善的专业学科体系显现出极强的“排他性”,难以兼容和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以致学科与学科间的离间力愈发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相互认知,而现实却要求人们对各类知识具有综合处理的能力。因此,黑龙江地区高校开始积极倡导和推广通识教育,以求培养素质全面的人才。
实践性是指表演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表演理论知识及技能技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科。实践是学生发展创新过程中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表演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学生技能技巧训练过程中以及排练过程中的实践,即校内艺术实践;第二层是指学生面对社会观众演出,使学生的演出作用于社会的社会艺术实践。我们知道,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教育理论的研究不能坐而论道,要与艺术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即不能仅仅满足、停留于第一层实践,必须从多层面的社会实践演出中获取直接和间接的实践经验,将现场演出的受众反应、实际演出效果和表演者自身的演出情况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并进行总结,升华为理性认识,再在理性认识的统一指导下进行下一轮的艺术实践,在多次艺术实践中检验理论,再进行修正或完善,之后再去指导艺术实践。这样循环往复多次,使新的认识不断接近真理,促使学生表演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表演学本科专业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提出,高校表演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表演教育工作者。培养目标中特别强调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实践教学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为从事表演工作积累舞台实践经验,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为从事基础表演教育工作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共同促进黑龙江地区学生艺术表现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高校的表演教育教学实践内容比较广泛,包括表演训练、科学研究等内容,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发现课堂技能训练及舞台实践、社会实践、科研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才能及时地修正和调整表演教学实践训练中的内容和方法,使学生的表演技术、艺术表现力、创造能力不断得以巩固和完善。因此,黑龙江地区高校开展表演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渠道,也是反映教学效果、体现表演教育质量的主要依据。
时代性、发展性,一方面是指高校表演教育的发展要面向世界,尊重多元表演文化,提倡表演的文化认同,同时寻求本民族表演文化优势,突出本民族表演文化为母体的表演教育,彰显表演教育的民族化特色,使弘扬本民族文化成为表演教育的自觉行动。这是促进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已成为近年来国际表演教育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是指高校表演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上都应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育人”目标相对应、相协调。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与我国加入WTO,表演文化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应与世界各国同步,以此推动高校表演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当今素质教育是世界表演教育的主题,各国的表演教育人士已经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完整的、有创造力的人,具有发展个体直觉,增强人的推理、想象、表达、交流能力,开发人的智力的重要作用,并已经付诸实施。这些先进的表演教育教学经验,我们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教学都应吸收借鉴,坚持“紧扣时代步伐,本土文化为本”的课程建构导向,贯穿“以人为本”的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将学科历史、文化底蕴、人文价值融于其中,关注学科间的联系、学科的综合、学生知识的完整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意义,突出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教育教学的人本化特征,在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知识结构、思想道德、工作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由传统向现代转变,凸显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教育教学的时代性和发展性特征。
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了解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并学会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形成全面考虑问题、统观全局的“通识”意识。2l 世纪,人类已经进入新的时代,学生们需要通过对高校实践型通识课程的学习形成自己相对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应对未来社会中的各种挑战。首要的即是在意识层面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再合理地将“通识”核心理念运用于实践。实效性是指高校表演教育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教育目标,与时代的变迁同步,并反映出学习者当今的需求、兴趣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表演教学的曲目选择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较强的实用性,以及深受各个时期大众的喜爱,并且具有一定的训练价值,符合表演教育教学的要求与目的。黑龙江地区高校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要树立大教育教学理念,开设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的相关人文课程,在表演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广泛吸取人文知识的同时,在理想、信仰、情趣诸方面受到人文精神尤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道德情操,使学生既具有现代科学的表演教育思想观念、坚实的表演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又具有精湛的表演专业技能、深刻的表演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广博深厚的人文知识、丰富多样的个性,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总之,黑龙江综合类高校表演专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要处理好通识教育与课程实践的关系,以及注重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平衡。